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闻 > 历史秘闻 > \

曾是安徽第一书记,官至正国级,却不让妹妹升迁,儿子自嘲:朝里有人难做官

原标题:曾是安徽第一书记,官至正国级,却不让妹妹升迁,儿子自嘲:朝里有人难做官

曾是安徽第一书记,官至正国级,却不让妹妹升迁,儿子自嘲:朝里有人难做官

古往今来,说起政治仕途的顺利与否,人们总感叹:朝中有人好做官。

可偏偏,就有这么一个人,自己当了全国人大委员长,却坚决不同意自己的亲妹妹去团中央工作,他说:“你应该到基层去。”

于是,妹妹被调入工厂工作,在基层干了28年,临退休也只是个局级干部。

他的亲儿子甚至自嘲:“朝中有人难做官”,“朝中有人难回京”。

他,就是万里,国务院原副总理,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是所有安徽人永远铭记在心的第一书记。

曾是安徽第一书记,官至正国级,却不让妹妹升迁,儿子自嘲:朝里有人难做官

1916年12月,山东省东平县降生一个新生儿,家人取名为——万里。

有人说,1916年以后,天下大乱。

的确,自1916年6月6日袁世凯称帝失败绝望而死之后,中国便陷入了春秋战国、五胡十六国之后最为混乱的时期。

九州分裂,诸侯并起,群雄逐鹿,天下大乱。

先是北洋军阀之间的内战,接着是国民政府对北洋军阀发动的北伐战争,然后国民党内部新军阀内战又起,中原大战连绵数月,双方死伤30余万。

被国民党背信弃义疯狂屠戮的我党也顺势发展,在南方数省风起云涌,自立乾坤,打的国民党政府措手不及。

国共好不容易结束内战一致对外,日本又坐不住了,制造七七事变发动全面对华战争,延绵8载,大半国土沦陷,军民死伤数千万。

好不容易挺到了抗战胜利,全国人民热切企盼和平,国共内战又起,中华大地又一次陷入了醒风血鱼之中,一直到1950年解放军解放西藏昌都内战才完全结束。

万里,就生长在这样一个天下大乱的年代。

在那个兵荒马乱的时代,普通百姓惶恐度日,有志青年悲愤救国。

万里,同毛泽东,同周恩来,同千万爱国人士,同四万万华夏同胞一起,建立了新中国!

新中国成立之后,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万里担任了西南军政委员会工业部部长一职。他从这里起步,凭借着他那大公无私和能力,最终担任了全国人大常任委员会委员长一职。

曾是安徽第一书记,官至正国级,却不让妹妹升迁,儿子自嘲:朝里有人难做官

从团中央到纺织厂,万里力阻妹妹升迁

中国有个成语,叫“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个词汇,贴切的表明了中国的家族式官场文化——一个人当了大官,连鸡犬这种家畜都能沾光,更何况家人?

别说古代,就说当下,哪怕只是一个芝麻绿豆大的小村官,都要利用职权帮助子女升迁、经商。

可是,这种司空见惯的官场文化,到了万里这里,吃到了狠狠的一个闭门羹。

万里有个妹妹,名叫万云。兄妹俩关系很好。

万云从小跟着哥哥长大,深受哥哥所作所为的影响,对革命也是非常的向往。

十五岁那年,万云加入革命党组织,当时,苏联列宁格勒团校当时需要派人去学习深造,万云就是当中一人。

经过几年的刻苦学习,万云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回国到中央共青团工作,那时,万里已经调到了北京工作。

万云在中央共青团工作认真,同事们对她的评价很高。万里看见眼里,没多久便找来万云谈话,希望万云最好不要再晋升。

在万里看来,万云不适合高高在上的机关单位工作,应该要到工人农民当中去,到人民群众中去,帮助工人农民的工作对她的思想更为有益。

万云一想,确实如此。于是,万云从高高在上的机关单位下来,进入纺织工厂,和工人同出同住一起工作。就如同在团中央,万云认真工作的态度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和好评。

