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老照片:山东青壮男子赴欧支援前线,谱写一战悲歌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虽未派兵参战,但是派了大量劳工承担繁重的后勤任务。今天这一组老照片,来自英国人库珀(William Boyd Cooper)的相册,记录了1917年青壮男子从山东威海港登船前往欧洲战场的历史现场。
等待上船前往欧洲的劳工。
组织某次赴欧行动的中外官员。
照片前排穿军装者即为库珀。库珀原是北京大学堂商学教授,但他不安于教书,于民国初年加入华北英国志愿军,算是经历了一些军旅生活。1917年2月12日被授予组织一支“中国劳工团”前往法国执行任务的使命,获少尉军衔。
一位劳工带松狮犬打发船上时间。
这些劳工出发前接受了一些军训,熟悉了军纪。按照当时的航船路线,他们从威海港起锚进入黄海,沿日本海边缘、穿越太平洋进入加拿大,之后再从加拿大东边前往英国,再由英国开往法国。整个行程大概需要三个月的时间。
威海港劳工们的临时营地。
一战期间,北洋政府加入协约国,向德奥宣战,且采取“以工代兵”的形式到欧洲参战。当时中国军阀纷争,国力虚弱,没有实力派兵远渡重洋作战。据统计,从1914年7月28日一战爆发,到1918年11月11日战争结束,英、法等国共从中国招募了14万劳工进行艰辛的战地后勤工作。
列队等待上船的劳工。
前往欧洲的中国劳工主要来自山东、河北(含天津)、江苏等省份,年龄在20-35岁之间,其中七成左右来自山东。这14万人中,服务于英军的有10万人,服务于法军的有4万人。
正在登船的劳工。
14万劳工可以说全部来自贫困的农民家庭,如果不是缺衣少食,也不会到战场上搏命。他们目不识丁、淳朴老实、性格坚韧、任劳任怨,正好填补了战争期间英法两国因伤亡造成的人力短缺。
在船上列队的劳工。
按照《招工合同》,工人们每月可以领到12块大洋,他们在中国的家属每月还有10块大洋的养家费。这份收入对他们来说非常可观,平时是可望不可即的。
在船上吃饭的劳工。
中国劳工在欧洲战场从事的工作多种多样,包括挖战壕,修铁路,装卸货物,在火药厂、兵工厂、化工厂和造纸厂等从事生产。有人经过培训掌握了机械结构,成为修理飞机坦克的能手。他们每天工作10-18个小时,全年只有两三天假期。
船上装备防御敌军的大炮。
法军总司令福煦曾说:“(中国劳工)是非常好的劳工,他们可以成为最好的士兵,在炮弹的狂射之下他们能保持很好的姿态,毫不退缩。”由于敌军炮火、瘟疫和伤病,大量中国劳工在欧洲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至于遇难人数的数据,并没有准确统计,学者推断在3000-20000人之间。
船员(或劳工)做俯卧撑活动身体。
1918年11月一战结束后,中国劳工没有立即回国。许多为英军服务的劳工一直工作到了1920年,而大部分为法军服务的劳工则工作到了1922年。
相关文章
-
[多图]盘点二战德国十大王牌飞行员
-
世界历史文化中的“盐”
-
《伪装者》孤狼是桂姨吗?她为什么那么恨明家?
-
山西新绛西马村发现旧石器
-
藏在《天工开物》后面的秘密
-
越战时期美越在胡志明小道的血腥较量
-
[图文]傲慢的史迪威葬送了蒋介石最好的两个师
-
抗战胜利后,抗日老兵把勋章埋地下,35年后挖出来成了这个样子
-
“埋锅造饭”!我军炊事员用上了战场微波炉
-
老照片:源源不断踏上日本的美军仓库里发现了成箱的中国大洋
-
施工现场挖到清朝古墓,专家一看碑文:不许挖,这是我家祖坟
-
[图文]揭秘英军猫眼激光:可预先方位隐蔽狙击手
-
日本A级战犯,二战中烧杀抢掠很嚣张,在断头台上竟大小便失禁
-
裕仁天皇宣布投降后,日本国民都是什么反应?一哭二笑三放炮
-
历史上的今天|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巴勃罗·聂鲁达诞辰
-
一年两个二等功、三个三等功!
-
[图文]二战中日本为“优生”走火入魔:提倡裸体上课磨炼精神
-
英国史上最伟大的人是谁? 网友: 没想到会是他!
-
一个华人,以杀害中国人为荣,死后断子绝孙,这就是报应
-
印度文明起源比夏朝还早,研究印度历史为何却要靠中国?
-
奇葩,母女俩双双嫁给俩父子,因为琐事常常遭父子俩家暴
-
他是打仗最无能的日军战犯,打了败仗就搞屠杀,后骨灰被扔进大海
-
华为任正非如此炫富令人发指:你赚一辈子,不够他交一次罚款!
-
一印度女影星,她事业巅峰之际弃影从政,后曾五度执掌南部大邦
-
招贤纳士:中国社会科学院郭沫若纪念馆2022年度第一批专业技术岗位工作人员招聘公告
-
《又见奈良》:凝视历史,追寻亲情
-
大富翁哈同去世后,他的后辈为争夺财产,竟打了16年官司
-
日本发现两座千年前菩萨像或为一对:来历不明受初唐样式影响
-
美国是国联的倡导者,为何连个“群管理员”都没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