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远洋航行,为何郑和船队平安无事,西方水手却九死一生?
土耳其半岛地处东西方文明的交汇处,这里也是东西方贸易的陆上必经之路。14世纪初,奥斯曼帝国控制了这一位置,严重阻碍了东西方之间的交流,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挡住了欧洲前往亚洲的贸易通道。一直到了15世纪,为了筹集商品经济发展的货币、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欧洲新兴的资产阶级急需寻找到一条,从欧洲到中国和印度的海上通道。正是因为这个需要,人类历史进入了航海时代。
在欧洲的航海家中,最著名的4位分别是:1488年发现好望角的迪亚士、1489年到达印度的达伽马、1492年发现新大陆的哥伦布、1522年完成环球航行的麦哲伦。毫无疑问的是,他们为欧洲乃至人类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但在这些光鲜亮丽的成就背后,我们也必须注意到水手的死亡。比如麦哲伦出发时,带走了270人,回来时却仅剩18人,甚至自己都死在了途中。乔治安森带出去1854人,却只回来了188个。
这样的死亡率在当时的确算高的,但即便算平均死亡率,那也高达40%。也就是说在航海时代,欧洲人只要上了船,那基本上就是九死一生。在欧洲航海家们探索大海的半个多世纪之前,来自中国的伟大航海家郑和,就率领大明帝国的舰队跨过印度洋,抵达了非洲东海岸。相比于欧洲船队的高死亡率,郑和船队则是出奇的的安全。同样是航海,为何东西方的差距会这么大呢?
据《明史•郑和传》记载,郑和船队最大的旗舰长四十四丈四尺,宽十八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换算成今天的长度单位,郑和的旗舰长度约为152米,宽达62米!这是数据是什么概念?要知道我国的第一艘航母辽宁舰,长宽分别为304.5米和75米。换言之,郑和的船就几乎是半艘航母!在大海上航行,船只越大,抵御风浪的能力就越强。《明史兵志》载:“宝船高大如楼,底尖上阔,可容千人”。
而哥伦布的船只,长度仅为24.5米、宽度则只有6米。把两艘船首尾相接拼起来,还不如郑和的宝船的宽度。对郑和而言,哥伦布的这种吨位仅为自己百分之一的小船,不啻于救生艇。麦哲伦完成了环球航行,按说他的船该不小了吧?但旗舰“特里尼达”号排水量却仅仅只有110吨,这是个什么概念呢?郑和的“大福号”宝船排水量为“五千料”,换算过来就是2500吨。
说完了船只大小,再来说说双方人员在海上的食物。我国有句俗语:“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在大海上吃啥很重要。因为无法自己生产,所以只能靠船上的储备维持需要。但在吃这件事上,中国人绝对是世界上最具天赋的。因为全世界任何一个民族和国家,能够在吃上比中国的花样更多、种类更多。一本《东京梦华录》就详细记载了宋代的各种美食,到了明代,中国的食物种类也就更多了。
所以郑和带上船的食物,是相当丰盛的。比如猪肉、羊肉、鸡肉等肉制品,茄子、葫芦、冬瓜、黄瓜等蔬菜,此外到了热带地区还有榴莲、芒果这样的热带水果,很少出现坏血病。反观欧洲的水手,吃的却是被橡皮虫啃过的面包。这种面包并非今天常见的、松松软软的面包,而是那种硬到能嗝掉牙齿的面包。直到18世纪,大英帝国的皇家海军,还有士兵因为吃的太差而发动兵变。
除了吃得好,两边船员的身份也截然不同。郑和船队上的,都是大明帝国的官兵,属于政府的编制单位。有这样一个身份,他们会自觉地忠于皇帝、服从于郑和。而欧洲船队上的水手,有街头地痞流氓、有没落的贵族、负债的贫民、越狱的罪犯等等。毕竟对他们而言,出海就是一次投机行为,能活着到达新世界血赚、死了也不亏。所以在船员的素质上,欧洲水手远远落后于大明官兵。
在分工上,郑和船队有着明确的分工。所谓“大海航行靠舵手”,在中国南海及其周边海域时,郑和用有经验的中国人来掌舵;进入了印度洋之后,郑和则用更加熟悉海况的阿拉伯人来掌舵。而欧洲船队,基本上都是一个人掌舵。在出海的目的上,两边也不在一个水平。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有说寻找建文帝的、有说宣扬国威的,而欧洲则是实打实的出海投机。
正因如此,两边船队的规模也更本不是一个量级。哥伦布第一次出海只有3艘船、87个人;麦哲伦5艘船、270人。结果哥伦布在美洲的据点让印第安人拆了、麦哲伦本人甚至被土著砍死;达伽马4艘船出门,遇到风暴一不小心就送了“三杀”。而郑和下西洋时,一口气就带了62艘宝船、27800名士兵,这是航线沿岸小国们想都不敢想的数字。
