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闻 > 历史秘闻 > \

从船厂学徒到造王船技艺传承人

原标题:从船厂学徒到造王船技艺传承人

从船厂学徒到造王船技艺传承人

从船厂学徒到造王船技艺传承人

一块块几厘米长的小木板,形状各不相同,上面还雕刻着不同的图案,经过组装,就能变身为一艘精美的古代王船的船模。在厦门市钟宅民族小学,每周都有两节这样的课程,孩子们认真地制作着王船船模,而教他们做王船的,是一位79岁老人,他叫钟庆丰。

钟庆丰是厦门“造王船”的技艺传承人,1984年,他手工制造了第一艘木制王船,之后就一发不可收拾。如今他造王船经验越加丰富,造船技艺更加精湛,而为了让“造王船”技艺后继有人,他还坚持每星期给民族小学的孩子们上课,手把手教他们造小木船。

少年编竹笼造船厂当学徒

钟庆丰是钟宅人,作为一个海边人,从小,他就看惯了海边的渔船,之后的岁月里也一直都与海、与船打交道。“十几岁开始,在村里干农活、编竹笼,但是收入太低,一个月工钱才3.5元。”钟庆丰回忆说,19岁那年,因为厦门造船厂需要一些会编竹笼的人,钟庆丰恰好有这手艺,于是他报名成了造船厂负责编竹笼的工人。钟庆丰说,当时编竹笼主要是用来围马銮湾的海堤,一个竹笼长四米,钟庆丰手脚麻利,一天能编五六个。后来,造船厂需要学徒,钟庆丰等一批工人因为对围海堤贡献大,就被送到造船厂当学徒。从那时起,钟庆丰便跟着造船厂的周份师傅学习造船技艺。

师傅周份是龙海市石码镇人,出身当地传统的造船世家,造船技艺精湛,代代相传。钟庆丰白天跟着周份师傅学做木工、船模,晚上开始学习造船理论和技术知识。“师傅去哪里,我们就跟着去哪里,师傅叫我们做什么,我们就做什么。”传统的师徒关系,让钟庆丰学到师傅优良的造船技艺。

自己当厂长造过轮渡到鼓浪屿的木船

22岁那年,造船厂搬到了厦港沙坡尾,改名叫厦门水产造船厂,钟庆丰选择回到了钟宅。不久后,钟宅大队要办农具厂,钟庆丰有木工手艺,被推选为厂长,于是他带着30多个人办起了农具厂。

之后,又因为钟宅附近有两百多条内海渔船,需要一个造船厂,1972年开始,钟庆丰又被推选为钟宅大队造船厂的厂长,于是他又做回老本行,还培养了20多个徒弟。

“钟宅的船坞主要是造渔船,还为往来于厦门、金门、潮州及台湾之间的渔船修修补补,那时的船坞在当时的厦门算是颇具规模的。”钟庆丰回忆说,当时厦门港务局的木船也送来他的造船厂修造,此外还有轮渡公司运客到鼓浪屿的木船也在此修造。可惜的是,1982年因为修建海堤做盐场,船只进不来,钟宅造船厂也只好解散了。

钟庆丰再一次面临转型,这一次他做起了古建筑。“只要是我看到过的,我都能做起来。”钟庆丰笑着说,当时做古建筑,也就是建宫庙、祠堂,他自己设计,请来工人施工,木雕和油漆则是自己亲自做。当时做古建筑的人少,钟庆丰设计的宫庙比较先进,建得也精美,他很快出了名,从厦门岛内到翔安马巷、杏林,很多村庄都请他去盖宫庙、祠堂。至今,钟庆丰建了有100多栋古建筑,前两天还有枋湖那边的人请他去设计、指导。

潜心研究造出闽南最大古王船

而说起造王船,其实,1972年钟庆丰担任造船厂厂长时,就开始钻研制造王船。

“送王船”是钟宅这个沿海村落的特殊民俗活动,每隔数年举行一次,祈求风调雨顺,历史悠久。但从1952年开始因“破除迷信”受到限制并被取消,直到1984年才恢复。但那时,村里以前会造王船的师傅都早已过世,没人会造王船,只能用纸船来代替。44岁的钟庆丰,凭着儿时对王船的一些记忆,制造了一艘现代的木制王船。

“当时,村里的老人说,你这个船是不错,但如果能造一艘古代的船就更好了。”钟庆丰于是又跑到龙海石码的周份师傅家取经,向他学习古代王船的造型和结构。1988年,钟庆丰开始独自制造古代木制王船,凭借着早年学造船技术时的观察力和分析力,他自己找资料,自己研究,造出了一艘长约4米的古代王船,船身雕刻着精美的花纹,还悬挂着风帆。

此后,钟宅“送王船”活动每四年举行一次,每年钟庆丰都会花数月时间建造古王船,同时也为五通、枋湖等地方建造王船。钟庆丰的王船越造越大,2016年他造出了一艘9.6米长的王船,去年又手工制造了一艘10.58米的观赏性王船,并永久保留在沙坡尾避风坞。据悉,这也是闽南地区最大的古王船。

传承非遗手把手教小学生造船

2010年6月,由厦门市申报的“闽台送王船”被公布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钟庆丰也成为造王船技艺的传承人。然而,对这门传统技艺感兴趣的年轻人并不多,钟庆丰说,有人请他造王船时,他会带上自己的小儿子帮忙,但是没有其他年轻人愿意学。

从2015年起,钟庆丰作为厦门市送王船造王船技艺传习中心的传承人,每周都会到钟宅民族小学给学生上课,手把手教学生们造小木船。为了让孩子更好地学习,他还利用空余时间研究制作船模,让孩子们能像拼积木一样组装出古王船船模。

“通过这个课堂,孩子们不但能组装出古王船船模,还能画出古王船的模型。”钟庆丰略感安慰地说,学校对这项目非常重视,而他也希望通过这个课堂,发掘对造船感兴趣的孩子,让造船手艺后继有人。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