奇趣闻 > 战争史料 > \

二战中日本的武器只能算“三流”,为什么战斗力这么强呢?

原标题:二战中日本的武器只能算“三流”,为什么战斗力这么强呢?

首先解释为什么在军迷圈会有日本装备,在二战中属于三流的说法?这一切的根源来自于日本陆军的装备,当时陆军标配的单兵装备为38式步枪,坦克为97式中型坦克。

二战中日本的武器只能算“三流”,为什么战斗力这么强呢?

38式步枪这款枪在二战初期,就已经可以算的上是“古董级”了,它正式定型和量产的时间是1905年,在太平洋战争爆发的1941年,已经服役快40年了。

而从性能上看这款枪其实不错,最高射程达到了2400米,且有效射程也有460米,实战之中操作熟练的日本兵,可以精准击杀300米内的对手。

但是这性能从一战结束后开始,就已经被世界主流军界认为是“落后”的存在。一战之时英法把坦克送上战场,将近代战争从战壕对轰,变成了狭路相逢的“短兵相接”。

战壕时代因为对抗双方距离很远,谁的枪打的越远、越准,在战斗中就可以占尽优势,且因这个距离的存在,给了射击枪支不用过快“连发”的“容错”。

二战中日本的武器只能算“三流”,为什么战斗力这么强呢?

而当坦克带来了“短兵相接”之后,最快速度制敌成为战场的第一选择,因追求射击距离而牺牲掉的换弹速度,成为了38式步枪类武器的“致命伤”。

面对这类“致命伤”,德国在开始二战之后,逐渐抛弃类38式步枪,选择射击距离在300-400米,枪管短小且能够快速连发的MP40冲锋枪、43式半自动步枪。

在坦克的掩护之下,持有上述武器的德军士兵,在突进对手的战壕阵地后,得以进行快速连发的射击,造成远高于类38式步枪的杀伤力。所以基于这类杀伤力的差距,军迷毫不客气的将38式步枪列为了三流装备。

但是这个三流只是相对于机械化对磕的欧洲战场,在亚洲战场上不管是力战日本的中国,还是东南亚的英美殖民地军队均没有大规模装备坦克。(中国不装备坦克是国力不足,英美则是因为潮湿的东南亚并不适合坦克作战)

二战中日本的武器只能算“三流”,为什么战斗力这么强呢?

从实际情况出发,38式步枪在征服中国和东南亚之时,并不是真正的“三流武器”,因地形、气候等局限,38式使用效果不错,而英美这边因跟进主流武器发展风潮,将武器的射击距离降低,反而在战斗中落了一定下风。

97式中型坦克,1937年定型的日本中型主战坦克,体重15吨,主武器是装备的一门47mm火炮。这个配置我们拿它跟76.2毫米火炮的T34坦克、76毫米的M4坦克比,肯定是属于落后级。

但是日本的这个落后并不是从一开始就落后,横扫波兰、法国的德国主战坦克三号坦克,其最早出厂的型号,火炮只有37毫米火炮,后期才加成了50毫米火炮。

值得注意的是,3号坦克也是在1937年定型的,所以从坦克研发的角度出发,早期日本是可以持平德国。综上可见仅陆军这项,日本军队在二战时期并不是“三流”。

更别说日本拥有大量的航空母舰以及在太平洋前期,打出1个日本战机,换6个美国战机的“零式”战机,所以从武器角度说日本在二战前中期表现的战斗力强是“理所当然”。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