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想单身就单身,在古代却是不行的,轻则重罚、重则坐牢
单身,大家以为只是现今时下的热门话题。其实,单身在历史上一直都是一个热议的话题。那个时候,连年作战,生产力低下,使得人口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政治因素”,不但影响着政权的稳定,还会对其经济起到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各个朝代都非常重视人口的增长。
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关于单身的话题,最早则是在春秋战国时期。
那个时候,打仗主要是靠人数,谁兵力多,谁就占优势。当时,战败的越国为了翻身,就制定了提高人口数量的法律,明确规定:女孩子到了岁数不嫁人,父母就要判罪;男孩子也是如此,如果到了一定的岁数,没有娶妻,父母一样也有罪。
所以,女孩子不嫁,男孩子不娶,最终,倒霉的是他们的父母。由此可以看出,越王勾践将压力施加给了父母,并定下了不婚不嫁有罪的论调。然而,这种方法虽然可以提高结婚率,但容易引起老百姓的不满。到了汉代,当权者对于结婚和生育的看法相对来说,就没有那么激烈了。
因此,为了鼓励多生人口,又不想引起大家的“抵触”,便出台了新的政策。这次不定罪了,是交罚款。也就是说,你到了一定的年龄不嫁人可以,但你得多交钱。当时的规定是:女孩子在15岁到30岁之间,如果没有嫁人的话,你的人头税要按五倍的代价交给当地政府。
这可是一个好办法,国家没有强制你结婚,你可以用金钱换取你的自由。但可以想到,在那个年代,除了耕种和纺织,还有什么比较可靠的收入来源呢?所以,汉朝的这个法令,估计只适合于富人家的女儿,可有几家愿意将自己一年收入的大半,因一个没有出嫁的女儿上交呢?
到了唐代,关于单身,政府管的就更宽松了,不会治你罪,也不会罚你款,只不过,敦促当地政府鼓励大家结婚,换了一种方式:将婚嫁和官员的升迁捆绑。当时,就有这样一个规定:如果你管辖的地界,结婚的人数没有达标,那么,你就得继续在本地待着,升官没有你的份。
所以,当地的官员,为了自己的前途,想出了各种办法,不但帮着牵红线,居然还出钱帮忙办婚事,想想都是美事一桩。在当时,如果,男子在20岁以上,女子在15岁以上婚嫁的话,他们的聘礼钱都由当地的官员负责。可以说,这些政策相对而言,都是比较开明的一些办法。
相比较,除了越王勾践的立法以外,历史上还是有一些非常严厉的处置单身的法律。比如:在南北朝时期,如果,女子到了15岁还不嫁的话,家里人就要“连坐”,这可是犯罪的事情,想来都是非常严重。可见,通过这种治理办法提高结婚率,也算得上是有点强人所难了。
如前面提到那样,为何各个朝代都对结婚率如此重视呢?
那是因为,人口在当时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中国一直到近代都是一个纯粹的以农耕文化为主的社会,人口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资源。尤其一遇到战争,打仗就需要人,战后更需要补充人口,所以,当时的政府必须要鼓励婚育。
不过,当时大家所受的教育水平都比较低,老百姓哪能知道这其中的道理。因此,在很多时候,都需要政府的政策去鼓励,甚至,命令大家必须去完成。而且,人口资源的稳定,对一个政权的稳定和发展也是极其重要的。就经济而言,多一个人等于要多交一份人口税;对于国家而言,多一个人等于多一个人服兵役,这都是极大的利好。
所以,当权者所希望的就是:人口越多越好,必然把婚嫁上升到政治的高度。这也可以解释为何自古到今,结婚和生育一直都是政府首要考虑的重大问题了。它不单单是一个社会问题,也不是我们单纯理解的父母问题,很多的时候,它是需要写在国家法律中的。
因为,它承载着一个国家的稳定和发展,一个国家的经济建设及一个国家的战略方向。
然而,在现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人不想结婚,甚至,对婚姻有了恐惧心理。这其中,有各种各样的原因,比如:心理因素,家庭环境,生活负担等等,都让一批批年轻人在婚姻面前止步。即使有些人被迫选择了婚姻,可离婚的概率却是越来越大。所以,结婚是一辈子的事,真的需要慎重考虑。
此外,结婚之后不想生孩子的人也越来越多,主要的原因则是生活压力太大,担心给不了孩子更好的生活环境,更好的教育环境,担心孩子会步入自己的后尘,长大后面临各种各样的生活问题。因此,结婚与生育在现今社会,依然是一个两难问题,这一点必须慎重。
参考资料:
【《周代男女适婚年龄》、《礼记·曲礼》、《中国婚姻史》】
相关文章
-
开国中将吴法宪,晚年被判入狱17年,出狱后,过得怎么样?
-
腹有诗书气自华作者,宋朝苏轼(唐宋八大家之一)
-
此人帮了司马昭的大忙,司马昭感谢方式很特别:诛灭三族
-
商周青铜器:讲讲古代关于鼎的故事
-
吕不韦简介及人生经历:从商人到宰相(战国时期人物)
-
35年前的今天:十五勇士血染老山面对越军加强营死战不退
-
开国上将贺炳炎新婚,却坐着一动不动,新娘知道原因后,心疼不已
-
四大妖姬之妺喜 妺喜是如何灭亡夏朝的
-
南昌起义后转移途中的一场血战,陈赓大将左腿中弹身负重伤
-
清朝十二个帝王的权力争夺和交接班:接班的战争!
-
甘肃甘州为“西夏国寺”打造“数字孪生”
-
与李世民齐名的千古名君,装痴傻36年,称帝后才知他是大智若愚
-
我国县市同名的现象是如何产生的?
-
知史更要懂史、辨史,这些历史“冷知识”,或许颠覆你的三观
-
寻找英烈后人|忠骨埋他乡寻找岳阳红军烈士俞荣华后人
-
褚时健去世以后:一部新中国商业简史
-
古语“穷死不耕丈人田,饿死不进萝卜园”是什么意思?
-
白色恐怖下中共中央机关曾有这样一位“好管家”,他三四十岁却被称作“老太爷”
-
志愿军和德军战斗力谁更强?英国上将一句话道出真相
-
徐志摩的爱情故事 徐志摩身边的四个女人
-
大寒节气的含义是什么,一年最冷时刻来临(每年的1月20-21日)
-
怀旧影像:探访民国时期的陪都重庆
-
匈奴,突厥和蒙古谁更厉害?
-
凝练青年“三气”勇担复兴使命
-
古代都是木城门,为何士兵攻城时不选择火烧?专家:烧了就死定了
-
“乾隆时期”的土地证长啥样?小弟缺钱花,租田给大佬
-
“姑娘”这个词是怎么来的?竟跟女鬼有关,并且是未嫁便死的少女
-
从三品降到正四品,为什么官员们反而兴奋不已,称之为“升官”?
-
金銮殿之谜 皇宫正殿为何叫金銮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