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闻 > 历史秘闻 > \

古语“穷文富武”这句话什么意思?

原标题:古语“穷文富武”这句话什么意思?

古人练武功,其实力量和功夫是打熬出来的,一靠时间积累,所谓拳不离手;二靠营养,练武是体力活,没有相当的营养作后盾,人根本顶不下来。

所以古代习武者,几乎没有一个不是家境富有的,不然供不起自己,更供不起师傅。

古语“穷文富武”这句话什么意思?

圣人孔子,自称“有教无类”,收弟子也不是白收。他说过自己的条件:“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翻译过来就是,只要主动给我十条腊肉(束脩)作见面礼,我谁都教!

教文化课的师傅尚且如此,教武功的师傅学费就更高了。

旧时武术家的弟子,往往和师傅吃住在一起,少则几年、多则十几年才能练成出师。在此期间师傅的一切生活开支全部由弟子负责。

那么,拜师费(古称“束脩”、“压帖金”或“礼金”),大概多少钱?答案是:每年的底薪六十两银子,每月另外有三两银子的饭费。此外三节两寿,不拘数的,全看弟子孝心,但最少怎么也得十二两。

有传闻,当年叶问拜师陈华顺学咏春拳的学费,高达十二两黄金(折合当年物价水平,约为当今的70万人民币)。陈华顺在佛山授徒,费用昂贵,一般人士根本无法负担,能学者多为贵家公子,所以有“少爷拳”称号。大成拳创始人王芗斋每教一个桩收一根金条;洪均生向陈发科学陈式太极拳每月八块现大洋;李小龙为学木人桩,为叶问在香港买了一套房子。

事实上,古代武术教师有三种弟子不收,所谓“三不教”:1、品行不端不教;2、好勇斗狠不教;3、天赋不足不教。前两个好理解,这最后一个“天赋不足”,其实是个含蓄的说法,说白了,体质差、家境穷就是“天赋不足”,就是四个字:没钱不教。

因此,古代的穷人家孩子绝不会学武,穷孩子的出路就是学文,考取功名,一贫如洗也没关系,大不了悬梁刺股、囊萤映雪、凿壁偷光啦。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