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闻 > 历史秘闻 > \

开国少将方槐在汉逝世,享年102岁,曾向长江日报记者讲述成为首批空军飞行员的经历

原标题:开国少将方槐在汉逝世,享年102岁,曾向长江日报记者讲述成为首批空军飞行员的经历

2016年9月,方槐敬军礼。新华社 发

1965年方槐任军长时在丹东机场参加飞行。中国空军供图

开国少将、原武汉军区空军副司令员方槐于2月16日上午9时56分在武汉逝世,享年102岁。长江日报记者曾多次采访和看望方槐将军,给人印象最深的是——老人特别认真,对每一个采访问题他都很认真回忆回答,而且还要交待时间、地点、人名一定不要写错,有时还会让记者重复给他听。

【人物简介】

方槐

1917年10月出生于江西都县。1932年参加红军,1933年2月入党,历任班长、排长、师青年科长、军团政治部青年部长、师长、副军长、军长、武汉军区空军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二级独立自由、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荣获一级红星荣誉勋章。

长江日报讯 (记者董晓勋) 长江日报记者16日上午就获悉了方槐将军去世的消息。悲痛之余,方槐将军的音容笑貌浮现眼前。记者曾先后6次采访过方老,方老给记者印象最深的是——特别认真,对每一个采访问题他都很认真回忆回答,而且还要交待时间、地点、人名一定不要写错,有时还会让记者重复给他听。

2006年,在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记者曾在位于洪山区虎泉的一处干休所,采访了号称我军“航空火种”之一的方槐将军。见方老前,他的女儿方蕾告诉记者,方老听力不好,采访必须写在纸上拿给他看才行。就在这时,传来洪钟般的声音:“请客人到会客厅坐!”

这次采访,方老告诉记者,让他记忆最深的是,在长征途中聆听毛主席讲遵义会议。他说,遵义会议结束后,毛主席来到他所在的红一军团驻地。听说毛主席要来给大家讲话,指战员们十分激动。当时为防空袭,便在一块空地上摆上几张桌子和长凳。正当大家翘首盼望的时候,只见在军团首长的陪同下,毛主席迈着大步来到会场。毛主席第一句话说:“同志们!中央苏区被敌人占去了,我们被迫跑到贵州来,一路上我们的损失不小啊!”毛主席稍许停了一下,看着大家说:“是什么原因呢?”在总结沉痛教训后,毛主席坚定地说:“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一定能取得最后胜利的!”最后,方老拉着记者的手说:“长征是一个讲不完的大故事。它留给我们的不仅是一段历史,更多的是一种精神。”

2012年,记者再次采访方老时,已95岁高龄的方老回忆,他成为首批中国空军飞行员的经过。他说抗日战争开始后,新疆在苏联援助下,开办了新疆边防航空队附设航空教育班,主要培养我军飞行人员。党中央决定从抗大学员中挑选一批青年干部前往该航空教育班学习。当时在延安抗大第三期学习的他有幸被选中。

1938年1月,他和被选拔出来的另外43名学员一道,离开延安赴新疆,从此他成为我军一名战斗机飞行员。当他说到1949年10月1日,作为飞行编队中一个分队的领队长机,又是飞行计划起草人的方老十分激动。他说,16时35分,当17架飞机编队列着整齐的队形,由东向西,从天安门广场上空掠过的时候,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天安门城楼上仰望天空,频频挥手致意,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天安门广场上数十万群众纵情欢呼,都为新中国有了自己的空军而激动万分。16时41分,空中分列式圆满结束,各飞行分队全部安全降落后,他终于放下了那颗悬着的心。

