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闻 > 未解之谜 > \

扬州古运河现数十座唐宋古墓部分尸体未腐

 

     约10平方米范围内发现5座古墓宋墓里出土铜镜和粉盒等随葬,昨天,本报报道了便益门大桥附近一施工现场半个月以来抢救性发掘近40座古墓葬,并出土9具宋明完整尸骨的消息;当天就有不少市民赶至现场一饱眼福。据悉,昨天考古人员又清理出几座宋代砖室墓和土坑墓。

和之前发现的30多座古墓葬一样,昨天考古发掘的这几座古墓里,都或多或少保存着尚未腐烂的尸骨;此外,还发现唐井、宋井,有望揭开鲜为人知的历史谜团。密集而且相似,三座砖室墓或为家族墓

昨天上午,考古人员对该工地最南边几座砖室墓进行了清理。不足约10平方米的范围内,横七竖八重叠着五座古墓。其中,有三座砖室墓,两座土坑墓。可惜,上面两座砖室墓由于种种原因已经坍塌。

一旁埋藏相对深一点的砖室墓,保存得比较好,形制非常清晰。长约2米,宽约1米的古墓,无论是上面的拱形券顶、下面的铺砖,还是四壁,砖块都砌得非常整齐;底部中间,还有三排横着铺设两层砖块,据悉这是为了搁放棺材,可见墓主人相当考究。考古人员表示,至今还能够保存这么好的砖室墓,非常罕见。但令人遗憾的是,该砖室墓也曾遭盗墓贼光顾,考古人员只清理出一只陶罐。

扬州古运河现数十座唐宋古墓部分尸体未腐

砖室墓始于西汉,盛行于东汉及以后各代。考古人员初步推断,这五座都是宋代古墓葬。而这三座砖室墓如此密集,而且模样相似,有可能是家族墓。据悉,之前考古人员也曾发现类似的一幕。

墓主或是女子

昨天下午考古发掘的一座宋代古墓,棺椁板也已经腐烂,但锈迹斑斑的铁质棺钉还一个个竖立在四周。

截至昨天傍晚收工时,考古人员在不大的墓穴里南侧头厢位置,发现了一只陶罐。由于之前车辆取土时,车轮多次经过,陶罐已经破损。棺材位置,墓主人的尸骨也逐渐显露出来,下颚还保留着牙齿。

宋井井圈取自宋城墙砖

值得一提的是,昨天下午考古发掘的宋代古墓东北不远处,考古人员还惊喜的发现了一口径比较大的南宋砖砌的古井。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刚"露脸"的这口古井井圈的砖块,竟然是宋代城墙砖,其中有"高邮"等铭文。

记者看见,该宋井口径约2米,根据上面已经取土的情况来看,至少挖出了2米深。因为暂时还没有考古发掘,古井到底什么情况,目前还不清楚。

扬州古运河现数十座唐宋古墓部分尸体未腐

      
    这里靠近东门遗址,会不会是当时的人们将废弃的城墙砖,搬运而来砌成?还有人提出,当时这里是什么人居住在此?东门遗址到这里,之间隔着古运河,搬运这些沉甸甸的城墙砖也费时费力,古人何为要这么做?据悉,最近考古人员就在施工现场发现了夹杂在沙土里的宋代瓷片。有人推测,这些沙土就是开挖或疏通这段古运河时挖出的河道里泥土。当然,这还需要考古发掘的史料进行考证。

此外,在宋井北边不远处,又发现了一口唐代古井。虽然井圈还是砖砌,但要小一些,口径只有一米左右。这里靠近运河边,古人为何还是花费精力凿井呢?井内会藏什么"宝贝"?是否能够还原当时古人的生活

这里就是"大炮台"遗址

古运河畔这次考古新发现,也引起了扬州文化学者韦明铧的浓厚兴趣。昨天下午,他与记者一起来到现场。他回忆道,这里就是历史上比较著名的大炮台。

南宋的时候,为了抗金,在这里修筑了大炮台,也就是驻扎的军营所在地。据悉,在1945年地图上,扬州东门外古运河东边,就标注着一个叫做"大炮台"的地方。这口宋代古井可能就是当时驻军生活之用。

对于古运河畔便益门大桥附近这一段古运河的开挖时间,一直有争议。韦明铧表示,据有关史料记载,以前的运河从城内通过,而这段运河是由唐代王播所开。

在该工地,放眼望去,眼前全是沙土,而且施工方已经取了不少土,这些利于古尸保存的条件之一的沙土,是来自哪里的?

韦明铧认为,这里虽然紧挨着古运河,但是不一定就是古运河里的泥土堆积在这里的。他认为,这是当时曲江故道,沙土是因曲江流水淤积形成的。

扬州古运河现数十座唐宋古墓部分尸体未腐

唐宋时期,这里是城外,古运河东岸荒芜的高坡,少有人居住,也印证了著名的普哈丁墓为何选择这里。

10具完整古尸见天是躲避战乱的北方"移民"?

