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原安徽省省委书记,被毛主席看做“坏人”点名批评,安徽人都说他是好人
2006年12月28日,一则讣告传来。
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任组织部部长、省委委员,原安徽省委书记、纪委第一书记、政协副主席、省人大副主任、革命老人李世农不幸病逝,终年95岁。
得到消息后,胡锦涛、曾庆红、回良玉、贺国强和钱正英等分别以不同方式表示慰问和哀悼。
多次入狱的老革命家
李世农是河北省巨鹿县人,原名王者俊。出生于1911年11月10日,父亲是前清秀才,曾在家乡开设学馆授业。不幸的是,父亲早逝,后来家境贫困,一直拖到12岁才上小学。
1930年参加中国共产党,从事党的秘密工作,根据组织上的要求改名为“李世农”。
李世农第一次被捕是在1931年春天,河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克扣了学生伙食,李世农学生会会长身份,筹划学生闹学潮,却不幸被反动当局无理扣押。
好在,党四处组织营救,李世农得以出狱。
第二次被捕是在1934年11月,九一八事变后,整个国内局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央红军已经开始长征,此时的李世农负责天津到上海的秘密交通,专门传送省委给党中央写的报告。
这一回,他要传递的是上海党中央要给河北省委下达的指示,不料到了上海后,遭到了叛徒的告密,让他再次入狱,被法国巡捕抓走了。
在狱中,李世农还遇到了博古夫人张越霞、刘顺元等,5个人同一间牢房,刘顺元政治文化水平高。于是,苦中作乐的李世农竟把牢房变成了教室,请刘顺元当老师给大家上马列课。
后来,李世农还感慨说:“我在狱中生活的第一个月里所受的马列主义教育,竟比参加革命5年中学的还要多。”
他与狱们一同背文天祥的《正气歌》和诸葛亮的《出师表》等,大家互相鼓励,彼此团结,竟在敌人的多次严刑拷打中,还铁骨铮铮,坚贞不屈。
敌人一无所获,只能以所谓的“危害民国罪”宣判李世农12年徒刑。
幸运的是,1937年国共进行第二次合作,经周恩来、叶剑英与国民党当局交涉,李世农才被放了出来。
释放出来后,由于李世农在狱中的突出表现,很快被党中央派到了安徽,委以重任。
到了安徽,李世农积极开辟了抗日根据地,领导江淮大地的军民日本侵略者、国民党顽固派进行殊死的斗争,最终迎来了安徽全境的解放。
震惊全国的反党集团
1958年3月10日,《人民日报》采用异乎寻常的方式将“李世农反党集团”一案公之于世。
《人民日报》用整整三版,详细讲述了关于李世农反党集团的罪行,一时间震惊全国。
其实,所谓的李世农反党罪行,根源于李世农和曾希圣两人执政安徽,却政见相左导致的矛盾!
李世农虽然不是安徽人,但却将一生都献给了安徽。
10年抗战间,他多次在敌人的眼皮下打游击,并开辟了多个安徽革命根据地,可谓是政绩卓越。自从1937年来到安徽,李世农就一直在安徽打拼了十多年,对安徽政务了若指掌。
解放后,毛泽东就将信任封疆大将曾希圣派来镇守安徽。
1949年4月至1952年1月,曾希圣先后担任了皖北区党委书记和安徽省委书记,李世农任副书记,是曾希圣的主要助手。
可曾希圣是将领,做起事来习惯雷厉风行,对于安徽政务,希望能够快刀斩乱麻的解决。
但李世农、杨效椿等却十分冷静,能理智的对待不同的意见。
因此,安徽形成了本地派和外来派的矛盾!
