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闻 > 战争史料 > \

偷葡萄牙橡胶屡遭失败,中国人助力英国工业革命却惨遭殖民剥削

原标题:偷葡萄牙橡胶屡遭失败,中国人助力英国工业革命却惨遭殖民剥削

橡胶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的,早在三千年前,印第安人就学会用橡胶制作弹力球娱乐。橡胶流出的乳胶浆可以替代蜡烛照明,涂在帐篷上可防水,晒干后还能做成弓弦,在印第安人社会中,橡胶往往以贡品的形式出现。

十五世纪末,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将弹力球带回,但却未引起关注。直到1735年,法国科学家深入南美腹地考察,雨衣、雨鞋、橡皮等橡胶制品才逐步走进欧洲人的生活。十八世纪,以蒸汽机为核心的工业革命在英国引爆后,封闭垫圈的大量应用让欧洲真正认识到橡胶的价值。

偷葡萄牙橡胶屡遭失败,中国人助力英国工业革命却惨遭殖民剥削

橡胶的用途越来越广,暴漏出的缺点也越来越多,土法制作的橡胶制品遇高温会变得软黏,低温时又会变硬变脆,性状并不稳定。1839年,美国科学家古德伊尔在偶然间发现橡胶和硫磺一起加热,硫化过的橡胶既耐高温又抗腐蚀,还不影响弹性、防水、耐磨等特性。

硫化工艺发明后,橡胶的需求量暴增。亚马逊河流域的野生橡胶完全满足不了市场的需要,价格上涨带来的野蛮割胶又严重损害了橡胶资源。葡萄牙殖民者因此在巴西大量开辟橡胶种植园,几乎垄断了国际橡胶的供应。

偷葡萄牙橡胶屡遭失败,中国人助力英国工业革命却惨遭殖民剥削

国力日渐强势的大英帝国并不愿受制于人,一直试图打破葡萄牙人的垄断。1873年,英国人花高价在巴西购买了2000颗橡胶种子,在伦敦和印度试种。遗憾地是两地气候与巴西相差太远,种子仅萌发出几株幼苗便死亡。

挫折并没有打败英国人,他们又不断派人去巴西或偷或买橡胶种子。在伦敦失败后,他们又将锡兰开设植物园。英国的植物学家用扦插的方式成功地在南美以外地区培育出了橡胶林,但后来因为锡兰连绵不断的雨季让橡胶园毁于一旦。

英国人将仅存的22株幼苗转到了新加坡,但谁也没料到它们居然在1882年开花结果,成功在马来半岛扎根。大概是一系列的失败磨灭了英国政府的耐心,英属马来亚的殖民官因在树梢看不到乳胶,便武断地宣称橡胶树不会生产乳胶。

偷葡萄牙橡胶屡遭失败,中国人助力英国工业革命却惨遭殖民剥削

官方的冷淡态度直接导致了橡胶树在很长一段时间都以观赏植物的形式出现,英国商人也不敢贸然投资橡胶园。可在十九世纪下半叶,马来亚的甘蔗、胡椒等受病虫害的影响产量日趋减弱,刚发展起来的咖啡又受到巴西的巨大冲击。

英国商人一筹莫展时,1887年中国商人陈采炎在吉隆坡附近买了40英亩的土地试种橡胶,结果橡胶长势喜人,收益也相当可观。三年后,陈采炎又投资20万,雇佣华工将3000英亩的原始森林开辟成种植园,建成了马来亚历史上首个商业性橡胶园。

在陈采炎的带动下,马来亚的华人不断回乡招募工人,橡胶园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华商、华工凭借中华民族特有的勤劳和智慧,总结了一种套完善的橡胶园生产管理技术经验,开启了马来亚橡胶产业的辉煌。

偷葡萄牙橡胶屡遭失败,中国人助力英国工业革命却惨遭殖民剥削

看到中国人在橡胶园上取得的巨大成功,英国资本家一方面从我国东南沿海掠买“猪仔”,疯狂兴建种植园,同时又借助殖民特权,不断鲸吞华人手中的橡胶园,最终将橡胶产业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

二十世纪后,西方工业,尤其是汽车的快速发展,橡胶的需求量陡然增加,仅1906年伦敦的橡胶交易价格翻了一倍。看到有利可图,敦伦立刻掀起了一股投资马来亚种植园的热潮。1914年,英属马来亚的橡胶园面积达到了54万英亩,以年产45000吨橡胶的产量成功击败巴西,名列世界之首。

偷葡萄牙橡胶屡遭失败,中国人助力英国工业革命却惨遭殖民剥削

中国人不仅在马来亚成功种出橡胶,帮助英国打破葡萄牙的垄断,而“不论割胶、除草、筑路或引浆等劳动,许多经理人宁愿找中国人包工,也不愿找塔米尔人或爪哇人”,所以说中国人在对近代橡胶产业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