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闻 > 历史秘闻 > \

中国最厉害的家族,千年不衰,人才辈出,改变了大半个中国!

原标题:中国最厉害的家族,千年不衰,人才辈出,改变了大半个中国!

在1000多年前的中国,有这样一个“可怕”的王族。它能在最乱的乱世中生存,在朝代更迭中使国家富饶。

时至今日,“一诺奖、二外交家、三科学家、四国学大师、五全国政协副主席、十八两院院士”,是这个家族最真实的写照。

究竟是什么样的家族,能够这般绵延千年,名人辈出?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提起《百家姓》,大多中国人都会这么一句。

“赵”排第一,原因不外乎是当时的皇帝姓赵。那么,“钱”为什么能够排第二呢?

这得从钱氏始祖钱镠(liú)说起。

中国最厉害的家族,千年不衰,人才辈出,改变了大半个中国!

《钱氏宗谱》中的钱镠像

唐末,这个群雄割据的时代,钱镠依靠战功,获得中央信任。公元902年,唐朝中央册封钱镠为越王。

5年后,朱温篡夺皇位,改国号为梁,并册封钱镠为吴越王。

这时,手下部将纷纷建议钱镠拒绝封号,出兵讨伐朱温。

钱镠拒绝出兵,在部将面前折箭为誓,保证世代归顺中原,不搞分裂,让百姓免受战乱之苦。

他承诺要让百姓过上安稳日子,他也做到了。在钱鏐统治吴越期间,他励精图治,保境安民。

短短几年,吴越国成为“地方千里,带甲十万,铸山煮海,象犀珠玉之富甲于天下”之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也由此奠定基础,声誉鹊起。

连后来的大文豪苏轼都称赞该国:“是以其民至于老死不识兵革。”

当时,吴越国拥有天下三分之二的财富。以此为起点,长三角地区崛起为中国近千年来最富裕的地区,影响迄今。

中国最厉害的家族,千年不衰,人才辈出,改变了大半个中国!

更难得的是,人人都想称霸,钱镠却一心追求中国统一。

公元932年,钱镠临终前,告诫儿子钱元瓘说,钱氏子孙要好好守住吴越,忠心侍奉中原王朝,即便是改朝换代,也不能失礼。

不仅如此,钱镠生前常说:“民为社稷之本。民为贵,社稷次之,免动干戈即所以爱民也。”他屡次教诫子孙,要度德量力而识时务,“如遇真主,宜速归附”

这样,吴越国历经三代五王,到钱镠之孙钱弘俶在位时,大宋统一天下的趋势已经很明显。钱弘俶审时度势,遵从祖训,以天下苍生为念,决定纳土归宋。

公元978年,钱弘俶自绑双手入京,将所辖土地、民众悉数献给大宋。大宋不费一兵一卒,就把吴越国纳入版图,实现统一。

钱弘俶自愿纳土归宋,也为钱氏家族在宋代赢得了相当的“政治待遇”。钱氏名列百家姓第二,就是这种待遇的具体表现。

更为难得的是,历史车轮滚滚,中国多少皇室贵胄早已零落成泥碾作尘,而以钱镠为始祖的吴越钱氏家族,却能翻越千年,长盛不衰,尤其是在近现代以后,一下子涌现出一大批超一流的人才,如文学大家钱钟书、科学泰斗钱学森、水利专家钱正英等,都是吴越钱氏家族中人。

据不完全统计,当代国内外的钱氏名人共有100多位,数量多得令人瞠目结舌。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就了如此恢弘的家族,并衍生出如此众多的人才?

中国最厉害的家族,千年不衰,人才辈出,改变了大半个中国!

钱王祠,始建于北宋熙宁十年(公元1077年),是后人为纪念钱镠功绩而建造的

历史学家熊月之有一个观点,他说:

中国传统的改朝换代往往采取革命的手段,以颠覆性的、非延续性的方式,直接把原来的朝代推翻,因此,皇室集团的人往往成为被铲除的对象,其家族积累的资源一般就此中断,无以为继。

比如清朝推翻明朝以后,以朱元璋为代表的朱氏家族就不可能成为社会显赫的一支了。这就是中国传统为什么很少有大的家族代代相传,即古话所谓的“千年土地八百主”,“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因为这个客观存在的政治原因,中国历史上不少家族都存在中断现象。

钱氏家族是鲜有的例外,原因之一恰恰在于钱弘俶在改朝换代之际采取了纳土归宋的方式,以统一换取和平。作为回馈,赵宋政权则采取了保护钱氏家族延续性的措施。

这让钱氏家族在最危险的关头,挺了过来。

中国最厉害的家族,千年不衰,人才辈出,改变了大半个中国!

