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与《桃太郎》对中日两国国民性的形成有什么影响呢?
俗话说:三岁看大。这句话讲得很对。
在日本有一个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桃太郎》。这个故事和“三岁看大”有什么关系呢?如果真的可以“三岁看大”,那《桃太郎》对日本人国民性的形成有什么影响呢?
中国有一个和《桃太郎》类似的故事,那就是《西游记》。我们也同样来看看“三岁看大”对中国人的国民性又有什么影响。做个中日对比,应该会有所发现。
《桃太郎》的故事中,桃太郎带领着狗、猴子和雉鸡去鬼之岛讨伐妖怪,最后满载金银、珊瑚和锦缎凯旋而归。在《西游记》的故事中,三藏法师携着猴子、猪和白龙马三个动物去印度取经。两者的故事结构非常类似,但内容上则存在着天壤之别。
首先,《西游记》的主人公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故事围绕着他赴西天取经这件史实为中心而展开。而《桃太郎》中的人物全是虚构的,讨伐鬼之岛是莫须有的事情。故事中也没有涉及具体的时间和空间。而在《西游记》中,取经路程长十万八千里,往返共用十四年。数量方面,《西游记》里有九九八十一难,《桃太郎》中根本没有这些内容。桃太郎最后满载金银、珊瑚和锦缎凯旋而归,等于是他实际上占领了鬼之岛。如果将故事看成对战争的歌颂,整个故事就是在宣扬军国主义。往小了说,可以看成是一个强盗行为。《西游记》则是描写了一个很棒的事情,那就是文化交流——去西天取经。因此说两个故事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别。
既然两则故事有这么大的差别,那么毋庸置疑,从小分别听这两个故事长大的中日两国人民,所受的影响也必然不同。即使无视《桃太郎》中的时间和距离得概念,我希望至少在内容上能做一点改动。那就是我们要教化鬼之岛,把它变成理想中的乐土。因为这个故事对日本人的影响太深了。为了减轻这些罪恶,我们有必要将结局改为教化鬼之岛,创造神之岛。
摘自内山完造《隔壁的中国人——内山完造眼中的中国生活风景》,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15年版
相关文章
-
松阳最有味道的老街,被誉为“活着的清明上河图”,充满历史气息
-
红军东征:中国革命战略转变的底蕴和契机
-
红楼梦:宝玉替袭人解扣子的动作,意外暴露出他与袭人的感情状态
-
为何老人们都说黄鼠狼不能杀?科学研究发现,原来真的不能杀
-
侵华日军老兵的回忆:日本军队的训练让我变成了杀人魔鬼
-
这两个国家国名只差一个字,但是人均收入却相差60倍
-
陈海良:科举、记录,楷书的正统性,影响楷书成为欣赏的宠儿
-
周武王为伐纣准备了多长时间 都做了哪些准备
-
镜头下的一战美军:战斗力低下,却成了压死德意志的最后一根稻草
-
它是吃鸡决赛圈的高手必备武器,回归现实处境却很尴尬
-
最后的罗宾汉:西西里土匪风云
-
常乃超曾在德国深造,为何回国后仅仅混了个杂牌师师长
-
越王勾践剑为何2500年不腐?专家研究52年,终于发现原因
-
建党百年讲话评论
-
《顺风相送》一书为何对中国有着重要意义?
-
亚洲首位女总统,多次回中国寻根祭祖,儿子上任后很不友善
-
中国又出一位“钱学森”式人物,在美前途无量,他却毅然坚持回国
-
古朴厚重 如城如山(书里乾坤)
-
事成于和睦,力生于团结
-
柏举之战:春秋第一战 吴军与楚军最终胜败如何?
-
这个高官因支持敌人被撤职,敌人被打败了他却官复原职,换成你也会同意
-
英国伊丽莎白一世为何终生不嫁?
-
周伯通最不愿提的3弟子,一个成他情人,一个武功超他,一个非汉人
-
3千年未被盗的埃及法老王墓:看看有多奢华?随葬品数量超乎想象
-
撤退输掉整个二战,不撤百万主力被全歼,此役德军究竟该咋打?
-
刘备师父在三国打酱油但后代了不起八个唐朝宰相俩韩国总统
-
侵华战争中的日军为何特别凶残无人性?冈村宁次告诉你
-
宰相刘罗锅
-
山东兖州农民挖沙,挖出长7.5米重1.5吨的巨剑,今成国家一级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