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闻 > 历史秘闻 > \

【酱紫FM】古时候寒食节和清明节的那些事

原标题:【酱紫FM】古时候寒食节和清明节的那些事

春天,是一个万物生长的季节。在仲春与暮春的交接,清明节来了,它是温柔的绿色,因为在这个时节可以让都市人暂时逃离钢铁森林,漫步在山野间;同时,这也是一个充斥着淡淡哀愁的细雨之日,一个祭祀祖先、缅怀先人的节日。很多现代人都分不清楚寒食节和清明节,因为古时的寒食节一般在清明节前一二日。那么在古时候,这两个节日有什么不同呢?在古时候,清明节也会放假吗?

酱紫FM出品

值班主播 | 羊城晚报记者 郑紫薇

(一)

在古代,寒食节和清明节,可是两个不同的节日。甚至,习俗都是反过来的。

清明出新火。而寒食,则得禁火。没火,做不了饭,寒食节之名由此而来。

再严厉的禁令,也总有人顶风作案。要是有人生火了,怎么办?当然,古人做饭,多数都是柴火灶。生了火,烟囱就得冒烟,这自然就容易曝光。可要是偷着用小火,热点饭菜啥的,小打小闹,不见烟火,要辨别还真不容易。

【酱紫FM】古时候寒食节和清明节的那些事

古时对寒食节生火,禁令极为严厉。就连小火,都不允许。怎么辨别呢?衙门派人,挨家挨户查看。到了哪家,把准备好的鸡毛,往柴火灶的灶灰里一插,立见分晓。鸡毛完好无损,说明该户人家严守禁令;鸡毛焦了,则说明生火了。

这法子,是专门对付那些开小灶的。大摇大摆地生火做饭,估计还没人有这胆儿。但偷偷摸摸的,不乏其人。可只要灶里生过火,哪怕是小火,哪怕过了大半天,依旧有余温。用手查探,可能难以察觉;但一根鸡毛下去,立见分晓。

连鸡毛测试这种法子,都想得出来,可见古代对于寒食节的禁火,是极为重视的。寒食节,正值万物生长的开春时节。禁火是表示对大火星的崇拜,虽然带有迷信色彩,但在以农为本的古代,以禁火祈佑农事的顺利,这是不容许任何人忽视的。

【酱紫FM】古时候寒食节和清明节的那些事

《新论》记载:“隆冬不火食五日,虽有疾病缓急,犹不敢犯。”什么意思呢?古代的气温,比如今要低。寒食节正值开春之际,在北方地区,气候还是挺冷的。有些肠胃抱恙的人,连着吃冷食,难免要犯病。可就是这样,也不敢有违禁令。可见,这禁令严厉到何种程度了!

可见在古代,寒食节,处处鸡毛,家家冷灶。

(二)

那么在古代,清明节又是怎样放假的呢?

清明节放假大概始于唐代,因为寒食节和清明节比较近,人们常常把扫墓延至清明。唐玄宗李隆基在开元二年(714年)颁布敕令,准许“清明”上墓行拜扫之礼。从此,“寒食”与“清明”正式合二为一,成为唐代一个隆重的国家法定节日。

在唐代玄宗、代宗、德宗期间,清明节有四到七天的假期。据《唐会要卷八二》记载:“(开元)二十四年(736年)二月十一日敕,寒食清明,四日为假。至大历十三年(778年)二月十五日敕,自今巳后寒食通清明休假五日,至贞元六年(790年)三月九日敕,寒食清明,宜准元日节,前后各给三日。”

【酱紫FM】古时候寒食节和清明节的那些事

宋代,朝廷为了让官民们可以在清明时节尽情地玩乐、扫墓祭祖,特地规定太学放假三天,武学放假一天。

北宋初年规定,清明节期间,京城内的官员放七天假,其中休务五天。放假期间,在京城的官员免予朝参。所谓“休务”就是指各级官署衙门停止办公。此后,据《宋会要辑稿·职官》记载,宋朝“或因旧制,或增建庆节、旬日赐沐,皆令休务者,并著于令。”在北宋真宗、仁宗、神宗、徽宗期间,休假规定都有所变化。宋代城市化的生活和娱乐化的民俗,也由此可见一斑。大画家张择端所描绘的《清明上河图》也是汴京寒食清明节期间的盛世图景。

金朝,寒食清明节放假三天。据《金史卷十一·大金集礼卷三二·休假》记载,金熙宗天眷二年(1139年)规定,清明节休假三天。

【酱紫FM】古时候寒食节和清明节的那些事

元朝,寒食清明节也放假三天。据《通制条格卷二二·假宁·给假》记载,寒食清明节放假三天。

明朝,清明节不放假。明制的三大法定节假日是元旦(正月初一)、元宵和冬至。

清朝,清明节也不放假。清朝和明朝类似。

据清朝学者杨恩寿的《坦园日记》记载,他的六兄杨彤寿出任广西北流知县时,他曾随任居幕,凡是遇到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汉地民俗比较重视的传统节日,官衙都没有休假。

【酱紫FM】古时候寒食节和清明节的那些事

来源| 羊城晚报

文字 | 紫薇 晓悦 赖晨

图片 | 视觉中国

编辑 | 大方

校对 | 毕金华

审核 | 岑杰昌

清明节是温柔的绿色,也是一个充斥着淡淡哀愁的细雨之日,一个祭祀祖先、缅怀先人的节日。请点一个“在看”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