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闻 > 战争史料 > \

这位纳粹部长,在德军前线溃败时,奇迹般把武器生产力涨50%

原标题:这位纳粹部长,在德军前线溃败时,奇迹般把武器生产力涨50%

1942年11月19日在苏联名将朱可夫的带领之下,苏联红军在斯大林格勒执行了名为“天王星行动”的反攻突击,数百万级的苏联士兵冲向早已精疲力尽的德军防线。

这位纳粹部长,在德军前线溃败时,奇迹般把武器生产力涨50%

1943年2月1日负责进攻斯大林格勒的纳粹主力第6集团军,在元帅保卢斯的带领下,选择了举起双手放弃抵抗。而这一举动从历史结果来看,它结束了德国引以为傲的“闪电战攻势”。

正式宣布德国人利用闪电战快速结束战斗的期望破灭,被苏联人用意志力拖入了完全拼国力的“战争泥潭”,迫使德国政府不得不开始对自身已有经济体制进行更高效率的改造。

在斯大林格勒失败之前,由于德国不管是进攻波兰,还是法国都是轻而易举在1个月左右结束战争,因而战争的爆发对于德国老百姓来说几乎没有任何负面影响,政府饱和的资金以及生产力完全能够应付。

且因为战争的胜利,德国人摇身一变成为了欧洲大陆的“人上人”群体,大量被占领区的物资流入德国境内,供给德国民众享受。不完全统计若以1939年为起始点,德国消费指数(跟物价正相关)是逐年的下降,1939年100指数,1940年就只有92.6了。

这位纳粹部长,在德军前线溃败时,奇迹般把武器生产力涨50%

1943年9月在德国前线官兵迫切需要武器装备,补充在斯大林格勒损失的大背景下,希特勒下令得意臣子施佩尔入主军备与战时生产部,并给予该组织可以对经济领域的民用、军用两大体系进行监管协调的权力。

希特勒的初衷是希望这个组织能够最大限度保证前线的德国士兵不缺武器,而如何完成这个“不缺”二字,施佩尔可谓是伤透了脑子。

在旁人眼里当时摆在施佩尔面前的无非就2条路可走,一条是减少民用产品的生产,将其相关的技术和工作人员投入军用品的生产,加大整个德国生产武器的机器总量。

然而由于希特勒能够上位靠的就是承诺给德国人“悠闲富足”的生活,所以出于不让民众因生活品质差了,而对纳粹政府失去认可度,进而推翻其统治。希特勒明确下令不到万不得已不要动民生这块的福利。

这位纳粹部长,在德军前线溃败时,奇迹般把武器生产力涨50%

第二条也是增加机器总量的路,即积极调动德国士兵占领下的欧洲各地,让他们为德国军队输血。然而由于在1943年前后,德国已经做不到完美的防御自己的天空,英国的战机可以肆意出入德国本土以及占领区,

如此一来直接造成,德国生产力无法在本土和占领区之间充足的运转起来,依靠占领区增加德国的武器生产力成了远看甚好的“空中楼阁”。

但是虽然困难重重,那位叫施佩尔的纳粹部长并未就此放弃,思索良久之后他得出结论。既然没有更多的机器,那就提高已有设备的生产力。

施佩尔个人积极推崇专业化的流水线作业,他将自己的下属分派在生产武器的每一个环节上的厂家去指导,要求他们生产枪管是拿手好戏,那就此后只生产枪管,枪管之外的枪栓、子弹那些交给更拿手的人。

依托着这专人干专事的分工,在纳粹德军在前线不停打败仗的大背景下,纳粹施佩尔部长创造了战时奇迹,根据《战略轰炸的影响》记载,德国在1943年的军备生产平均比1942年高出56%。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