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咋啥东西”,嘉兴油车港一猪棚上面可能藏了“一百年的历史”
以前我经常想,稻谷的外壳,为什么要叫砻糠。原来,在老早老早的时候,稻谷的壳,就是在砻子里面磨出来的,所以叫砻糠。今天,我要带大家去看一只老古董,就是碾米机的祖师爷,砻。
秀洲区油车港镇麦家村,村民老徐带着我们,走进了他家的仓库,这个木头圆盘就是碾米机的祖师爷,砻。
老徐今年72岁,这只砻是他奶奶手里传下来的,这样算来,确实有100多年历史了。
村民 老徐:奶奶传下来是我爸爸,爸爸之后,就是我藏起来,藏起来之后,反正放在猪棚上面。
早在七千年前的马家浜文化时期,嘉兴的先民,就已经掌握了水稻种植技术。据说,那个时候吃的米,都是靠手搓出来的。
资深藏家 周荣先:开始的米属于野米,吃拿只手来搓一搓,搓出来,后来用木头在(石臼)里舂的,这砻已经蛮先进了。
据明朝江西人宋应星写的《天工开物》记载,从唐朝开始,我们的先民就发明了砻。
资深藏家 周荣先:一步步过来,应该从唐宋以后就有了,因为当时《天工开物》一本书上当时就画这个图录了,基本上我们现在只有在图录里看见这种古代砻,现在实物蛮少。在嘉兴我见过几只,但是相当少见,因为这只东西,我估计属于清代的,清代末期,已经跟我们时间相差太长久了,所以这家人家能够留这只砻,属于已经蛮不得了了。
“嘉兴小新”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不得篡改标题与文章内容,不得裁剪图片与水印,否则视为侵权。
那么,砻,到底是怎么把谷碾成米的呢?
村民 老徐:稻谷往里面放进去,放下去之后,拉动磨,磨出来之后,砻糠跟糙米从这里吐出来,吐出来之后,要经过一只石臼来打的,打成白米。
稻谷喂进去,两片有凹凸牙齿的圆盘,在人力的拉动下,互相摩擦,壳跟米脱离,壳就变成了砻糠。这样加工出来的米,叫糙米,还要倒进石臼里面舂,舂,就是用圆头木棍,反复捶打,把包在米外面的膜打掉,然后就变成白白的大米。到了晚清民国的时候,洋人的碾米机进入中国,这种土砻就慢慢开始淘汰了。解放后,土砻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村民 老俞:老古董老古董,这只是老古董,我小时候已经很少见到了。
村民 老徐:我想叫你们看一看,反正村里面要,村里面放着,大家看看也好,反正我摆着也没有用。
油车港镇麦家村宣传委员 于冬:后期我们要建一个村史馆,就是说把所有的以前祖宗留下来的,包括一些工具,古董,我们全部要,如果农户同意的情况下,我们全部把它收纳到村史馆里面,作为给下一代的一个普及宣传。
资深藏家 周荣先:只有历史价值,经济价值不是蛮高。
来源:小新说事
编辑:陆慧斌
相关文章
-
揭秘: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三个人的恩怨纠葛
-
古代每一次改朝换代,都要死几千万人?其实这才是真相
-
揭秘:1997年台湾曾想把核废料运到朝鲜处理
-
贱人为王:《搜神记》里记载的变异人
-
这位低调的唐代楷书高手,被米芾狂点赞!
-
古代为防范假太监,统治者就对女性“痛下杀手”,行径令人发指
-
70年前,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三大“王牌兵团”!
-
70年前的元旦,毛泽东一篇雄文气壮山河!
-
忽必烈最看重的一位南宋大臣:贾似道是忠是奸?
-
杂谈五:芈越、纳西族
-
中国丝绸的外传与早期草原丝路
-
锋芒尽露的华夏10大冷兵器:长枪排第三?
-
夔牛再读西游|白骨精身世之谜!谁给她刻上白骨夫人四个字?
-
山西地区的沙陀集团,为何能够左右唐朝末期50年的格局?
-
李白又仙又狂?杜甫一句诗点破:都是装的
-
他是长征路上为保卫毛主席而牺牲的警卫员,六十年后才找到尸骨
-
历史解密关羽曾多次求娶的吕布艳妻
-
三国三位形象被严重毁坏的知名人物
-
现在的结婚彩礼不便宜,你知道古人娶妻需要多少彩礼吗?
-
隋唐十八条好汉闪现的后人:单雄信儿子单天常,伍云召儿子伍登
-
在夏天,古代人们都喝什么饮料解暑
-
历史趣闻:古代婚礼中新娘的嫁妆都有什么?
-
刘邦登基后,为了快速恢复汉朝人口,用一奇葩政策让女子苦不堪言
-
平均身高不到1.6米,为什么日军却能重创其他国家的军队呢?
-
古代三军谁才是“老大”?不听命令怎么办?
-
高山杉︱石滨纯太郎论文旧译二种——兼说王静如佚文
-
【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颜昌颐——热血谱写革命篇
-
古代官员来自五湖四海,方言各异,皇帝都能听得懂吗,该如何交流
-
读中国历史,这条线索不可不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