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万军:一战乃中国隐痛却是日本称霸宣言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东方两国,一个学的是德意志,一个学的法兰西。两个欧洲榜样,都乃列强。但东方弟子的学习结果却迥异。学德国的,战败了德国。学法国的,却仍然不堪,被东方德意志呼来喝去,与榜样国出现了相反的命运。
1914年7月28一战爆发,此时中国的大总统袁世凯却在煞费苦心地“去新迎旧”、构建皇帝梦,而对面的日本却在一批后生精英的带领下,取得了非凡成果,通过一场战役,赢得了国际话语权。
这场战役,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局部战争:青岛之战。
青岛战役的交战双方是东西方两个后起之秀——日本对德国。
我们知道,日本明治维新的功臣伊藤博文,年轻时就被英国君主立宪深深吸引,但做了首任首相后,还是就日本具体走什么道路陷入苦苦冥思。身为“总理”的他,带着“教育部长”森有礼走遍欧洲各国,寻找最适合日本的发展道理。譬如在国民教育上,他首先尝试了英国模式、法国模式,但都没有取得预期效果,甚至后来还尝试了美国模式,也没有成功。最后,普鲁士德国的出现,令日本这些政治精英眼前一亮。尤其是《德意志帝国宪法》,令他们到了方向,那就是:走德国人的道路,开启军国政教模式。
日本从1868年明治维新到1889年颁布宪法,中间达21年之久,举国21年间处于“国家大法饥渴中”。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出现,就像是一场及时雨。令日本天皇和内阁如获至宝。1889年2月11日,《大日本帝国宪法》依此颁布。有学者经过比照后发现,该宪法除第一、三十一和七十二条这三条是日本独创的之外,其余多达46条与普鲁士及德意志各邦的宪法类同。宪法的“天皇总揽大权”、“内阁从属天皇”、“军事统帅权独立于内阁”三大特点,更是得《德意志帝国宪法》之真传。
德国模式在日本获得了极大成功。“德化日本”迅速挤身于世界强国之列。“德才”给大和民族注入了近代化特别激素,使日本国力军力扶摇直上九重天。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远东可以说是日本的天下。起初日本除了老师德国,没把任何国家放在眼里。而到了一战时期,这个学生竟然连老师也不再放在眼里。
决心拔掉西方老师在东方的据点:青岛德军。
那么,德国军队为什么会驻在中国青岛呢?这是列强瓜分大清时,后起之秀分到的一块肉。1897年,德国两名传教士被大清民粹组织大刀会杀害,德国以保护侨民传教士为借口,派兵占领青岛,逼迫清政府签订《胶澳租借条约》,强占租界胶州湾99年。随后德国以青岛作为基地,进行“模范殖民地”建设。
积弱的中国政府对此默认,但强邻日本却不干了。通过日清战争、日俄战争,日本实现了崛起,要做东方霸主,那么德国人所占领的胶州湾就成为它的心腹之患。
一战爆发后,中国政府要求德国把侵占的山东半岛权益交还中国,遭拒。于是日本要为中国“出头”了。
1914年11月27日,日本宣布成立青岛“守备军司令部”,其司令官由陆军中将神尾光臣担任,直隶于天皇,统辖占领青岛日军部队及各机关,负责占领区内的警备;管辖民政事宜,并负责监督和保护胶济铁路及其附属矿山的经营管理 。神尾光臣还霸占青岛迎宾馆,于是,德国人建造的提督楼成为日本青岛守备军司令部官邸。
青岛争议结束后不久,一战以日本这方的协约国胜利而宣告结束,新兴日本打败了“新老师”德意志,占据了“老老师”中国新土地,一战成名。
一战是日本后生精英的巅峰之作,但却是中国旧士人——北洋官员的又一次耻辱。不仅家门口的敌人,要靠“友邦”来清除。而且还有一个令世界蔑视之举,那就是,作为战胜国,出的不是兵,而是苦力。
1914年7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执意称帝的袁世凯专心对内,无意参战,怎奈日本政府要求中国必须要站队、表现站在日本一起,所以,在日本的力主下,北洋政府硬着头皮宣布参战。加入了英法美日领衔的协约国一方。
然而,疲于应付内战的中国军阀哪有多余的军力管外面的世界,怎么办?
