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法国曾考虑加入英联邦 这一提议却并非是天方夜谭
二战结束后,摆在法国人民面前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祖国。
1956年1月31日,以社会党总书记盖伊•摩勒为首的共和阵线政府宣布成立。当时,法国不仅面临极为严峻的经济困境,而且苏伊士运河危机也进一步升级。法国希望凭借英国的帮助,重新从埃及手中取回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在法属阿尔及利亚,埃及总统纳赛尔一直在暗中资助分裂分子。
寻求帮助的方式很多,但最新解密的档案资料却显示,总理盖伊•摩勒的选择与众不同。他亲自前往伦敦,寻求与英国组建一个统一的联邦制国家。
盖伊•摩勒1956年来到了英国首都伦敦,与英国首相安东尼•艾登举行会谈。
英国内阁当时的一份文件对此进行了如下的记录:"当法国总理盖伊•摩勒先生最近访问伦敦时,他向首相提出法国与英国组建联邦国家的可能性。盖伊•摩勒先生还保证,尽管法国人民此前曾数次将国王送上断头台,但今后决不会这样对待英国女王。"
在今天看来,法国总理摩勒的这一举动简直会让所有法国人目瞪口呆。但在当时的特定的政治环境下,这一提议却并非是天方夜谭。
在资料档案中,人们无法确定摩勒所说的接受女王的管辖,到底是像其他联邦国家那样承认女王是他们国家元首,还是仅仅接受她为联邦的元首。事实上,这两种可能性都存在。英国政府在经过慎重的研究和考虑后,拒绝了摩勒总理的这一提议。
但是这位执着的法国总理并不放弃,他仍然在进行着尝试。另一份标注日期也为1956年9月28日的秘密文件显示,此后不久,艾登风闻摩勒又提议法国加入英联邦,这同样意味着法国接受英女王为国家元首。艾登回国后,与内阁大臣诺曼•布鲁克讨论摩勒的提议。显然,艾登对这项建议非常热心,文件记录一名官员的话说:"首相在电话中向他谈了自己与法国人会谈后的想法,其中包括:我们应该立即考虑法国加入英联邦的提议;摩勒先生认为法国接受女王为国家元首没有困难;如果获得像爱尔兰在英联邦一样的地位,法国表示欢迎。"
面对这些最新解密的档案资料,英法两国评论人士都有些瞠目结舌,但表现也有所不同。
英国人约翰•霍尔姆斯认为:"英法两国具有很大的文化差异,真正合并将非常困难。英国人非常重视繁文缛节,世界上的大多数行政体系都是他们设计的。而法国是一个非常优雅的民族,与法国人在一起,要显出生活的优雅。法国人在设计政治体制时,事实上也显示了他们优雅的浪漫主义。"
而在法国,巴黎索邦大学的历史学教授亨利•苏图接受英国广播公司采访时明显有点语无伦次:"我真的有点结巴了,因为这种说法是荒谬的。加入英联邦,接受英女王为国家元首当时不会被顺利接受。如果这一提议提出的时间距离更近一些,摩勒可能会落得被送上法庭的下场。"
法国律师雅克•米亚尔补充说:"我以前对摩勒先生的印象良好,现在我的看法要改变了。"
后来事态的发展似乎表明,法国总理决定忘掉他有关英法合并的奇特建议,法国档案里从来没有出现过这些记录。可能的原因,是英国决定了从苏伊士运河撤出以及对埃及的战事失利,因此所有结盟的讨论也告一段落。
相关文章
-
藏在《天工开物》后面的秘密
-
此人堪称“盗墓行”的祖师爷,金银财宝在他眼中就是个渣渣
-
[图文]有哪几位外国人参加了长征?
-
[多图]揭秘日军731部队研制细菌武器:鼠疫的传播的途径
-
堪称装甲洪流的苏军吃过瘪!700多辆坦克被德军一个装甲师摧毁
-
创造出辉煌文明的古埃及人去哪了?现在的埃及人是他们的后裔吗?
-
华盛顿和乾隆竟是同一时代,为何感觉一个是远古一个是现代?
-
二战时了不起的信鸽传奇:20分钟飞行40英里 挽救村庄避免误炸
-
抗战时美国把很多淘汰装备给了远征军,却打的日军抱头鼠窜
-
[图文]新中国首次授衔中唯一的外国将军:洪水将军是位传奇人物
-
二战时英国特种兵靠皮划艇完成的惊天奇迹行动成功后仅两人幸存
-
父亲的革命生涯和革命情怀
-
出卖萨达姆的人,最终获得美军的巨额悬赏了吗?其下场如何
-
苏州革命博物馆里的一块钢板,见证渡江战役胜利
-
[图文]清末广州民众冲进衙门围攻官员抗议洋人入城
-
港媒:中国为何热衷考古和古生物学
-
新冠疫苗副作用大?这些你应该知道!
-
王刚最心爱女儿,与继母处成姐妹,还帮助王刚追到小20岁娇妻!
-
与陌生人把酒言欢,与朋友相敬如宾
-
盗亦有道:所有盗墓贼都不能拿的东西,一拿就会出事,危及生命
-
诺门坎之战,苏联大胜日本?别再被骗了,这才是事实!
-
为何说蒙古的征服,促使了俄罗斯的崛起?
-
1945年8月14日,日本投降前一夜,日本国内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
墓碑上“故、先、显、考、妣”什么意思?各有意义,搞错会闹笑话
-
国王也能借?此国独立后发现缺个国王,于是向他国借了一个
-
唐高宗娶了两个日本公主,看见她们化妆后,大喊:抓起来
-
名字里有左右结构的字就会绝后?德川家祥当将军后改了名,仍无用
-
美军高官刚刚口出狂言,剑指中国南海台海,释放危险信号
-
石头山上有古墓,盗墓贼和专家争着找入口,多年后一老农解开谜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