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得罪了上司被罢官,临走时写下的这首诗,足以说明他是清官
清朝是高度集权时代,在古代的封建王朝达到了巅峰,而且那一时期的文字狱盛行,无数的人文人卷入其中,我们熟知的《红楼梦》就是一个例子,其实里面之所以会写得那么隐晦,给人一种很神秘的感觉,那就是由于作者想要表达自己的意图,可又畏畏缩缩,才导致现在这部小说里面一些情节,让人难以理解。除了文字狱之外,还有就是完全封闭,总之清朝的问题很多,也表现在各个方面,最终才造就了中国近代百年的屈辱史。
由于高度的集权,再加上各地风气不好,一些清官想要干实事,也不可能放开手脚,譬如郑板桥在潍县做县令时,他就由于得罪了上司被罢官。乾隆十八年山东大旱,作为潍县的父母官郑板桥可谓是忧心如焚,于是请示上司赈灾,这原本是很正常也很合理的一件事情,但是却由此得罪了上司,还被罢了官职,只好离开潍县回到江南的故乡,这件事情对他打击也是很大,临走时写下的这首《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也是很感人。
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
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
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得出来,郑板桥的确是一位了不起的清官,真正心系天下,同情底层的老百姓,当地大旱对于任何一个有作为的人来说,那都应该如此,可是郑板桥的上司却出于各种考虑并没有听从这样的建议,最终也让郑板桥丢掉了官职,而他在离别时也是很气愤,同时也表达了自己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整首诗非常有个性,写得也是很真诚,读来让人赞叹不已。
郑板桥原名郑燮,清朝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诗人;扬州八怪之一,公元1693年生于江苏兴化,不过他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居住在扬州,晚年以卖画为生,他的画比较单一,主要以竹子、菊花、兰花、石、松树等等为主,其中竹子画得最好,成就也最为突出,他的竹子苍劲有力,画得活灵活现,表达出了一种坚韧不拔的品格,深受世人的喜爱。
那整首诗非常的有个性,也可以看出郑板桥当时很气愤,作为担任一方的父母官,他时刻想着普通的老百姓,想要为他们多办实事,可是他的做事与别人格格不入,自然就遭受到了别人的排挤和打压,这也是清朝的一大特色,一个人太有本事了,或者说敢于说真话,那都是会被人嫉妒,郑板桥正是由于敢说真话,也是真心想为老百姓谋福,但是他的这种行为不是主流,无法融入到他们的圈子中去,自然不受待见。
第一二句就写得很感人,同时也非常的洒脱,我现在决定抛弃这头上的乌纱帽,不愿意再做官了,回家之时我两袖清风,可谓是一贫如洗,身上根本就没有钱,可是我有一颗纯真的心。第三四句则又是表达了诗人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也就使得这首诗更具有感染力,我离开的时候离一棵竹子,而这种植物也是我最喜欢的,竹子在秋风中可以在江边当作渔杆。
郑板桥离开时内心是很悲愤,可是又无可奈何,毕竟他的话没有人听,所要做的事也无法实现,最后只能是选择离开,去过一种平淡如水的生活,既然无法心系天下,为普通的老百姓去做更多的实事,那么就离开是非之地,坚守最初的信仰,去过一种隐居式的生活。这也是古代很多知识分子,最真实的写照,而且对于郑板桥来说,他的这种选择既无奈,又感动很悲苦。
相关文章
-
[多图]2007中国军情盘点:空空导弹向第四代跨越
-
《知否》原著:如兰为爱赴死到心死的转变,写尽了婚姻的弯弯绕
-
这个日本武士写了一首诗,被中国很多有志青年引用
-
日本第一位被刺杀的首相,说“瓜分中国,实乃荒谬至极”
-
神医孙思邈活了141岁,临终前为什么告诫徒弟一定要毁了“五石散”?
-
[图文]中国政府承认国民党军抗日烈士身份
-
德军俘虏了英军飞行员,发现这名飞行员是残疾人,让英军空投假肢
-
老照片1962年的南斯拉夫古城杜布罗夫尼克现在属于克罗地亚
-
服章蕴礼,华裳藏魂”社会实践调研团与汉服圈外人士展开访谈
-
全世界独一份的奇葩造型盾牌,欧洲骑士比武专用竞技盾简介
-
宣城市新四军资源开发利用的调查与思考(一)
-
志愿军副司令员陈赓,参加抗美援朝不到一年,为何被主席急召回国
-
俄罗斯第一位沙皇伊凡四世为什么会被称为“恐怖的伊凡”?
-
美国二战网站:1937年的蒋介石阅兵、讲演的珍贵照片
-
慰安椅:慰安妇制度下的产物,侵华日军的罪证,营救士兵见者落泪
-
古人VS地震,整个人都不好了,康熙带头,纷纷写下忏悔书
-
北魏分裂成东魏和西魏,西魏面积更大,为何实力不如东魏?
-
此人力压彼得大帝和斯大林,成最伟大俄罗斯人,他究竟有多厉害
-
牛宝宝赵姓免费起名
-
抗美援朝志愿军十大英雄人物:连美军都肃然起敬
-
马背风流:中世纪欧洲的骑士比武演变
-
越南解密档案公开当年武元甲大将颁布出兵占领南沙群岛的军事密令
-
秦可卿与贾珍有没有私情,原著四处细节现真相,贾母更是一句挑明
-
黑暗中世纪的“国民偶像”:拿带钉长鞭抽自己,粉丝看了痛哭流涕
-
《顺风相送》一书为何对中国有着重要意义?
-
巾帼不让须眉的女仪仗兵
-
从“日不落帝国”到“日落斜阳”,英国是如何跌落神坛的?
-
老照片1985年东德军舰访问苏联列宁格勒
-
世界上惨烈空难的唯一幸存者,都有一个惊人的共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