1957年2月,曾希圣提出要在政法部门反右倾,主持全省政法工作的李世农对此持有不同意见。
5月,全省政法会议召开,李世农在报告中指出,反右是必要的,但是有偏差。强调要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矛盾,政法部门要发挥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作用,要依法办事。
政见向左,矛盾逐渐扩大,导致曾希圣对李世农十分不满。
不幸的是,1957年6月,反右派斗争开始。
安徽省委召开地、市委书记会议,研究部署反右派斗争。曾、李之间的分歧迅速升级,曾希圣认为李世农思想右倾,包庇政法系统中的大批右派分子。
7月份以后,省委多次召开小型会议,要求李世农检讨所犯的“右倾错误”。
后来8月到11月,多次会议之中,曾希圣直接将矛头指向了李世农,甚至对在职的李世农、杨效椿等人动用了技术侦察手段,掌握了他们的一举一动。
一直到了12月,毛泽东在杭州召开会议,曾希圣借机汇报说李世农坚持资产阶级的法制观点,早在肃反运动中就包庇和宽纵反革命分子,今年又反抗省委提出的在政法部门反右倾的斗争,并且组织右派分子在政法战线上向党猖狂进攻。
毛主席听后表态:“看来李世农是个坏人。”
一句话,曾希圣拿到了打倒李世农的尚方宝剑。
12月25日,安徽省委在报经中央同意后,决定延长会议时间,并将会议规模扩大为省、地(市)、县三级干部会议,出席会议的有省委委员和候补委员,各地(市)、县委书记及各级政法部门负责人,省直机关处以上干部,共1524人。
此外,还有1834人列席会议。会议采取“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的形式,口头发言261人,书面发言920人,张贴大字报6250张。
在强大的政治压力下,会议出现一边倒的情况,一些发言者无限上纲,指责李世农等人“是长期隐藏在党内、进行反党活动的右派分子”、“是阶级异己分子”、“要新账老账一起算”,把安徽政法部门特别是检察机关说成是“解放以来就成了反革命、坏分子的庇护所”。
李世农、杨效椿被剥夺了发言权和申诉权。
批判斗争42天后,1958年1月27日,安徽省委扩大的第六次全体会议决定开除李世农、杨效椿、李锐的党籍,撤销他们党内的一切职务!
43天后,《人民日报》公布了这场震惊全国的反党案!
苦难的岁月
李世农被定义为右派后,遭到毛泽东的点名批评:“李世农是九个黑指头,只有一个指头干净”。毛泽东认定李世农的问题是闹分裂,是站在错误的立场上,地主资产阶级的立场上。
有了这一句话,李世农、杨效椿等人在劫难逃了。
李世农失去人身自由,搬到合肥市庐江路边的一栋小楼的底层,被便衣干警24小时面对面监督。夫人江音原受到株连,也被开除党籍,发配到合肥郊区的一个农场劳动改造。
两人被发配到歙县商业局沙溪饲养场监督劳动,最担心的却是孩子,李家有7个孩子,最大的13岁,最小的只有2岁。
无奈下,夫妻俩把老五和老七交给合肥的阿姨抚养,自己带走了剩下的5个孩子。
歙县地处皖南山区,离合肥300多公里,地点是经过精心挑选的,既有利于监督劳动,又能切断李世农与外界的一切联系。
在这里,李世农度过了近三年与世隔绝、饥寒交迫的生活。
两人承担了饲养场最脏最累的工作,后来饲养场发生猪瘟,两人被诬蔑为放毒犯,受到残酷的批斗和体罚。
1960年,安徽发生亘古罕见的大饥荒,李世农一家陷入可怕的困境中。
为了孩子们,李世农从此不吃早饭,以水充饥,才省下了点口粮。
后来,夫妇俩在田头路边种南瓜度饥荒,才使一家老小逃过这场灾难。
好在,当年的狱友刘顺元一直记挂着李世农,1960年9月,他冒着很大的风险约李世农到安徽滁县见面,一看到骨瘦如柴的李世农,刘顺元禁不住流下了眼泪,他决心要替李世农申冤。
刘顺元回到南京后马上约中监委副书记钱瑛来宁,详细介绍了李世农冤案的来龙去脉,请钱瑛向中央报告真实情况。钱瑛在党内有“女包公”之称,回到北京后如实向刘少奇作了汇报。
苦熬四年,李世农终在1961年12月摘掉右派分子帽子,被分配到寿西湖农场任副场长。
数年非人的生活,给老一辈革命家带来了无法愈合的创伤。
1962年甄别平反时,李世农在寿西湖农场接到通知,赶到省委小礼堂听传达文件,突然发现自己听不清扩音器里的声音,后诊断为神经性耳聋。
两年后又患脑溢血,经抢救,命虽然保住了,但此后一直无法坚持正常工作。
从右至左:万里、李世农、王郁昭、黄璜
安徽的骄傲
尽管承受了不公平的待遇,但李世农并没有记恨曾希圣。
李世农被平反后,曾希圣立刻被毛主席批评了:“我们现在有些第一书记,连封建时代的刘邦都不如,倒有点像项羽。这些同志如果不改,最后要垮台的。”
不久,刘少奇发表了讲话。
一时间,群情激愤,反应强烈,对曾希圣的错误开展揭发批判。
曾希圣被迫做了多次检讨,却还是固执的认为“李世农是有错误的。他的错误还应该进行审查”。
但他没想到,当年被他整得死去活来的李世农,竟会以怨报德。