这些认可,可不是看在高官哥哥的份上,而是万云自己实打实积攒下的口碑。

文革时期,万里被造反派冤枉成“黑帮”,作为他的妹妹的万云也没有能够逃过一劫,被造反派各种折磨,差点精神失常。

在这种风声鹤唳的情况下,还有工人私下偷偷的开导她安慰她,万云这才挺了过来。

后来,万里、万云洗去冤屈,重新投入工作中。因为万云自身的能力,纺织局准备找万云去担任局长。任职文件都写好了,就差盖个章,有人找到了万里,询问万里的意见。

万里听后并没有答应,反而说万云还不够资格去担任这个职位,比万云有能力的人有很多,这样的机会应该先给有能力的人。

因万里的这番话,领导便没有晋升万云为局长,万云也因为万里的一句话失去了晋升的机会,最终在基层干了28年,临退休也只是个局级干部。

曾是安徽第一书记,官至正国级,却不让妹妹升迁,儿子自嘲:朝里有人难做官

送长子去农村种地十年

不仅是对妹妹,对儿子,万里一样铁面无私。

1962年,万里的长子万伯翱18岁成年,也正好高中毕业。父亲万里决意送身为长子的他到农村去。

那时,城市人可是人人向往的身份,更何况还是首都北京。可万伯翱就这样,从北京去到了农村,在河南西华县黄泛区农场耕耘十年。

从1962年到1972年,万伯翱在农村结识朋友、认识农民和社会,也寻找到了人生的意义。

后来,万伯翱成为著名作家,这十年的农场的经历成了万伯翱写作的重要来源之一。

在代表作《红墙内外》一书中,他写到了生产队的高队长、“猛张飞”,写他们是如何勤劳、朴实。

也写到了郭沫若的儿子郭世英,如何才华横溢、聪明过人,却在“文革”中饱受折磨、坠楼身亡。

他还写到了《亮剑》的人物原型王近山将军,如何在发配到农场后与大家同甘共苦,向他讲述战争中的激情岁月……

万伯翱笑称家里人是“朝中有人难做官”,自己则是“朝中有人难回京”。

他还回忆父亲退休后就“不问事、不管事、不惹事”,《万里文选》出版时,父亲说什么也不参加座谈会,“我到那去听你们评功摆好有什么意思?”万里说。

在万伯翱看来,以权谋私这样的事情,在周恩来、在父亲万里等人身上绝对不可能发生,不但不可能发生,而且绝对是“朝里有人做官难”。

周恩来压邓妈妈,父亲万里压他的亲妹妹和压妻子,都是很厉害的。

现在利用“朝里有人好做官”这种现象占便宜的人,最终还得吃亏。比如周永康、周春雨、令计划,这些人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结局一定是翻船。

万伯翱说,有些老共产党员的故事是很动人的。

比如陈云喜欢苏州评弹,最好的朋友荣毅仁送他一部盒式录音机,陈云又把礼物退回去了。

徐向前去钓鱼,有人听说徐向前来了准备了一大桌酒席,徐知道后绕开酒席去吃了山西刀削面。这叫罢宴。

2015年7月15日,万里在京逝世,享年99岁。

在他的葬礼上,好几位大将的子女都是骑自行车去的,例如陈赓的儿子陈知建少将等。

如今的官员们,真的要好好像老共产党员学习,认真思考党员的责任与意义。

曾是安徽第一书记,官至正国级,却不让妹妹升迁,儿子自嘲:朝里有人难做官

61岁时“空降”安徽

除了铁面无私的作风,万里更为人称道的,是他在安徽推行的农村改革。

十年“文革”结束时,刚被解放的万里,原是被派往湖北省工作,临行前他去看望邓小平,向老首长辞行。邓小平听万里说要去湖北,迟疑了一下,说:“你不要着急走,再等一两天。”邓小平随即向华国锋、叶剑英建议,安徽这个“老大难”要有个得力的干部去。于是,万里转而来了安徽。 当时的安徽死水一潭。全国各地都在清查与“四人帮”篡党夺权有牵连的人和事,而唯独安徽不但不放手发动群众揭批“四人帮”,还在捂盖子,一捂,就是八个月。作为十年浩劫的重灾区,“四人帮”在安徽的代理人基本没有被触动。 万里到达合肥的第二天,顾不得旅途的劳累,就召开了省委常委扩大会议,传达了中央《关于解决安徽领导班子问题》的指示,果断地改组了安徽省的领导班子。紧接着,他快刀斩乱麻,对那些派性严重而又不肯悔改的领导干部和造反派头头,该调的调,该撤的撤,该抓的抓,不姑息、不迁就;同时为在“文革”期间受到打击迫害的干部群众平反昭雪,并及时将那些根本没有问题却被“靠边”和仍关在“牛棚”的干部解放出来,迅速充实到各级领导班子中去。 可是,万里没有想到,就在他大刀阔斧拨乱反正的时候,合肥的大街上竟贴满了群众渴望改变农村面貌的大字报。与此同时,许多县市紧急要求调拨粮食的报告,接连不断地送上来,反映逃荒要饭的人之多,事态之急,火烧眉毛!万里这才发现:安徽省的经济问题远比政治问题还要严重。于是,他亲自下去做了一次认真的农村调查。 这场历时20多天的调查,万里一行人从淮北到皖中,再到江南,事先不打招呼,说走就走,随时可停;每到一地,一竿子插到村,访到户。前后跑了20多个市县,每到一处,万里一不开会,二不做任何指示,只是看,只是听,只是问。他把全省大部分地区都跑到了,结果是,越看越听越问,心情越沉重。回忆起这次农村调查,万里十分感伤地说:“我这个长期在城市工作的人,虽然不能说对农村的贫困毫无所闻,但是到农村一具体接触,还是非常刺激。我们有些人瞎指挥,什么都管,就是不管农民的死活。三年困难时期饿死那么多人,教训很惨重,但是我们没有很好地总结。”