扬州网讯 (记者 王蓉 文/图)本月初,我市考古人员在古运河畔便益门大桥附近一施工现场发现一较为集中古墓葬群,年代跨度从唐至明清,总数约40余座。半个月以来,经考古人员抢救性发掘,截至昨天,除出土了唐宋瓷器、碗、水盂及丹瓶、粉盒等一批文物外,还先后从中出土10余具保存完整的古尸遗骸。

古尸身份

疑为北方"移民"

记者昨天赶至现场,只见在一处方圆约千余平米的巨形探方内,横陈着数具干枯的人类尸骨,这些遗骸躺在相距不远的数座土坑墓内,人体各部位骨骸清晰可见。考古人员介绍,这些古尸骸出自不同的古墓葬,以唐宋居多。由于这些墓葬形制简陋,随葬品寥寥无几,遗骸应以平民居多。

这些深埋地下千余年的古尸为何保存这么完好?考古人员分析,由于此地地势相对较高,且土质为沙土,当汛期来临时,易于排水且透气,这些天然条件为古尸提供了屏障。此处为何有如此密集的平民墓葬?文化学者韦明铧认为,此处位于古运河东侧,在古代属于城郊,自唐中晚期,发生了安史之乱后,大量北方平民为避战乱,纷纷向包括扬州在内的南方迁移,这些人死后,就草葬于城郊,这些平民遗骸,极有可能来自于这些北方移民。

扬州古运河现数十座唐宋古墓部分尸体未腐

    
    残缺墓志铭

透露墓主人身份

在一处已清理完毕的砖石墓内,小青砖铺列有序,拱形墓顶透出几分精致,墓室内侧用青砖砌出两三道横置凸起物,考古人员介绍,将棺木放置在上面时,这些凸起物起到通风透水的作用,以保证棺木不腐,可见古人的智慧。遗憾的是,可能由于早年遭遇过贼手,此墓内空空如也,墓主人身份成疑。令人惊喜的是,在对另一座唐代墓葬进行清理时,考古人员挖出一段残缺的石质墓志铭。从这段破损的墓志铭上,清楚地记载了主人是一位荥阳人,身份是"钟离公之妻",遗憾的是,由于墓志铭另一大半已不见踪影,关于这位神秘的墓主人的其他信息已无从知晓。

墓主人性别存疑

在工地南侧,考古人员正在清理一座宋代墓葬。当挖至距地表约20厘米处,一具人类遗骸的轮廓大致显露出来,这具已炭化的古尸头南脚北,灰褐色的残骨深深嵌进泥土,古尸身体部位手脚遗骨工整,整整齐齐置于身体两侧,而头颅却明显偏移,出现在至右肩约一尺远处,在骷髅头不远处,是一段形似枯树枝的人体下颌骨,上面十几颗完整的牙齿清晰可见。

由于经年水涨潮落,墓葬的棺木早已腐朽不见踪影,只有几枚棺钉和棺环隐约可见。经过清理,考古人员在古尸头颅处附近发现一只锈蚀严重的铜镜,铜镜下方还有一只鸭蛋青色景德镇瓷粉盒。

当洗去铜镜表面深绿色的浮锈,一只做工精致的青铜镜面展现眼前。只见铜镜直径约15厘米,一面平滑如洗,另一面中心位置嵌刻着同心圆,圆圈里面是精美的四叶纹纹饰。而绿意盎然的粉盒小巧玲珑,直径约5厘米,周边是对称的莲瓣纹。考古人员判断,铜镜的质地和样式有典型的宋代风格,属于平民用品,所以这座墓葬应该是宋代平民墓无疑。

考古人员还发现了一只长约12厘米的铜簪,这三样物件组合在一起,俨然是一位古代妇女的梳洗用品,难道墓主人的身份是一位宋代的平民女子?

扬州古运河现数十座唐宋古墓部分尸体未腐

文化学者韦明铧介绍,单从出土的这几件东西来看,并不能判断墓主人肯定是女性,因为在唐宋时期,男人在妆扮时也往脸上抹粉,粉盒是常用物品,并使用铜镜和簪子等物,所以说,这些看似是女子梳洗用品的陪葬品,也可能属于一位男性。

直径两米古井

惊现"高邮"铭文

距这座宋代墓葬不远,一个凸起约2.5米的圆柱体兀立在探方东侧,一圈圈呈弧形状堆砌而成的青砖排列有序,格外引人注目。除去外围沙土,考古人员惊讶地发现,这是一口大型古井,直径为2米多。

在清理砖块时,考古人员发现部分砖块上刻有铭文,仔细辨别,竟是"高邮"字样,考古人员认为,这说明用于砌井的砖块是在高邮烧制,值得一提的是,该砖块与我市曾经出土的南宋城墙砖极为相像。

这些砖块会不会源自于某段废弃的城墙?当有在场者提出此番设想后,考古人员认为极有可能。"经测量,砖块的尺寸排除了民用砖的可能性。"考古人员表示,古人有将相对完整的废弃城墙砖再利用的先例,这种"废物再用"的做法在东关街民宅中也曾发现,所以城墙砖砌井的说法完全成立,同时也说明该井井龄最早不晚于南宋时期。

据了解,在古代,运河之东为扬州城郊,鲜有居民居住,那么如此大规模的砖井又为谁使用?文化学者韦明铧表示,南宋抗金,运河以东为城外著名军事要塞,名为"大炮台",大量军队驻扎于此,古井的使用者可能是军队。

扬州古运河现数十座唐宋古墓部分尸体未腐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