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闻 > 历史秘闻 > \

那年,美国总统访华之后:西方流行文化影响了多少中国人?

原标题:那年,美国总统访华之后:西方流行文化影响了多少中国人?

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总统访华。一次跨越大洋的握手,成为中美邦交正常化的里程碑。后来,尼克松在回忆录中写道,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七年后,中、美两国历经艰难曲折,终于正式建交。

那时,改革开放的春风,为中国带来的不仅是经济的全面崛起,还有文化的全盘洗礼。红旗漫卷西风,美国流行文化正是乘着这阵风,吹散到华夏大地的每一个角落。

那年,美国总统访华之后:西方流行文化影响了多少中国人?

1

改革开放之前,中国人对这个大洋彼岸的国度备感陌生。那些年,尽管中国人高喊着“打倒美帝国主义”的口号,却对美国人茫然无知,更不了解他们的文化。

挂在嘴边的敌人,就像一个符号,遥远而抽象。

文化差异是一道鸿沟,需要随着时间慢慢跨越。

20世纪80年代,中国老百姓第一次接触到了美国流行文化。中国最早的一批电视观众通过电视机这扇窗户,窥探美国人的生活。

起初,中国影视创作十分匮乏,不像现在影视资源应接不暇。电视上收视火爆的全是引进剧,除了大受欢迎的港剧,就是美剧,如《大西洋底来的人》、《加里森敢死队》、《神探亨特》。

《大西洋底来的人》是中国人最早看到的科幻题材电视剧,在1980年引进中国。

如今看来,这部剧人物造型老土,剧情毫无新意,在当年却十分高大上。荧屏中,男主角麦克·哈克斯的台词“我是一根从大西洋飘来的木头”一度成为流行语,他戴的蛤蟆镜是80年代的流行装扮,谁要是戴上它,就是全村最靓的仔。

然而,央视引进这部电视剧的一大原因却是因为它“干净”。作为一部科幻美剧,这部剧从头到尾,男女主角竟然连一个吻都没有,也几乎没有打斗。即便如此,仍让人看得津津有味。

那年,美国总统访华之后:西方流行文化影响了多少中国人?

▲《大西洋底来的人》剧照。

同一时期引进的另一部电视剧《加里森敢死队》则让广大中国青年热血沸腾。

这部美剧中,主角们是来自监狱的囚犯,个个身怀绝技,在美军的带领下深入德军敌后搞破坏。这让几百万思想苦闷的待业青年大开眼界,他们模仿电视剧中的人物耍飞刀,打架斗殴,抽烟喝酒,就差烫头。

根据北京市的一份调查,当时大批青年经济困难,无所事事,在社会上惹是生非,犯罪率噌噌往上涨。《加里森敢死队》败坏社会风气,电视上一个“敢死队”的名字,就鼓舞着无数青年走上街头。那两年,街上出现不少耀武扬威的流氓队伍,其中的唐山菜刀队,甚至引发了1983年的严打运动。

这部剧的价值观,既不文明,也不和谐,在当时实在顶不住,只播了一半就停播。观众们看着屏幕上“本剧播放完毕”的字幕一脸懵圈,纷纷写信质疑,从全国各地寄去的信件如雪花般飘向央视。

直到二十多年后,央视才透露当时停播的原因:“这部26集连续剧播放一半时,被认为是一部打斗胡闹的纯娱乐片,没有多少艺术价值而停播。”

1988年引进的警匪剧《神探亨特》也在中国掀起收视狂潮。

这部剧向中国展现了当时洛杉矶生活的全貌,警探亨特喝咖啡,吃西餐,拿着枪走在加利福尼亚的街道,破获一个又一个扑朔迷离的案件,各种娱乐元素应有尽有,让观众大开眼界。

这时,中国人才知道,原来美国人是这样生活。

戴维·莫利曾在《电视受众与文化研究》一书中写道:“没有任何节目能够声称自己只提供娱乐而无愧,因为任何节目都透露了关于社会的诸种讯息。这个节目的文本结构,已经含纳了许多关于社会态度与价值的重要讯息。