健在13位开国少将平均百岁龄,“扶贫将军”最年长

刚过108岁华诞

在方槐将军逝世之前,1月5日上午,开国少将、原昆明军区参谋长孙干卿在南京溘然长逝,享年100岁。两位将军在一个多月里先后告别后,开国将军仅13人健在,他们基本都是在红军时期就参加革命,平均年龄已在百岁上下。年龄最小的是出生于1923年的原乌鲁木齐军区副司令员王扶之,最年长的是原福州军区副参谋长熊兆仁,已有108岁(虚岁)高龄。

2月2日,熊兆仁将军在福州家人陪伴下度过108岁华诞。上个世纪50年代,火遍大江南北的电影《渡江侦察记》中那支英勇的解放军部队最高领导的原型就是开国将领熊兆仁。

熊兆仁是福建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时期,熊兆仁将军曾带领部队在苏南、皖南等地开始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担任福州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心系家乡建设,活跃在闽西的崇山峻岭、革命老区寻找脱贫致富之路。

1983离休后的熊兆仁将军仍心系家乡建设,促成了棉花滩水电站、梅坎铁路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1997年,他再次促成了赣龙铁路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被百姓誉为“扶贫将军”。

健在开国少将年龄最小96岁

1955年授衔的有5人,1961年授衔的有3人,1964年授衔的5人。

1955年授衔少将 (5人)

邹衍(1915年)

江西省赣州人 原沈阳军区副政委

詹大南(1915年)

安徽省金寨人 原南京军区副司令员

熊兆仁(1912年)

福建省永定人 原福州军区副参谋长

杨永松(1918年)

广东大埔县人 原北京军区工程兵政委

黎 光(1914年)

四川省南充市仪陇县人 原南京军区工程兵主任

1961年授衔少将 (3人)

杨思禄(1917年)

江西于都人 原福州军区空军司令员

张力雄(1913年)

福建上杭人 原江西省军区政治委员

姜 钟(1919年)

四川平昌人 原总参谋部三部部长

1964年授衔少将 (5人)

王扶之(1923年)

陕西子洲人 原乌鲁木齐军区副司令员

陈绍昆(1921年)

江苏宿迁人 原沈阳军区副政委、冶金工业部部长

文 击(1918年)

河北霸州人 原炮兵副司令员、总参谋部炮兵部部长

张中如(1919年)

山西原平人 原河南省军区政委、总参谋部二部部长

涂通今(1914年)

福建长汀人 原总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

10年来几乎每年以两位数陨落

如今开国将军寥若晨星

自1955年至1965年间,我国共授予或晋升

10名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

10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

57名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

177名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

1360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目前,“开国将帅”群体中,元帅、大将、上将、中将均已辞世,仅健在13名开国少将。

2009年 健在 173 位

2011年 健在 127 位

2012年 健在 97 位

2013年 健在 87 位

2014年 健在 77 位

2015年 健在 45 位

2016年 健在 35位

2017年 健在21位

2018年 健在15位

2019年 健在13人(截至2月17日)

整理 长江日报记者张偲 制图 职文胜

长江日报记者受方将军委托问候长征路上的乡亲,乡亲送的一颗鹅蛋让将军惦记在心

2018年4月,长江日报记者到医院看望方槐将军

长江日报讯 (记者汤华明)那双走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脚停歇了。

去年春天,长江日报记者应邀到贵州习水县的土城,参加习水县公祭青杠坡战役烈士的活动。出发之前,记者专程来到解放军武汉总医院看望方槐老人。之前记者曾多次采访、看望老人。走进方老的病房,戴着氧气管的他,坐在沙发上立即朝记者微笑。老人艰难地伸出双手拉着记者的手让记者坐在他身边。一旁的工作人员和医护告诉记者,老人说话很困难。于是我们的交谈在工作人员的“翻译”中进行。

记者告诉方槐老人,将要去贵州遵义中央红军长征四渡赤水的地区,参加祭奠青杠坡红军烈士活动,老人当即表示,“请替我去问候赤水河岸边的那些散落红军的后代和乡亲”。他说,当年那里的人民给了长征中的红军以巨大的支持,尽管那里的百姓日子很穷很苦,但是百姓给红军送吃的、送草鞋。长征离开遵义后,他再也没有回去看望那里的乡亲。

