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闻 > 历史秘闻 > \

对善人宽,对恶人严,对庸人亦宽亦严

原标题:对善人宽,对恶人严,对庸人亦宽亦严

一、待善人宜宽

善人,就是君子。论语里讲“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是说,君子在吃饭的时候也不违背仁德,在最紧迫的时刻也严格按仁德去做,即使是在流离困顿的时候也严格按仁德去做。

他们善于律己,克己奉公,对自己的要求很高。但是也难免会犯错误,难免会有疏忽的时候。他们轻易不犯错,一旦犯下错误,他们的内心就会非常自责,这本身已经是惩罚了,所以我们对他们要宽容一些。

就像“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我没有杀伯仁,但是他确实是因为我的过失而死,这是一个君子对自己的自责。对于君子来讲,他们时刻自省,时刻规范自己的行为,一旦发现自己的过错马上改正。所以孔子说“不贰过”,是说,不犯两次相同的错误。

对善人宽,对恶人严,对庸人亦宽亦严

二、待恶人宜严

对待恶人要严,什么叫恶人?恶,一半亚,一半心。亚是不通的意思,心不能相通,不能感同身受,也就是麻木。有个词叫麻木不仁,是说麻木是不仁的开端。因为麻木了,所以他们己所不欲,“故”施于人。他们欺软怕硬,为非作歹,专去损人利己,这是害群之马,无论走到哪个场合都会不安宁,都会给那个地方带来祸害和灾难。

对这些人一定要严。为什么要严?对他们不严,就危害了地方秩序,就危害了其他的群众。而且因为他们已经无法“感同身受”,所以就无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样的情况下,你不敲打他,甚至稍微松懈,这些人就开始为非作歹,祸害一方了,所以对恶人要严。严厉对待恶人也是一件好事情,使他避免走向歧途,避免走向绝境。对他不严,说不定他就会杀人放火了。

所以荀子讲“其礼义,制法度”,转化人的“恶”性,则“涂之人可以为禹”。用礼仪法度来约束管理,可以让坏人变成好人。

对善人宽,对恶人严,对庸人亦宽亦严

三、待庸人亦宽亦严

更多的人既非善人也非恶人,有的人,说他好,好不到那里去,有的人说他坏,也坏不到那里去。有时候他好得起来,有时候他也坏得起来。对这样的人则宽严的手段都应具有。用严是杜绝其向恶,用宽是导引其向善。有的人没有定型,其性格里有优秀的地方也有不完美的地方,对不完美之处要严,对其美好可爱之处要善于疏导。

儒家讲“礼乐仁和”,礼是外在的要求,乐是内在陶冶性情。宽严相济,内外兼顾,才能达成教化人心的目的。

我们要心存善念,但是也不能做滥好人。就像论语里说的,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有人说:“用善行回报恶行,怎么样?”孔子说:“用什么回报善行?用适当的惩罚回报恶行,用善行回报善行。”

对君子要宽容,对恶人要严加约束,对庸人在约束的基础之上加以引导。只有这样,才能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

感谢原作者的辛苦创作,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谢谢!E-mail917293188@qq.com,电话:0377-62751636。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