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春节习俗背后的故事(下)
上期节目我们说到了守岁的习俗。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
我国古代关于守岁的诗词有很多,而且都洋溢着浓浓的亲情。唐代杜甫的《杜位宅守岁》诗中说“守岁阿戎家,椒盘已颂花”,描写的是杜甫在兄弟家守岁的场景。骆宾王也曾有《西京守岁》一诗,其中说道:“夜将寒色去,年共晓光新”,是说除旧布新,希望来年有个崭新美好的日子。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客中守岁》诗中说:“守岁尊无酒,思乡泪满巾”,表达的是游子思乡之情。另一个山林诗人孟浩然也有“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的诗句。可见当时“守岁”的风气已十分盛行。
到了宋代守岁之风有增无减,遍于城乡。北宋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记载:“除夕……士庶之家,围旦炉而坐,达不寐,谓之守岁”。古代守岁场面是很热闹的。苏东坡就描写说“欲知垂岁尽,有似付壑蛇。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诗人笔下的亲情乡情跃然纸上,可见宋代守岁情景之一斑了。
燃放爆竹,也是过年的重要习俗。爆竹是中国特产,也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然而,如果我们追溯爆竹的起源,就会了解古代人燃放爆竹的本意及其衍变的历史。
据《神异经》说,古时候,人们途经深山露宿,晚上要点篝火,一为煮食取暖,二为防止野兽侵袭。然而山中有一种动物既不怕人又不怕火,经常趁人不备偷食东西。人们为了对付这种动物,就想起在火中燃爆竹,将其吓走的办法。这里所说的动物,就是“山魈”。古人说其可令人寒热,是使人得寒热病的鬼魅,吓跑山魈,即驱逐瘟邪,才可得吉利平安。
这是爆竹起源最早的记载,说明当初人们是为了驱吓危害人们的山魈。据说山魈最怕响声,所以每到除夕,人们便用爆竹把山魈吓跑。这样年复一年,便形成了过年放鞭炮、点红烛、敲锣打鼓欢庆新春的年俗。
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噼里啪啦的爆竹声除旧迎新。
大年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在一些注重宗族观念的地区,是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其他地方,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名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后来的“贺年片”。
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邪祟的“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也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
过年最重要的一顿饭,就是“年夜饭”了,俗称“合家欢”。直到明清,除夕守岁之风经久不衰,并且内容愈来愈加丰富,气氛愈来愈加浓烈。清人顾铁卿在《清嘉录》卷十二中说道:“除夕夜家庭举宴,长幼咸集,多作吉利语,名曰‘年夜饭,俗呼合家欢”。周宗泰的《姑苏竹枝词》中说:“妻孥一室话团圆,鱼肉瓜茄杂果盘;下箸频教听忏语,家家家里合家欢。”除夕晚上,美味佳肴摆满了一桌,合家团圆,围坐吃着除夕饭,这顿年夜饭是要慢慢吃的,有的人家从掌灯时分开始,一直吃到午夜,他们吃的是满桌的佳肴盛馔,享受的更是那充实快乐的天伦之乐。
团圆夜包饺子,在我国已有1400多年历史,是我国北方的民间习俗。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离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远千里万里赶回家来,全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过年,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做成饺子皮,再用皮包上馅,馅的内容是五花八门,各种肉、蛋、海鲜、时令蔬菜等都可入馅。
正统的饺子吃法,是清水煮熟,捞起后以调有醋、蒜末、香油的酱油为佐料沾着吃。也有炸饺子、烙饺子(锅贴)等吃法。因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合欢,非常吉利;此外,饺子因为形似元宝,过年时吃饺子,也带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饺子,话新春,其乐融融。
团圆夜包的饺子,什么时候吃呢?一般是大年初一的零点过后。古时夜半称为子时。春节时人们要吃除夕包好的饺子,取“岁更交子”之意,也就是说新旧交替从子时开始的意思,“饺子”的名字便由此而来。
古代的人們守岁到了午夜,还有一种饮酒的习惯。原来饮用的是椒柏酒,是作为喜酒来喝的。椒柏酒的制法比较简单,只用花椒和柏叶泡酒即成。其目的在于防病强身,并可体轻耐劳。后来不知到了何朝何代,才改用饮屠苏酒了,并且成为习俗。据宋代人高承说:“除夕守岁,饮屠苏酒乃是惯例”。