《加里森敢死队》一点也不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神探亨特》却是一次成功的普法教育。剧中,主角每次抓捕歹徒后的一句经典台词耳熟能详——“你有权利保持沉默,如果你放弃这个权利,你的话将在法庭上作为你的证词;你有权请律师,如果你请不起,法庭将为你指定一名律师。”这部剧在不知不觉间将法制意识带入改革开放后的中国。

电视的流行,不仅让美剧进入千家万户,也让美国动画重返中国。早在20世纪30年代,《白雪公主》等迪士尼动画片就曾在上海、北京等城市上映。但是,新中国成立后,迪士尼作为美帝的“毒草”遭到禁止。

1985年,迪士尼与央视签订协议,《米老鼠与唐老鸭》在央视播出,每天只有短短的15分钟,却是历史性的时刻。时至今日,迪士尼已是在中国影响最大的美国娱乐公司之一。去年,迪士尼以713 亿美元成功收购老牌电影公司21世纪福克斯,中国观众多年来的贡献不可忽视。

那年,美国总统访华之后:西方流行文化影响了多少中国人?

▲迪士尼乐园。

彼时,电视机方才开始普及,谁家里要是有个电视,绝对是“土豪”,大家都想跟他做朋友。80年代,电视机是稀缺物品,两三百元的价格让很多人望而却步,就算有钱,也得凭票购买。

即便如此,电视机仍供不应求。1989年2月13日,《经济日报》发表文章《彩电到哪里去了》,指出400万台电视机的需求缺口加剧了全国市场的抢购

同时,外国电视剧出色的质量让中国同行大受鼓舞,一些经典国产剧筚路蓝缕,至今仍历久弥新。

比如86版《西游记》,历经6年拍摄完成,经费短缺,特技破绽百出,却不妨碍其成为重播最多的电视剧之一,作品和情怀两开花。87版《红楼梦》,由年轻的新人挑大梁,在条件落后的情况下,对服饰、道具、布景费尽心思,请来曹禺、周汝昌等大家把关,还原出了原著的神韵。

这一时期的影视剧,很多都饱含匠人之心,并不逊色于美剧。

2

与美剧一起传入中国的,还有美国电影。有资料显示,美国电影现已占据世界总放映时间的一半以上,占据世界电影市场总票房的三分之二,其中,中国观众功不可没。

改革开放前,观众在影院所看到的国产大片都是清一色的主旋律,剧情单调,洋溢着时代气息,如《地道战》、《地雷战》、《铁道游击队》等。《地道战》中,村民们遭遇日军偷袭之后,总结失败教训,书记和民兵队长靠学习《论持久战》就幡然醒悟,打败了日军。电影中脸谱化的敌人,既奸诈又无脑。

1982年上映的国产功夫片《少林寺》,在那个票价只有几毛钱的年代,创造了过亿的票房纪录。改革开放后,中国电影市场的火爆,吸引着美国电影人的目光。

随着美国电影的到来,为中国观众提供了更加丰富多彩的选择,诚如20世纪30年代一位英国人所说,世界每座电影院都是美国的大使馆。美国电影正是其流行文化的标兵,具有不可忽视的世界影响力。

美国电影包罗万象,1987年引进的美国歌舞片《霹雳舞》,就让很多中国年轻人爱上了这一新潮的舞蹈,掀起了持续多年的霹雳舞热潮。

头扎彩带、身着萝卜裤、脚穿高帮运动鞋的时尚青年在街头巷尾起舞。迪斯科舞厅尽情释放自我的青年们只想说一句好嗨哦。那时,霹雳舞的流行程度丝毫不亚于今日的广场舞。

从广州歌舞团走出的邓志乐,以一首霹雳舞作伴舞的《雨中即景》登上1988年央视春晚。“哗啦啦啦啦下雨了,看到大家嘛都在跑”的魔性曲风在一夜间走红神州大地。

英年早逝的“霹雳王子”陶金以狂野奔放的舞蹈多次登上春晚,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他一直希望,拍摄一部中国版的《霹雳舞》,于是在1988拍摄了歌舞电影《摇滚青年》,影片中加入大量霹雳舞动作。

那年,美国总统访华之后:西方流行文化影响了多少中国人?