事实上,郑和船队也遇到过麻烦,比如海盗和土著冲突。爪哇国曾误杀了郑和140名士兵,还没等郑和表态,爪哇国王便立马跪下请罪,愿意永远臣服大明。此后每年都不远万里给大明上贡,如若不然,当时郑和一声令下,可能就亡国了。再比如海盗,要不就是被郑和全歼,要不就是像“海盗王”陈祖义那样被抓回南京处死。说到陈祖义,笔者不介意多费些笔墨。
陈祖义祖籍广东潮州,大明洪武年间率全家迁到南洋。凭借马六甲海峡的地理优势,陈祖义在这里打劫过往商船。经过10多年的时间,其手下成员超过万人、战船超过百艘。这样的实力也让他无惧于东南亚,因为东南亚没人治得了他。他肆无忌惮的劫掠过往船只过万艘、攻打沿海城镇50多座,朱元璋悬赏50万两白银捉拿也无济于事。
永乐年间,明政府的财政收入时为1100万两,朱棣却为他开出了750万两白银的赏金。这也让陈祖义成为了人类史上,悬赏金额最高的通缉犯。但遇到郑和后,陈祖义就好日子到头了。永乐五年(1407年)9月,郑和击败陈祖义,并将其押回南京斩首示众。这样一个在当时算得上是全世界最强海盗头子的人,照样被郑和连根拔起。试问,在郑和的航海途中,还有什么人是值得他担心的?唯一担心的只有极其恶劣的天气。
在出海的目的上,两边也有较大的差异。换言之:郑和知道自己要去哪里,欧洲航海家却并不知道。根据《明史•郑和传》记载郑和船队所抵达的国家和地区有:占城、爪哇、真腊、旧港、暹罗、古里、满剌加、勃泥、苏门答刺、阿鲁、柯枝、大葛兰、小葛兰、西洋琐里、苏禄、加异勒、阿丹、南巫里、甘巴里、兰山、彭亨、急兰丹、忽鲁谟斯、溜山、孙刺、木骨都束、麻林地、刺撒、祖法儿、竹步、慢八撒、天方、黎代、那孤儿、沙里湾尼和不刺哇国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欧洲的航海家们的确也有自己的“目的地”,比如哥伦布知道自己要去印度,但他并不知道印度在哪,没有航海图可以参考。以至于他到了美洲之后,一口咬定这里就是印度,所以当地的土著莫名其妙就成了“印第安人”。正是因为太多的不确定性,所以欧洲的航海家们所面临的风险更大,不可知的危险也更多。再加上他们的航线往往是横跨大洋,面对危险的处理方式也就更少。
前文说到,郑和船队进入印度洋之后,会交由阿拉伯人来掌舵。阿拉伯在印度洋里航行了几百年、研究了几百年,自然是经验充足。光有经验还不说,阿拉伯人还是沿着海岸线航行的。这样就避免了许多可能发生的问题,比如大型风暴、海啸等等。面对一般的风浪,郑和船队可以凭借巨大的船体,具备较高的抵御能力。所以郑和船队是不怕风浪,但也不让自身受风浪的威胁。
东南亚的小国虽相对落后于大明朝,但也绝非蛮荒之地。所以郑和船队一旦缺食物了,可以立马靠岸补给。所以东西方航海之所以会产生这么大的差异,是许多原因综合导致的。郑和以绝对的优势和便利,可以在印度洋、南海周边“七进七出”毫发无损,是以大明强大的国力作为支撑的。欧洲的航海家们虽损失惨重,但他们的开拓和冒险精神,对人类文明的贡献是不言而喻的,即便后人用他们的成果进行了罪恶的“三角贸易”。
相关文章
-
她是冠绝后宫的宠妃,曾对皇后颐指气使,下场却比戚夫人还惨
-
日本侵略画报上的“爱国妇女”全面顶替男人解决战争后顾之忧
-
真耐看!建国70年银幕上的人民海军经典形象
-
东南亚有一领土大国,民族数量傲视全球,如今却面临严重解体危机
-
此地区大国人口过亿,存在仅三年就解体为三国,如今一个比一个惨
-
[多图]二战情色女魔鬼:T-4护士组
-
你可能不知道的历史趣知识:战国四大顶尖军队之赵边骑
-
虎式恐惧症:击毁虎会获得“驯虎者”的尊称,让人生畏的陆战王者
-
抗日战争我国牵制日本8成兵力,为何能立于不败之地?与外债有关
-
史上比犹太人还顽强的民族,2000年前被灭国,却在1991年成功复国
-
圣杯人与宝剑人相互治愈成长的爱情故事
-
珍藏!一组老照片,带你看西藏民航54年发展变迁
-
日本人在法国偷了一点粉末,从此变成了东亚第一强国
-
最美的跨国铁路:铁轨铺在悬崖挂壁上,坐一趟能同时去美国加拿大
-
二战鬼子在诺门坎输得有多惨? 精锐被全歼, 焦尸遍野, 成建制消灭
-
对越反击战时对待顽固的越南俘虏,我军是这样做的
-
美国随军记者照片:日本投降前,平民大规模自杀
-
盘点:中国史上的收复战 五位大将的显著功绩
-
美国“汤普森号”科考船停靠台湾高雄港 中方回应
-
为何晚清对于美国的好感要多于对其他西方国家呢?
-
该国因经营公司失败,而将国家卖给了邻国
-
九·一八事变90周年:铭记历史,勿忘国耻,吾辈自强
-
在水下多深才能避免不会被子弹射伤?专家:这个深度就可以无视
-
上色老照片:二战中阵亡的德军士兵的葬礼,因希特勒的野心而送命
-
萨达姆部下为何叛变?沙漠挖出乱葬坑,18万人惨遭屠杀,罪行累累
-
战后日政界的“台湾帮”:联合美国牵制中国
-
《叛逆者》:陈默群下线,他本位高权重,为何沦落至此,下场凄凉?
-
二战后,斯大林对德国做了几件事,让我们觉得自己不像一个战胜国
-
苏德已开战,斯大林为何还要自断右臂?真相令国人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