曾是安徽第一书记,官至正国级,却不让妹妹升迁,儿子自嘲:朝里有人难做官

微服私访,泪流满面最让万里心惊的还是金寨之行。那年11月上旬,万里前往革命老区大别山调查。大山里的金寨县燕子河公社车子进不去,万里只得下车请当地的干部带路,徒步上山。途中,他来到一户低矮残破的茅屋,因为屋内过于黑暗,进去了好一会儿才发现,在锅灶旁的一堆柴草里坐着一位老人和两个姑娘。万里热情地上前问道:“老人家,8点多钟了,你怎么还坐在柴草里,不上工?”老人却依然坐着,一动没动。当地干部挂不住脸,斥责老人:“你这人,省委万书记来了,问你呢,怎么不说话?”老人这才抬起头,傻傻地望着万里,突然往起一站。 万里一下子惊呆了:老人一丝不挂,光着屁股,没穿裤子。万里忙招呼老人蹲回到柴草里去,同时尴尬地责问旁边的两个姑娘:“你两个小姑娘怎么也蹲在那里呢?”两个十七八岁的大姑娘,只是用羞涩好奇的眼光望着万里,身子却一动不动。这时,当地的干部意识到了,忙小声地插话:“万书记,两个娃也没裤子穿啊。山里风寒,躲在柴草里,是为取暖。” 万里再也看不下去,慌忙转身出门。他站在阴冷的山风里,好一会儿才让自己平静下来。 来到又一户时,看上去也是家徒四壁,门窗都是土坯的,见不到一件木器家具。屋中央,坐着一位衣着破烂的中年妇女,万里便询问她家的情况:“你家几口人呀?” 中年妇女回话说:“五口,夫妻俩,带三个孩子。” “爱人呢?”万里问。妇女说:“干活去了。”“那三个孩子呢?”“都出去玩了。” 万里说:“请你把他们喊回来,让我看看。” 对方面有难色,不肯出门去找。 万里有些奇怪。在他再三催促下,中年妇女这才径直向锅灶走过去,然后无可奈何地揭起锅盖。 万里发现:三个赤身裸体的孩子,都缩在灶膛里!原来烧过饭的锅灶,这时尚有余热,三个没有衣服穿的孩子正好挤在里面御寒。 万里走出这家茅屋后,已是泪流满面。 他再也坐不住了。回到合肥后,当即主持召开了全省各市县书记会议,他同大家做了一次推心置腹的讲话,他首先谈到自己在金寨县农村调查的感受。万里是动了感情的,他说:“大别山革命老区的人民,为我们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那么大的贡献,当年,老娘送儿子,媳妇送丈夫,弟弟送哥哥,参军参战,前赴后继;一个当时只有20多万人的金寨县,当红军、牺牲掉的,就有10万人!没有他们,哪有我们的国家?哪有我们的今天?可是,解放以后,我们搞了那么多年建设,老区的老百姓还是衣不遮体、食不果腹,十七八岁的姑娘连裤子也穿不上!我们有何颜面面对江东父老,问心有愧啊!中国的革命是从农村起家的,是农民支持了我们;但是进了城,我们有些人就把农民这个母亲给忘了,忘了娘了,忘了本了!” 万里说,他不能容忍一个农业大省的农民连自己的肚子也填不饱。这不对头。这就有了问题。这问题已刻不容缓。“首先得想办法让农民有饭吃!否则,连肚子也吃不饱,一切无从谈起。” 与此同时,他又召开了省委常委会议,他沉痛地说:“原来农民的生活水平这么低啊,吃不饱,穿不暖,住的又是房子不像个房子啊!我真没料到,解放20多年了,不少农村还这么穷!我不能不问自己,这是什么原因?这能算社会主义吗?……” 他声音有些哽咽,几次竟说不下去。

那时的政治风声还很敏感,有人问万里:“你是要那贫苦人民呢,还是要社会主义道路?”

“我得先管人民吃穿!”万里的回答掷地有声。

“我们必须改弦更张。”就这样,经过了几上几下,安徽省委正式出台了一个《关于当前农村经济政策几个问题的规定(试行草案)》(简称《六条》)规定,下发到全省。 以万里当时的地位,显然还没有权力决定这些大政方针,他却以改革的名义,以大义凛然敢救苍生于水火的气魄与远见卓识,义无反顾地“正本清源”,冲锋陷阵,要杀出一条血路! 安徽省委《六条》强调生产队必须有自己的自主权,要建立起农村生产责任制,甚至允许生产队下面组织作业组,且允许责任到人,并鼓励农民经营自留地和家庭副业,等等。这些现在看来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在当时,已是石破天惊!因为它的许多规定分明触犯了神圣不可动摇的“天条”。在粉碎“四人帮”后仍处于迷茫徘徊的中国,它无疑是第一份突破“左”倾禁区的有关农业政策的开拓性文件。也正是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也才有了小岗村的故事。

曾是安徽第一书记,官至正国级,却不让妹妹升迁,儿子自嘲:朝里有人难做官

如今,中国经济早已跃居世界第二,安徽也迅速发展,成为中国中部重要省市之一。这一切,都源自于1978年的改革开放,而身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是如何评价万里的呢?

他说:“中国改革从农村开始,农村改革从安徽开始,万里同志是立了功的。”

向万里同志致敬!

14年,146200毫升,他用超过自身体重的两倍的热血,丈量生命,温暖人间!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