钱弘俶

另一个原因,则是因为家风传承。

据统计,整个宋代,钱氏家族中,有320多人得中进士。这些钱氏精英虽然在政治上未曾扮演过轰轰烈烈的角色,但他们在学术、文化、医学等领域成果斐然,出现了钱藻、钱惟演等一批名家。

从宋代起,钱氏家族借助五代十国时期作为地方第一家族的积累,实现了从政治家族向文化家族的成功转型。

北宋中后期以后,人们膜拜钱氏家族,已经不是因为其当初纳土归宋的义举,而是因为这个家族人才辈出,崛起成为一个显赫的文化世家。

宋人王明清对钱氏家族推崇备至,说:“富贵文物三百年相续,前代所未见也。”

钱氏后人并不以曾经的显贵身份为豪,反而更加注重家族中文采风流的传承。这种文化内核,像血液一样被传承、积淀、浸染,泽被后世。

近代以后,钱氏家族迎来人才大爆炸时代。这个绵延千年的家族,进入前所未有的人才收获期。

特别是在科技和文史两个领域,钱氏家族的人才之盛,放眼全国,几乎没有一个家族能出其右。

中国最厉害的家族,千年不衰,人才辈出,改变了大半个中国!

我们以“科技三钱”为代表:

出自杭州钱氏的钱学森,是中国导弹之父,当年号称“抵得上五个师的兵力”,这早已众所周知。在他的带领下,中国国防事业实现质的飞跃: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

1970年4月24,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中国最厉害的家族,千年不衰,人才辈出,改变了大半个中国!

其他钱氏族人也非等闲之辈,个个忠勇为国,代代皆是豪烈,钱氏家族不愧被称为:“千年名门望族、两浙第一世家”。

出自湖州钱氏的钱三强,是“五四”文学革命的前驱、中国近代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钱玄同的儿子。当年劝鲁迅先生做点文章的,就是钱玄同。

钱三强虽然没有继承老子的衣钵从文,却成了中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还曾荣获法国科学院亨利德巴微物理学奖。钱三强和夫人何泽慧同为物理学家,被称为“中国的居里夫妇”。

中国最厉害的家族,千年不衰,人才辈出,改变了大半个中国!

出自无锡钱氏的钱伟长,是中国力学之父,他是钱穆长兄钱挚之长子,也就是说是钱穆的亲侄子,“伟长”名字便是钱穆所赐。

此外,钱氏家族走出多名两院院士,被认为是出院士最多的家族。

据称,当代国内外科学院院士以上的钱氏名人有100多位,分布在50多个国家和地区。

对此,无锡钱氏后人钱志仁曾表示无法核实这一数据,但他说,无锡钱家确实出了10位院士:台湾“中研院”院士钱穆,中科院院士钱伟长(钱穆侄子)、钱钟韩(钱钟书堂弟)、钱临照、钱令希、钱逸泰以及江阴钱保功,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易(钱穆长女)、钱鸣高,中科院学部委员(相当于院士)钱俊瑞。

在文史领域,钱氏家族在近现代则走出了钱玄同、钱穆、钱基博、钱钟书、钱仲联等大师级人物。

中国最厉害的家族,千年不衰,人才辈出,改变了大半个中国!

更令人惊奇的是,钱氏家族走出了很多“父子档”精英,比如钱基博、钱钟书父子,钱玄同、钱三强父子,钱穆、钱逊、钱易父子(女),钱均夫、钱学森父子,钱学榘、钱永健父子等等。

若说小家庭内部人才的承续,归功于父母教育,那么,钱氏这个大家族的人才济济、长盛不衰,除了时代与区域的因素,又该归功于何人呢?

有研究学者认为,是因钱家有着不同常人的DNA。这一观点,我并不认同。大家同饮长江水,都是炎黄子孙,总不能是钱氏家族基因突变了吧。

究其原因,却是因为钱镠的那一纸家训!

中国最厉害的家族,千年不衰,人才辈出,改变了大半个中国!

钱钟书,文史通才,被誉为“活百科全书”

钱镠在位时,曾作八训,用于教诲子孙后代,后来进一步扩充为遗训,作为钱氏子孙立身处世的准则,并且严令子孙必须恪守,不得违背:

“子孙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便是坏我家风,须当鸣鼓而攻。”

千百年来,钱镠家训成为钱氏子孙后代行动的准绳。钱氏家族千年不散、人才辈出的文化密码,就藏在一部《钱氏家训》里面。

家训塑造家风,而良好的家风是钱氏家族兴盛不衰的主要原因。

中国最厉害的家族,千年不衰,人才辈出,改变了大半个中国!

我们如今也在热议家风,懂得良好家风对于子女成才的重要性,但很多人可能忽略了说和做的关系:在家庭内部推一个能说的当新闻发言人,对着稿子念我们家有多高尚,尽量用上一些好词、大词,提几点希望,这就是我们家的家风了。

是这样吗?

绝对不是。钱氏家训是根据这个家族的始祖的所作所为,逐步提炼和完善而成,进而作为整个家族行为规范的指导,反过来影响和重塑家族的历史。

也就是说,钱氏家训是人家已经做出来的事实,不是提出来的希望。

家训,落实了才叫家风,写在纸上、停在嘴上,只能叫“家封”,封起来落灰尘而已。

我们来看看钱氏家训具体如何塑造了这个一流家族的家风历史。

中国最厉害的家族,千年不衰,人才辈出,改变了大半个中国!