在先前的采访中,方槐曾讲述过长征路的千难万险。他曾告诉记者,中央红军长征走到遵义,最困难的就是没有吃的和喝的。红一军团的部分队伍过了遵义,不少同志3天3夜都没好好吃过一餐饭,连喝水也很困难。《长征组歌》里就有这样的描写:横断山,路难行,天似火、水似银,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亲……

方槐将军记得,在遵义南面的刀把水,他得到一个煮熟的鹅蛋,虽然饿得发慌,他行军几天一直都舍不得吃。由贵州快到云南的边界,在山边见到一股泉水。方槐这才把鹅蛋拿出来,和另外3个战友一起分着吃掉。就是这一个老百姓给他的鹅蛋,让将军记住了一辈子。

带着方槐老人的嘱咐,记者将方槐将军的问候逐一送给那里的很多乡亲。古蔺县太平镇的胡敬华、遵义鸭溪的刘述华、李小春、付远平,这些当年支援过红军长征和散落红军的后代,对方槐将军的牵挂,感到无比的温暖。红军长征研究专家、遵义会议纪念馆原馆长、副研究员费侃如说,一个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百岁老人、一个开国将军,80多年后还记得曾经帮助过的乡亲,还托人来看望问候大家,这是什么,这叫知恩图报,这叫不忘初心,感谢老将军的深情厚谊。

开国大典驾战机天安门上空接受检阅,循环飞行解决“飞机少”问题

我们商议受阅总指部和空中指挥所领导同志的意见,觉得通过天安门上空接受党和国家领导和人民的检阅,“飞机数少了点”。为此我们决定,前队的P-51战斗机通过天安门后,即右转180度到东门,再进入一次受阅航线,随紧接后队的通信教练机分队后面再次通过天安门上空,这样就“增加”了9架受阅飞机(因有1架在第二次进入航线后,发生故障退出编队回机场,实际通过天安门的只有8架)。

为防重大政治事故,保证中央领导同志和开国大典的安全胜利进行。受阅飞机有武器装备的,只留担任机场战斗值班的飞机和选定的在空中受阅的两架能及时投入战斗的飞机装实弹,其他受阅飞机装哑弹;没有武器装置的飞机进行安全检查,不许带任何可抛出机外伤害地面人员的物件等......

关于检查飞机换装“哑弹”的事,我一直没有向任何人公开过。只在后来才被门外人知,我才从回忆文中公开是我提出的“实弹受阅”。

还有一事是我们小型飞机分队受阅试飞后商定未公开的:当我们小机分队进到天安门上空时,三机同时推(拉)机头三次,以表示向毛主席、党中央和新中国领导人致敬!

受阅机群在华北航空处、飞行队的组织保障下,经过近20个飞行训练日,紧张的分练、合练、地面演练和一次各编队分队长机,一次全队受阅机群,按照正式通过天安门上空的试飞检查,圆满地完成了全部受阅训练计划,达到了受阅规定的要求。

……

1949年10月1日,这个有着伟大历史意义的光辉日子,是中华民族为自身的解放,奋斗了几十年,乃至几百年取得伟大胜利的日子,是中华民族站在世界民族之林最辉煌的日子。

这个日子亦是我们人民解放军空军战士们光荣的日子。

我这个14岁参加红军的“老兵”,此时坐在飞机的驾驶舱里,心情格外激动。我是党和人民培养长大成人的农村孩子,党中央派我去新疆学习航空技术。今天这个伟大光辉的日子,驾驶飞机,庆祝新中国开国大典,通过天安门上空接受毛主席、朱总司令、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我的心情怎能平静?

摘自方槐回忆录《新中国开国大典空中受阅》 来源:中国军网

【编辑:叶子】

作者:董晓勋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