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兵的威力在于冲锋?错!骑兵的这些特长才是最厉害的
编者按:骑兵,是“男人的浪漫”,无数军迷都曾有过同样的梦——在两军阵前率领一支骑兵左冲右杀,横冲直撞,立下不世功勋。在不少描写冷兵器乃至拿破仑时代的战争影视作品中,都重点刻画骑兵作战场景。但遗憾的是,影视作品往往只着重表现将骑兵作战中的正面冲锋。这就容易给不少观众造成误解,认为骑兵的作战方式就是正面冲锋。但事实并非如此,骑兵称雄战场凭借的并非是正面冲锋这种类似匹夫之勇的行为,而是其强大的机动性所带来的对战场的主导权。
一、 对战场信息的主导权:当战争达到一定规模之后,指挥的重要性便愈加凸显出来,两军对垒时,指挥更优秀的一方往往可以获得最终的胜利。但是,因为指挥活动的流程是“侦查——通信——决策——通信”,所以如果想要进行成功的指挥,便需要实时了解战场情况和及时将命令下达,换言之就是拥有足够的战场信息的获取和传递能力。
而在冷兵器时代,骑兵强势的一方不仅在这方面拥有优势,并且可以摧毁对方的信息获取与传递能力。
在冷兵器时代,战场信息的获取与传递主要都是依靠轻骑兵来完成的。由轻骑兵进行侦查活动,将侦查到的情况回报主帅,主帅根据侦查到的情况得出下一步应当采取何种行动的判断,再派遣轻骑兵传达命令给分散在各地的军队,各支军队再根据命令进行相关的行动。
在这一过程中,轻骑兵能否侦察到足够多的情报并将其送达主帅和将主帅命令及时送达各军,成为了己方能否占据主动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轻骑兵较多一方的军队可以获知更多的情报。在蒙古西征的过程中,蒙古军队就利用其数量众多的轻骑兵进行频繁的侦查,令欧洲各国军队的一举一动都在蒙古军的掌控中,结果就是蒙古军队总能了解到敌方的弱点与软肋,从而向敌军发起致命的攻击。
而需要注意的是,骑兵在传递信息时,往往还要穿越大片的弱控制地区,这些地区因为缺乏双方的军事存在,会成为双方轻骑兵交战的战场。在这一战场中,双方争夺的是战场信息的主导权。哪一方能在混战中获得上风,哪一方侦查到的情况和传递的军令便能及时送到。反之,则不仅因为侦查情报反馈不畅而成为了聋子瞎子,还可能会因为命令传达不畅而使大军陷入瘫痪。
二、 对战场交通的主导权:骑兵的机动性不仅可以助其争夺战场信息的主导权,也能助其夺取战场交通的主导权。早在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孙膑就发现骑兵有“十利”,其中“遮其粮食,绝其军道”“败其津关,发其桥梁”。这指的便是骑兵可以破坏敌军物资运输的通道和毁坏重要的桥梁道路,从而获取战场交通的主导权。
从古至今,能令一支军队维持作战状态所需要的物资从来都是天文数字。这些物资因为规模庞大,军队不可能自行携带,所以往往采取由后方组织专门的运输队,以及由军队组织专门的小部队在战场周围搜集物资两种方式。但这两种方式都有其明显的弱点:专门的运输队为了将尽可能多的粮食运到前线,自身不可能再随行大军护卫,因此在遭到袭击时往往没有应对的能力;小部队因为规模小、人数少,力分则弱,战斗力低下也是其主要缺点。
因此,一旦一支略有规模的骑兵部队凭借其极强的机动力搜索到运输队或搜集物资的小部队,往往都是凶多吉少。在宋辽战争和拿破仑入侵俄国时,作为进攻方的宋军和法军都遭遇了同样的问题:敌方拥有大量的骑兵,夺取了交通主导权,不仅行军道路和桥梁经常被敌军毁坏,无论是后方的物资还是前线搜集的物资,因为敌军骑兵的拦截,都很难被送到己方军队的手中。
三、 对作战时机的主导权:骑兵因为拥有远超步兵的机动速度,所以在面对步兵为主的敌军时,往往也能获得作战时机的主导权,即决定在何时何地对敌军开始作战,从而立于不败之地。正如孙膑所总结的那样,“掩其不备,卒击其未整旅”“败其携带,出其不意”都属于骑兵的“十利”之中。
很多对军事一知半解的人以为,面对骑兵集团时,步兵集团只要时刻处于防御姿态,或是成功扎下营寨,就不必担心骑兵集团的进攻。但他们认识不到的是,以上两者在骑兵主宰战场的时代,本身就是很难做到的。
冷兵器时代军队的作战状态,严重依赖于军队能否保持充足的体力和得到足够的给养。而在骑兵集团的围困下,步兵集团既得不到足够的休息,也无法获取充足的给养,结果自然是陷入失败。例如在宋辽战争中的雍熙北伐中,面对宋朝方面由曹彬率领的东路军,辽军骑兵避其锋芒,待宋军因为粮道断绝人困马乏之后,才开始对宋军发动进攻。因断粮而精疲力竭的宋军既不能拉弓射箭,也不能挥动武器,只能任人宰割。最终,宋军在岐沟关被辽军大败,东路军崩溃,雍熙北伐也宣告失败。