其实,屠苏酒不是一种只为节日助兴的酒,而是一种药酒。“屠苏”本是一种阔叶草。南方民间风俗,有的人家在房屋画个屠苏作为装饰,它作为药草泡在酒中就成屠苏酒了。据说这个酒方是唐代名医《千金要方》的作者孙思邈发明的。每年一到腊月,他便要分送给乡邻亲友们一包药,要大家以药泡酒,在除夕时饮用,可以预防瘟疫。这个处方由大黄、白术、桔梗、蜀椒、乌头、菝葜等多种药物配制而成,从唐代起,喝屠苏酒就成了除夕的风俗。
说起酒文化,在我国源远流长。前面我们说过,贴福字是春节的重要习俗,甲骨文里就有“福”字。字的下面是人的两只手,手的上面是个盛着酒的酒樽,酒樽上面是个表示的“示”字,意为祭台。这是表示人们在春节时手捧着酒樽在祭台前祭献祈福。如今的“福”字,就是依照甲骨文的形体特征:左边的偏旁为“礻”字旁,取代表示的“示”;右边的“畐”字,古代指的是盛酒的长颈鼓腹的酒瓶。可见,“福”字的本义是在春节时以酒祈福。
古代,人们以酒祈福,是为求得“五福”。《尚书·洪范》记载说:“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现今过春节,门上贴春联的横批常是“五福临门”,也是传承着“五福”的含义。
以酒祈福的习俗兴于周代。《诗·周颂·丰年》中记述说,在农历新年,因稻谷丰收,要饮酒相贺,拜祭祖先,以祈福满人间。这就是酒祭以祈福,行觞以祝“改岁”,又谓“喝春酒”,后来代代相沿。
人们在春节祈福,最有意义的行为就是酒祭和饮酒。因为酒中包含着福运,没有酒或不饮酒,就不吉利。这也是国人饮酒习俗的根源。
不过,酒能使人兴奋而迷醉,人性善者愈显其善,恶者愈显其恶。夏代仪狄最开始酿酒,禹尝过后觉得很味美,但他意识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禹从此再不沾酒,也疏远仪狄。
夏禹“以酒亡其国者”的预言,在商朝就有了验证。商朝人用酒祭神的行为是很狂热的。人们埋头辛劳了一年,要在春节捧着酒樽祭神祈福。对神,人们既恭畏又要不失自尊,于是酒祭中也自行豪饮,歌舞呼号,宗庙里涌出阵阵的欢声笑语。贵族这样,士子平民也这样,随后全国都养成了纵酒之风,最终引发纣王“酒池肉林,作长夜饮”的悲剧。当然事情并不这么简单,但酗酒祈福却祈出了亡国之兆,也不能不说是商亡的原因之一。
周取商后,尽管周公(姬旦)颁布“酒诰”,训诫周朝的子民不要像商朝人那样酗酒败事。可是周宫里钟鸣鼎食的樽俎之状,说明统治者们也爱饮酒,社会上的饮酒风气很盛行,这反倒促进了酿酒业的兴旺发达。
西汉时饮酒更甚。《史记·孝文本纪》载,自汉文帝以后的帝王们为皇家大庆,常有大酺之举,还要“酺五日”,“酺”就是“欢聚饮酒”,特许百姓聚会大饮五天。
后来曹操感到纵酒易败德,并说夏桀和商纣都是因为好酒无德而导致亡国,就推行禁酒令。孔子的后代孔融就不干了,写出《与曹操论禁酒书》,说天地人皆有尊酒之道,圣贤们喜酒的多了。尧喜酒,照样能建立太平天下;孔子“唯酒不量,不及乱”,所以是圣人。再说商纣也是因为美女而丢了天下,你是不是还要禁止人们结婚呢。其实曹操也嗜好饮酒,他咏叹“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这都成了后世饮酒者挂在嘴边的格言。所以曹操禁酒的效果可想而知。
及至唐代,长安已是“无人不沽酒,何处不闻乐”,掀起了全民嗜酒的风潮。到了宋代,王安石倡行新法,公然标示“设法卖酒”,以刺激经济振兴。户部的十三座酒库,各以整匹白布大书库名,用长竹竿挑起,当街游走卖酒,宣传队伍中有百戏杂耍,酒库的官妓花枝招展。这使得酒肆兴隆,汴京成了酒都。
元代酿制白酒的技术更为成熟,后来的满洲人亦喜欢豪饮,使中国饮酒之风尤为浓烈。
喝酒适量能助兴,但过量不仅伤身,还可能伤了感情,所以过年饮酒要有节制。祝大家过一个健康、平安的春节。
相关文章
-
古人房间里的“春凳”,酒店房间里也会准备,到底有哪些用处呢?
-
旱魃是什么生物:传说神兽“犼”(黄帝的女儿/旱神)
-
讲好陕西故事:英雄志向实伟大 勇气流血最光荣
-
子婴和秦二世之间是什么关系:叔侄关系最可信(民间说法不一)
-
文史|粟裕麾下的“华野三虎”是谁?
-
董卓暴晒汉武帝的尸体 恶霸董卓盗墓案
-
一个粽子消化了3年?《西游记》里的端午节竟然这么不安康
-
为何韩国人贴春联是白纸黑字?
-
周恩来不让中央革命博物馆挂他自己照片
-
揭秘康生后人现状,女儿再无音讯,儿子隐居数十年后去世
-
周恩来鼓励侄子到基层锻炼送这句话作为勉励
-
点天灯是什么样的刑罚:将人架在高处点燃(出自三国演义)
-
【党史百年·天天读】1月3日
-
这件中国国宝,竟在日本被原子弹炸毁!
-
千古第一猛将是谁 项羽为什么可以获此殊荣
-
谁是古今第一猛将 解密比项羽还厉害的人
-
妙香佛国
-
溥仪从皇宫带走那么多国宝 怪不得去哪都很有架势
-
党的女儿|沈安娜:战斗在敌人心脏的无名英雄
-
只有,吴越杭州
-
谜案重重的王陵:神秘的罗布泊,发现了埋有上千口棺材的墓葬!
-
芈月的原型是谁?探析:历史上那匹不羁的“烈马”
-
是真的吗?美国用月球土壤,换马王堆女尸一根头发
-
张之洞简介 晚清张之洞如何窥透慈禧迎合上意
-
三次护送周恩来的十堰老人走了!享年97岁
-
的卢马的主人是谁:曾是曹操(后被曹操送给了刘备)
-
文史|古代帝王如何教育子弟
-
纸上谈兵是谁的故事?他指挥40万赵军抗秦国(全军覆没)
-
又一湖南红色题材扛鼎之作《共产党人刘少奇》明晚央视首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