《钱氏家训》基于儒家修齐治平的道德理想,从个人、家庭、社会和国家四个角度出发,为子孙订立了全面的规范和教诲。

此处因篇幅有限,仅以两句为例:“成由节俭败由奢”,“子孙虽愚,诗书须读”。

“成由节俭败由奢”的道理千古不变,钱镠把他写进“家训”中,以自己的教训来告诫子孙们。钱氏一族也果然吸取教训,家教素以严谨著称。

钱学森父亲钱均夫就曾说:“我们钱氏家族代代克勤克俭,对子孙要求极严,或许是受祖先家训的影响。”

在这种家训的影响下,钱学森将获得的中国科学院奖金,捐给了当时刚刚兴建的中国科技大学,支持家境困难的同学。

如此耳濡目染,钱氏子孙都知道如何对待金钱。钱氏后人中很少贪渎之辈,无疑得益于这一家风。

中国最厉害的家族,千年不衰,人才辈出,改变了大半个中国!

中国科技大学给钱学森的感谢信

“子孙虽愚,诗书须读”,钱镠出身贫寒,自小读书不多。但称霸以后却喜读诗书,通过拜师和自学努力,不但熟读了经史,还在书画上有相当的造诣。他自觉因此获益良多,便要求子孙们也这么做。尊师重教、读书明理,成为钱氏家族的重要家风。

国学大师钱基博曾自述,他5岁就跟着长兄钱基成读书,9岁时,已学完《四书》《易经》《尚书》《毛诗》《周礼》《礼记》《春秋左氏传》《古文翼》等经典,而且都能背诵。10岁起,跟着伯父学策论,熟读《史记》、唐宋八家文选。13岁起,读司马光《资治通鉴》、毕沅《续通鉴》,圈点七遍。

试问,这样扎实的家庭教育和基本功,如今有几人能及?

钱基博的儿子钱钟书,童年所受的教育路径基本也是如此。

家境优渥要读书,家境贫寒更要读书。

钱伟长的父亲去世得早,很多乡邻劝钱伟长的母亲,叫儿子早点去做手工,赚钱来补贴家用。但她十分坚定地说:“我就是再苦再累,也要让孩子读书,因为我们钱家的家风和古训是这么要求的,我一定要为我们钱家留下几颗读书的种子。”

曾国藩在谈及对家族未来的希望时说:“吾不望代代得富贵,但愿代代有秀才。秀才者,读书之种子也,世家之招牌也,礼仪之旗帜也。”

钱氏家族的成功,正是源于此——代代有读书种子!

中国最厉害的家族,千年不衰,人才辈出,改变了大半个中国!

钱王塑像

古语说: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

作为曾经雄霸一方的王族,钱氏家族没有为子孙后代留下深宅大院,也未曾留下万贯家财,而是留下了自强不息的精神力量,以及修身自重的道德规范。

谁曾想到,正是这些“天下最笨”的传统,把一个仅占中国千分之二人口的家族推上了历史的巅峰,让多少大富大贵之家望尘莫及呢?

如今,《钱氏家训》已经不是一族的私藏物,它已经变成了中华民族的整体瑰宝。理解其精神,发扬其精粹,也许我们也可以繁衍出另一个“千年世家”。

现放上《钱氏家训》全文,与君共勉!

个人

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皆当无愧于圣贤。

曾子之三省勿忘。程子之中箴宜佩。

持躬不可不谨严。临财不可不廉介。

处事不可不决断。存心不可不宽厚。

尽前行者地步窄,向后看者眼界宽。

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方见手段。

风狂雨骤时立得定,才是脚跟。

能改过则天地不怒,能安分则鬼神无权。

读经传则根柢深,看史鉴则议论伟。

能文章则称述多,蓄道德则福报厚。

家庭

欲造优美之家庭,须立良好之规则。

内外六闾整洁,尊卑次序谨严。

父母伯叔孝敬欢愉,妯娌弟兄和睦友爱。

祖宗虽远,祭祀宜诚。子孙虽愚,诗书须读。

娶妻求淑女,勿计妆奁。嫁女择佳婿,勿慕富贵。

家富提携宗族,置义塾与公田,岁饥赈济亲朋,

筹仁浆与义粟。

勤俭为本,自必丰亨(古同烹),

忠厚传家,乃能长久。

社会

信交朋友,惠普乡邻。恤寡矜孤,敬老怀幼。

救灾周急,排难解纷。

修桥路以利从行,造河船以济众渡。

兴启蒙之义塾,设积谷之社仓。

私见尽要铲除,公益概行提倡。

不见利而起谋,不见才而生嫉。

小人固当远,断不可显为仇敌。

君子固当亲,亦不可曲为附和。

国家

执法如山,守身如玉,爱民如子,去蠹如仇。

严以驭役,宽以恤民。

官肯著意一分,民受十公之惠。

上能吃苦一点,民沾万点之恩。

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

利在一时固谋也,利在万世者更谋之。

大智兴邦,不过集众思;大愚误国,只为好自用。

聪明睿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

守之以让;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

庙堂之上,以养正气为先。

海宇之内,以养元气为本。

务本节用则国富;进贤使能则国强;

兴学育才则国盛;交邻有道则国安。

曾和安庆争省会的它为何衰落?它的出路又在哪里?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