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闻 > 历史秘闻 > \

毛主席打了生死攸关的一仗,陈毅誉为“最有荣誉之战”

原标题:毛主席打了生死攸关的一仗,陈毅誉为“最有荣誉之战”

1928年12月,国民党湘赣“剿匪”总指挥部代总指挥何键,调集18个团共3万兵力向井冈山根据地发动第三次“会剿”。

井冈山危在旦夕。

1929年1月4号,红四军前委在宁冈柏露村召开了一次联席会议。会议开了三天,形成了这样的决策:红四军主力出击赣面,迂敌后,以解井冈之围,红五军与红四军三十二团坚守井冈山。

1月14日,毛主席、朱德率领红四军军部红28团、31团和特务营大约3600人离开了井冈山,向赣南进击。

毛主席打了生死攸关的一仗,陈毅誉为“最有荣誉之战”

红四军从井冈山茨坪出发向赣南出击当天,敌人即已经发现红军主力行踪。敌“会剿”总指挥部急令重兵截击和追击,国民党当局还作出了“照此下去,过年以前就能收到何总指挥的大功告成之捷报”的判断。

由于国军重兵围追,加上脱离了井冈山根据地人生地不熟,红四军沿途五战皆告失利。

在大余突围中,红四军独立营营长张威和31团营长周舫牺牲,部队被打散,军参谋长袁文才和前委秘书长刘辉霄等人不辞而别。一时间,部队士气低落,哀声遍野。

2月2日,尾追而来的敌军向驻在寻乌县圳下村的红四军军部发起突袭,毛主席的爱将红28团党代表何挺颖身负重伤、坠马牺牲,朱德的夫人伍若兰负伤被俘,惨遭杀害。

当初3600人的队伍,战斗员锐减至不足2000人。而敌方的国民党第15旅(旅长是刘士毅)则有2个团3000多人马,沿途都有保安团、挨户团的接济供应,形势对我军十分不利。

红四军早已断炊,伤病员剧增,无处安置,只得用担架抬着行军、转移;连战连负,弹药损耗殆尽,又无缴获补充。此时,正如毛主席后来给中央报告中所言:“是为我军最困难的时候”。

2月9日,正是这一年的除夕之夜,红四军刚到瑞金,赣军刘士毅部便尾随而至。当晚,红四军便召开了前委会,决定在大柏地布下口袋阵,教训一下穷追不舍的敌手。

大柏地在瑞金县城北边的30公里,素有“瑞金北大门”之称。

根据毛主席和朱德的命令,林彪率领的红28团和朱云卿的第31团,预先埋伏在大柏地以南十华里外的麻子坳两侧的山上,静待刘士毅的追兵。

伏击战在大年初一,也就是2月10号下午2点打响了。刘士毅第15旅的先头部队在黄柏与大柏地交界处的附近,与红四军28团2营营长萧克率领的诱敌部队接上了火。

萧克率领二营且战且走,佯装败退,有意将对手引入大柏地布下的口袋振。

刘士毅的部队全部钻进了红四军的伏击圈。

朱德亲自带队冲在前头,平时很少摸枪的毛主席这时也提枪带着警卫排向敌军阵地冲去。

毛主席打了生死攸关的一仗,陈毅誉为“最有荣誉之战”

中午时分,战斗结束,清点战果,刘士毅第15旅29团和30团被全歼,红军俘敌800人,缴枪800余支,刘士毅率领残部,狼狈逃回了赣州。

大柏地一战,彻底扭转了红四军一个多月来的失败情绪,变被动为主动,重振了红四军的雄风。当时担任红四军士兵委员会主任的陈毅,于当年9月在向中央提供的《关于朱毛军的历史及其状况的报告》中称:“是役我军以屡败之余作最后一掷击破了强敌,官兵在弹尽援绝之时,用树枝石块空枪与敌在血泊中挣扎始获最后胜利,为红军成立以来最有荣誉之战争”。

此战是红四军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关键之战,是我军建立初期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为此后红军乘胜出击、发展壮大积累了实战经验。随之红四军在赣南、闽西建立了中央革命根据地,中国革命的面貌也随之焕然一新了。

有了大柏地战斗的胜利,才有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顺利开辟。

4年后的1933年6月,毛主席从宁都开完中央局会议、返回瑞金途经大柏地时,满怀豪情地写下著名的《菩萨蛮﹒大柏地》一词:

赤橙黄绿青蓝紫,

谁持彩练当空舞?

雨后复斜阳,

关山阵阵苍。

当年鏖战急,

弹洞前村壁,

装点此关山,

今朝更好看。

毛主席打了生死攸关的一仗,陈毅誉为“最有荣誉之战”

此词以欢快的笔调,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斓的大柏地雨后的壮丽景色。抚今追昔,热情讴歌了人民革命战争,达到高度的思想性和精湛的艺术性的完美统一。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