1993年11月13日,李世农担任了《曾希圣传》编纂委员会顾问,并在会上发言。
“曾希圣同志是一个历史人物,他的历史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们党的历史,特别是党在安徽活动的历史。通过给曾希圣同志立传,可以总结多方面的经验。我们党的事业要前进,最需要的是认真总结经验。”
李世农重点突出了曾希圣的功劳,而将他在安徽执政期间的错误一笔带过。
这样博大的胸襟,迎来了满堂的喝彩。
平反后,在安徽省委第一书记万里的邀请下,李世农又以69岁高龄担任中共安徽省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书记,为安徽的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
1985年,为了拥护邓小平提出的废除干部终身制的主张,李世农竟主动要求退出省委领导岗位,提前离休。
在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上,为全省各级领导干部做出了榜样。
甚至离休后,还十分关心党和国家的大事,关心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特别是关心下一代的健康成长。
1998年1月2日,《新安晚报》刊登了舒城县贫困山区的6名女童因家庭生活困难而濒临失学的一篇报道。李世农夫妇看到报道后,立即决定要帮助其中的两名女童继续上学。
两位老人亲自来到省妇联,请他们帮助“认”了张辉、王小二两个女孩子,并当场交上了第一笔助学款。
这一年的春节,李世农还冒着严寒,亲自前往舒城山区看望这两个女孩,送去了书包和学习用品,鼓励她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将来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女青年。”
最难得的是,老人对反腐问题十分看重,并说:“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危及我们事业的敌对势力和问题依然存在。”
“腐败之风就来势很猛,我们决不能高枕无忧,我们时刻都要有危机感,要有忧患意识。”
不仅主张反腐,他本人更是十分廉洁。按照他的资历和级别,本能住上一幢小楼,可他却一直住在公寓式的房子里。
还说:“现在国家还不是那么发达,艰苦朴素的传统不能丢。”
1999年春天,李世农不慎摔坏了眼镜镜片,人们劝他重新买一副,他只花了6元钱换了一只镜片。
对待失学女童时如此慷慨,对自己却如此吝啬。
大公无私,李世农真正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国家!愿李老一路走好!
相关文章
-
万人大战中,新四军参谋长误入敌群,反而活捉500敌兵
-
周恩来与邓颖超:牵了手就是一辈子!
-
【统战故事】(八十五)三千孤儿入内蒙
-
周恩来鼓励侄子到基层锻炼送这句话作为勉励
-
四星上将巴顿:遭遇车祸重伤致死同车人竟毫发无损!
-
陕西历任省委书记,你记得几个?
-
党史百年天天读·7月27日
-
甄姬是谁的夫人:魏文帝曹丕妻子(原本是袁熙之妻)
-
蒋介石败退死活要带走仨“高人”,暗藏巨大野心
-
国字山墓葬墓主为越国王室贵族
-
王近山追掉会上,家属唯一的希望落空,留下了无法弥补的心酸遗憾
-
唐代竟然就有圣诞节?而且还放三天假!
-
宋代钧窑瓷器鉴定方法与特点(钧瓷收藏必看)
-
【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华亭:传红色基因承优良家风
-
毛泽东1962年宴请溥仪 称其是“大家的上司”,特意拉他站上位重拍合影
-
红土缅怀 | 张鼎丞四次辞官传佳话
-
武松恩师千叮万嘱,出门在外千万别去招惹这2个人,武松偏偏不听
-
67年前,浙江姑娘何招娣,捡到价值千万瓷器上交国家,现在怎样了
-
古代没有狂犬病疫苗,被狗咬了怎么办?历史说人类终将战胜疫病
-
全国十大将军县,这个省就有三个县榜上有名,共走出141位开国将军
-
周恩来临终前说了三个字:我累了 令无数人落泪
-
李治有多迷恋武则天 一往情深(武则天勾引在前)
-
国葬第一人蔡锷:与小凤仙的真实关系并不亲密
-
曹操北征乌丸的首功之臣,并非猛将张辽,而是这位幽州隐士
-
二战最奇葩的美军,为和苏联作战叛逃到德国,战后被判28年
-
上世纪三十年代河北名胜古迹,不知至今有多少还在?
-
母亲河的记忆:辉煌青弋江
-
中国神仙体系最完整的文图,你不知道的这里都有
-
学党史||党史天天读(12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