▲风靡一时的霹雳舞。

然而,一心想大捞一笔的美国电影人偏偏遇上1980年代中国电影市场的萎缩,因为电视机、录像机的盛行以及盗版商的猖獗,进口电影难以盈利。

80年代后期,由于政治动荡,中国官方暂时停止引进外国影视。改革开放之初美国电影、电视在中国市场如昙花一现,只剩下盗版商为中国青年提供了一方小天地。

90年代,遍布全国各地的录像厅,大有取代电影院之势。70后导演贾樟柯曾说:“打架、逃课、看电影、打台球,我觉得每一个小县城的男孩子都是那么过的。”

那时的录像厅就像后来的黑网吧,闷热的小屋子成为小青年消磨时间的好去处,几十平米的面积挤满了年轻观众,这里有香港电影的江湖恩仇,也有美国大片的酣畅淋漓。

直到VCD流行,以及电影院东山再起,录像厅逐渐步入低潮,仅留在那些迷茫青年的醉梦里。那时的他们没有鲜衣怒马,不知灯红酒绿,却有最美好的青涩年华,不用担忧未来在何方。

1994年,阔别中国银幕多年的美国电影重返中国市场。广电部出台新规,以分账发行方式,每年引进10部进口大片,各方收入分成的比例是制片方35%,发行方17%,放映方48%。

1994年11月,哈里森·福特主演的好莱坞大片《亡命天涯》在中国上映。当时看过这部电影的观众不多,观影人次仅139万,到今日人们对影片的剧情也早已淡忘。

但是,片中哈里森·福特的纵身一跳,却在中国的电影院掀起滔天巨浪。从此,美国大片再没有离开中国市场,每年进口电影的数量从最初的10部逐渐增长,中国电影院重焕新生。

那年,美国总统访华之后:西方流行文化影响了多少中国人?

▲《亡命天涯》剧照。

3

西风东渐,美国影视剧的盛行还为中国人带来了欧美流行音乐。

《泰坦尼克号》中的《My Heart Will Go On》(《我心依旧》),曾让老演员赵丽蓉在春晚小品中倾情翻唱。《贝隆夫人》的主题曲《 Don't Cry For Me Argentina》(《阿根廷别为我哭泣》),至今仍是足球节目中阿根廷队的专用曲目,此处心疼阿根廷球迷一秒。《人鬼情未了》中的《Unchained Melody》(《不羁的旋律》)成为那个年代的经典,很多年轻人都能哼唱几句,马云也是这首歌的忠实听众。

在中国,西方音乐曾是一个敏感词汇。

十年动乱时,中国乐队不许演奏西洋音乐。作为“无产阶级革命样板团”的中央乐团直到美国客人基辛格到访,才在一场小型的内部演奏会上,被允许破例演奏西洋古典乐。中国的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甚至曾因受到美国人赞扬而遭到禁演。

改革开放之初,中国歌迷对欧美流行音乐一无所知,再加上语言隔阂,外国音乐在中国长期没有市场。

1985 年,英国的威猛乐队访华,在广州和北京两地巡演,反响平平。威猛乐队还抱怨,中国的观众实在太不热情。其实,当时现场除了一些大学生之外,大部分人都听不懂英文歌,能来捧场就很给面子了。

那年,美国总统访华之后:西方流行文化影响了多少中国人?

▲1985年,英国威猛乐队访华。

直到1987年,中唱上海公司终于引进了第一张美国音乐专辑——迈克尔•杰克逊的《Bad》(《真棒》)。迈克尔•杰克逊的太空步,和霹雳舞一样,成为潮流青年竞相模仿的对象。

作为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流行天王,MJ曾有意在中国大陆举办演唱会,却一直未能如愿。如今,已成为永远的遗憾。

正版磁带在中国的销量并不乐观,中国歌迷聆听美国流行音乐的的途径还是通过打口磁带

所谓打口带,是来自欧美国家(尤其是美国)的积压货。他们将这些卖不出去的音像制品进行损坏处理(用专用机器切掉一段,还能正常播放),之后通过各种非正式渠道重新进入市场。这些“水货”磁带,被运到越南或香港,再转运到广东,之后由各地批发商散播到各地。

在娱乐匮乏的年代,有打口带充当排头兵,再加上盗版商的推波助澜。中国的歌迷终于触碰到欧美流行音乐的一角,人们渐渐知道了猫王、披头士、滚石乐队、老鹰乐队和鲍勃·迪伦等等音乐人的名字。

那年,美国总统访华之后:西方流行文化影响了多少中国人?

