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闻 > 名人资料 > \

惊闻:陈伯达骨灰盒为什么放在水缸里至今没有下葬

导读:2003年的夏日,我用了四天时间,从厦门专程去惠安县,往访了陈伯达的故居。在雨天,我看到了陈伯达的骨灰盒仍放在故居的水缸里,至今没有下葬。此情此景,令人不胜悲凉。回味中国共产党的沧桑历程,又十分耐人寻味。

 

惊闻:陈伯达骨灰盒为什么放在水缸里至今没有下葬

 


陈伯达

出身寒门

在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城西南30多公里处,有一个四周山峰环抱、树木葱绿的小村庄,叫岭头村。从村口走过桥头向左走60米,便是陈伯达的故居。陈伯达故居 的老屋显得太过破旧,零落与枯寂地坐落在村子南边,不太合群。陈伯达比陈布雷小14岁,1904年出生在这里。陈伯达的家庭,没有陈布雷家庭那么阔绰。两 个家庭,属于两种不同类型。陈布雷的家庭,属于地主兼商人的家庭。其祖父与其父对官宦之家不感兴趣,只要自家殷实富庶就行了。陈伯达的家庭与其正相反。在 陈伯达的高祖父时,读些经书,有所追求,但未取得功名。陈伯达曾祖父陈金城,因受其高祖父的熏陶教育,考取了清朝举人。嘉庆年间,又考取了进士。按照清朝 官制,陈金城考取进士后被清朝当局录用,任刑部云南司主事,官阶七品。几年后,升迁为六品官。在云南供职十余年后,奉调回福州地区任事,在福建巡抚下面管 司法。不久,鸦片战争爆发。整个中国东南沿海地区,都卷进了这场划时代的,然而又是不大不小的战事。

文化,也有个积累的过程。陈家三代读书,到陈伯达已是第四代,按理说,应当有所成就了。

陈家在当时仅属中下等人家,陈其潜没有一房二妾三房小,故也没有陈布雷家庭那样的众多人口。陈伯达兄妹三人,他排行第二,另有一个妹妹。三兄妹之间,只 有陈伯达是读书人。陈伯达大哥脑子有点儿迟钝,不是读书的材料,跟着其父读了几年私塾,几如白读,陈其潜看其长子无可造就,不便勉强让自己儿子受苦,便由 他去,开始让他务农。

 

惊闻:陈伯达骨灰盒为什么放在水缸里至今没有下葬

 


陈伯达(左一)

陈伯达原名陈建湘,字尚友。20世纪30年代初,陈伯达在前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留学时,一次偶看电影《斯巴达克 思》,对其主人公崇敬备至。后从其名字中取"巴达"两个字作笔名,中文音译为"伯达"。20世纪30年代中期,用陈伯达这一笔名在报刊上发表文章。他的这 一笔名用得最多,影响最广,反使人们忘记了他的真名陈建湘。

陈伯达的启蒙老师是其父陈其潜。在陈伯达的大哥跟随父亲读书时,他也跟随练 习认字。陈伯达8岁那年,其父因患鼠疫去世。陈伯达母亲于其夫病逝时,哭得死去活来,后带着两儿一女,艰难度日。每当夜深人静时,其母便长吁短叹,暗自伤 心落泪。陈伯达姑母心地善良,看到其兄病逝后,其嫂和三个孩子无人照料,便接其遗嫂和三个孩子来惠安县城家中度日。老家岭头村的几亩薄田和几间房子,雇人 看守和耕种。陈伯达在父亲死后,便到他堂兄所办的私塾去读书,三年后,转梅山小学读书。因陈伯达开始读的是私塾,未学过数学课,转到梅山小学后,数学怎么 也跟不上,努力学习亦捉襟见肘,所获甚少。陈伯达从小学开始,数学就没有学好,长大之后,对数学仍是一知半解。

弗兰西斯•培根说过: "数学使人周密,自然科学使人深刻。"陈伯达少年时期,乃至后来的青年时期,未学好数学和自然科学,其定型的世界观,仅是中国传统经学培养铸造出来的世界 观。这种世界观,缺乏科学性,遇事凭自己主观臆断,空言义理,于近代很不协调。父亲去世后,陈伯达在学校读书觉得很孤单,没有长辈做坚强的后盾。转学后, 数学又那么差,别的学生一度很看不起他,陈伯达很自卑,经常独自一人来往,与人不合群。久而久之,养成了孤僻的个性。同时,于自卑中又很傲慢。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