好在日本及协约国也并没有看上中国军队,并不需要中国军队支援他们,他们看上的,是中国独特人群:劳工。 有资料称,一战期间,中国政府向欧洲战场派出了 14 万劳工,也有说超过 20 万,无论是 14 万还是 20 万,这都是不可忽视的一个庞大人群。须知,日本在一战的作为,主要是在中国战场对德作战,参战人数 2 万 3 千人,整个一战中日本在参战国中阵亡人数最少,仅 300 人,而中国劳工在欧洲战场上漫山遍野,阵亡了足有 5000 人之多。
一战中死了 300 人的日本,攫取的利益却与英法不相上下,可谓远东最大赢家。而付出 5000 人生命代价的中国,却处处看要看他们的脸色行事。同样的东方国民,不同的死亡价值,生命承受之轻重,可见一斑。
中国的屈辱成了日本在重建世界新秩序的巴黎和会显耀的资本。巴黎和会上,尽管中国谈判代表表现很出色,但他们背后的段政府有令:一切跟日本人协商后行事。“日主中从”的局面在巴黎和会上表现得淋漓尽致。一战后的日本与英、法、美、意并列五大国,和会席位5个,是拥有“普遍利益的交战国”,而中国的地位连二等国塞尔维亚都不如,在“个别利益的交战国”中,席位最少,仅有2个。所以,尽管陆徵祥、顾维钧等中国代表费尽口舌,但远东甚至中国的事情还是日本主导,在日本的态度下,只有劳工参战的中国希望得到5个席位的大国请求终归是奢求。
一战是中国的隐痛,却是日本崛起的世界宣言。我们知道,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欧美列强用武力叩开了日本锁国的大门,强迫日本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从1854年日本开国到1868年明治维新,日本共和十一个国家签订了所谓的“亲善条约”和“友好通商条约”。这些条约允许该缔约国之人在日本拥有治外法权,严重损害了日本的主权,使日本面临着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
1868年明治政府成立后,“条约改正”成为首要外交课题。比如此前提到的使节团出访欧美,都是带着这个任务。但起初没有得到西方积极反应。
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的胜利提高了日本的国际地位。胜德的日本完成修约临门一脚。1911年,美国首先与日本签新约,宣布放弃关税自主权,日德战争后,其它国家也纷纷与日本签订条约,放弃特权。日本用40多年的时间完成了修约任务,摆脱了欧美列强强加于日本的种种不平等待遇,成功完成了向近代国家的转化。
在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日本,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实现扬眉吐气。
民族空前骄傲与自信,于是乎,东方霸主横空出世。
而中国这一边,却依然在世界列强面前低声下气。我们知道,民国 推行的是共和体制,效仿的是同样具有小农经济基础和革命传统的世界强国法兰西。民国建立之初,中国二代精英中的一部分中青年积极分子,就掀起了了全国规模的留法热潮。据大致统计,1915年至1920年这五年间,有近两千名中国有志青年踏上了法兰西的国土学习。在中国的政治、科技、教育、文化等各个领域造就了无数栋梁人才。譬如孙中山的积极追随者、后来有着“国民党四大元老”之称的蔡元培、吴稚晖、张静江、李石曾,都是当时留法的热心领路人。
然而,万分遗憾的是,袁世凯倒行逆施,民国 效“法”未果、“亚洲法兰西”徒有虚名, 不久,反让“东方德意志”日本平添了青岛丧权、二十一条等诸多新耻辱。 如是病夫之国,怎会赢得世界尊重?!
相关文章
-
中国﹒哈尔滨纪念哈尔滨解放七十三周年暨东北抗联英雄李敏生平事迹展召开
-
毛主席年轻时听过他的演讲,后来力邀他出任新中国副总理
-
揭秘金日成突然离世的真实内幕
-
早年大义灭亲的王树声,建国后为何三个儿子都成了残疾人
-
盘点清朝后宫的8位绝色皇后:各有千秋
-
孔子南游到过宁国吗?
-
大唐西市:宣德炉的款识
-
文史|汉字的故事
-
全国仅湖北有此姓,人数仅300,历史学家当“宝”,男性却想改姓
-
猪八戒用鼻子开路唐僧许下头功,到了西天如来为何不认账?
-
东林党人是如何落败的 解密东林党落败的原因
-
岳父日记里的彭德怀元帅
-
这个国庆长假不无聊,12部国产高分纪录片推荐
-
明朝名将排行榜前50名:一徐达、二常遇春,袁崇焕上榜
-
三国志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
-
三国唯一打败赵云的人:魏国大将军曹真(出自《三国志》)
-
朱门酒肉臭的高岗在仕途上为什么能够一帆风顺
-
揭秘戴季陶与三位日本女子的风流史
-
宁国东岸辛氏家族迁徙简史
-
历史上最美的皇后 盘点中国十大最美皇后
-
毛泽东在抗战时期对陈独秀的评价
-
慈禧在弥留之际留下的3道遗诏,最后一条亡国,前两条就是打脸
-
军队重用“李云龙式”将领,谁被破格提拔?
-
盐在古代是非常金贵的,穷困老百姓要吃盐,他们有什么办法
-
赵义京:创造了平原地区伏击战的范例
-
战争造成的尴尬:开国元帅却娶了开国中将的结发妻子,结果怎样了
-
古代后宫也有宫女,为何皇帝只让太监贴身伺候?有4个原因
-
贴年画
-
马上评|每一位英雄的名字都应被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