▲深受当时年轻人喜爱的打口带。

时代的弄潮儿深受欧美流行音乐的熏陶,中西方音乐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相互交融。

1984年,23岁的崔健与另外六名音乐人成立了摇滚乐队“七合板”,在北京的餐厅和旅馆里表演欧美流行音乐,并创作了第一张专辑《当代欧美流行爵士Disco——崔健独唱集》。

两年后,初出茅庐的崔健以一身邋遢的打扮在北京工人体育馆用一曲摇滚歌曲《一无所有》,唱出了中国流行音乐的时代最强音。他在歌声中不断地追问,怀着一种对理想的渴望和对现实的反叛,据说他一开嗓,在场的艺术局领导便拂袖而去,对其嗤之以鼻。

少数人的不解阻挡不了时代的浪潮,一股来自西方的风暴在神州大地回旋激荡。

4

岁月如歌,唱不尽中国四十年来沧桑巨变,也道不完中美两国之间恩怨情仇。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麦克卢汉所描绘的“地球村”已经出现。

拥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国,在文化软实力的竞争中仍然任重道远。只有两百多年历史的美国将其流行文化传播到全世界,在盈利的同时也饱受各国文化安全主义者的质疑。

影评人周黎明在主持中美电影人对话时,经常发现这样一种不平衡:中方影人可能对美国同行的作品很熟悉,但在场的美国影人却对中方影人知之甚少,即便对方是一名资深的中国电影人。中美电影业的差距可见一斑。

中国的流行音乐界虽然也曾诞生过国际巨星,但当某流量明星的粉丝为其花钱在iTunes(苹果公司出品的媒体播放器)北美区屠榜时,得到的是全世界的群嘲。连iTunes也遭受用户差评,只好将数据清零。

仅靠数据,不靠实力,没有人会服气。

回首1784年,美国商船“中国皇后”号从纽约港起航,穿过大西洋,绕过好望角,到达广州黄埔港,船员们心中充满对古老文明的向往。

那年,美国总统访华之后:西方流行文化影响了多少中国人?

▲中国皇后号驶向中国。

那时候,美国人对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满是疑惑和仰慕,并苦心孤诣地进行探索。

美国现代诗歌之父惠特曼就曾在他的代表作《只言片语》中两次提及孔子。美国诗人史蒂文斯的作品中也频频出现中国文人的形象:“在中国,一位老人坐在松树的阴影里。他看到飞燕草,蓝的、白的,在树荫的边上,被风吹动、他的胡子也在风中飘动,松树也在风中舞动。”

只是他不懂,为什么“那些中国老人,不是坐在山池边整理衣衫,就是在扬子江上仔细端详自己的胡子?”

两个世纪过去,几度轮回,几度春秋。

如今,中国对美国流行文化也不会仅是一味的羡慕和模仿,必将立足于五千年文明,厚积而薄发,让世界惊艳。

参考文献:

(加)马修·弗雷泽:《软实力:美国电影、流行乐、电视和快餐的全球统治》,新华出版社2006年版

(英)戴维·莫利:《电视受众与文化研究》,新华出版社2005年版

周溢潢:《中美关系风云录》,山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伊北:《风尚六十年:中国流行热潮1949-2009》,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年版

李晓园:《论美国影视剧在中国传播的文化动因》,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3年

涂志刚:《中央乐团在文革:<二泉映月>被禁因美国人叫好》,新京报2013年07月08日

周黎明:《当刘慈欣遇到卡梅隆,<三体>电影还会远吗》,腾讯大家2019年2月19日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