另一方面,无论是冷兵器时代还是现代,军队从行进状态转为战斗队形或是安营扎寨以抗击敌军进攻,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如果想要在敌军骑兵到来之前将二者准备妥当,那么就需要拥有足够的预警时间。但现实问题是,在己方骑兵处于劣势的情况下,战场信息的主导权本身就不在己方,那么自然就很难做出及时的预警。
在爆发于1041年的宋夏好水川之战,宋军主将任福一路追击西夏军队,结果在好水川遭遇夏军主力。在夏军骑兵的迅速冲击下,宋军方面还没有结成战阵,就不得不与夏军交战,虽然宋军作战勇敢,但终因腹背受敌而溃败,包括主将任福在内的多名宋军将领战死沙场。
其实因为预警时间不足导致惨败的例子,在热兵器时代更为典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中途岛海战中,日本海军因为没有装备雷达系统,并且对侦查任务敷衍了事,导致其长期没有发现美军航母,为最终的失败埋下了祸根。
四、 对攻击方向的主导权:骑兵的高机动性为其获得了在战役领域的各种主导权,在战术领域也为其获取了攻击方向的主导权。两军对垒之时,虽然军事家们都尽量保证己方的战阵没有薄弱环节,但是碍于自身条件的限制,往往还是会留下破绽。这些破绽可能是由战斗力较弱的军队组成的军阵,也有可能是军阵的侧翼和后方,面对这些破绽,骑兵集团可以依靠其高超的机动性迅速接近并发起冲击,最终撕裂敌军的整个军阵,从而获得最终的胜利。
在爆发于1130年的宋金富平之战中,宋金两军先是陷入僵局,难分高下。结果金军方面发现了宋军一方的软肋——由随军民夫构成的营寨,便派金将完颜哲合率领3000骑兵冲击民寨,导致民夫纷纷逃入宋军阵营,使宋军陷入混乱,最终溃败,富平之战也以金军的胜利告终。在冷兵器时代乃至拿破仑时代的军事史上,类似的例子可谓比比皆是。
冷兵器时代,骑兵这一兵种成为了当之无愧的战场主宰,正如恩格斯所说的那样:“任何军队如果没有一支能征善战的骑兵,就不能指望作战胜利。”
但出于各种原因,很多人对骑兵的认识极为片面,以为骑兵的厉害之处就是可以披挂盔甲发动冲锋,殊不知这其实只是骑兵的诸多用途之一,并且远没有一些人想象的那样重要,如果骑兵只能在冲锋时发挥作用,也许在军事史上的地位,并不会比象兵高出太多。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正义必胜,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文章
-
二战德国装甲部队推进这么快,后勤是怎么保障的?
-
【面孔·乡村振兴】变废为宝,古田茶山里的创业路
-
二战穴居日本山洞13年的中国农民,回国后起诉日本,获赔8位数
-
[图文]诸葛亮手里的王牌是一支“外籍职业雇佣军”
-
俄国末代沙皇,被集体处决的家族
-
山东青岛:王哥庄馒头是怎样做大的
-
中国男人为何娶不到欧洲女孩?有四个历史原因,其中一个很尴尬
-
百部经典影片,献礼建党百年:10月展映片单预览
-
他曾两次担任日本首相,但他说:我这件事比当首相更伟大
-
二战德军标志性的钢盔和“狗牌”原来自古以来就有了?
-
回顾朝鲜战争中国战俘营:22名战俘舆论下选择留华
-
[图文]德国人发明机枪交叉 一天两万名官兵丧生
-
中国提醒美国不要低估中俄的判断能力
-
走进神秘的东西文明连接地带|关于中亚历史的4种好书
-
二战日老兵首度出面证实 菲律宾日军活体解剖暴行
-
巴西有一个小岛,达尔文来过这里,后来写下《物种起源》
-
《长津湖》正在上映,剧中你认为哪些地方是亮点?
-
杨过的儿子武功高强,传授功夫给张无忌,张三丰也不敢挑战他!
-
第一颗原子弹试爆前,沙漠发现一群乞丐,派兵一看,居然是国军?
-
耶路撒冷为什么成为三大宗教的圣城
-
私奔嫁穷小子,28年夫妻两次被登报离婚:千万赔偿理所应当
-
二战时远渡重洋参战的毛利战士 隆美尔称拥有他们可征服世界
-
希特勒临死前道出:我一辈子只怕过一个人,敬佩过两个人
-
俄国大文豪深陷赌博不能自拔,输光所有钱后,典当衣物继续赌博
-
袁隆平院士今日在长沙安葬,一日三餐饱食者当常忆袁公
-
东北历史(61):长春黑老大梁旭东的“夏宫”,为啥还闲置着?
-
一批珍贵展品现身华东师大校史馆包括中文全译本《资本论》的首个版本
-
1月日本出口下降8.4%
-
建国前夕仅15人支持五星红旗,3号作品达185人,为何选择了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