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闻 > 历史秘闻 > \

古代都是木城门,为何士兵攻城时不选择火烧?专家:烧了就死定了

原标题:古代都是木城门,为何士兵攻城时不选择火烧?专家:烧了就死定了

在很多的影视作品中,我们经常会看到攻城拔寨的现象。大多数守城的将士站在城门楼子上,向下面的敌军扔石头,发射弓箭。而攻城的将士却是一个个扛着登云梯放在城下就往上爬,紧接着很多士兵托起一块粗大的树桩就开始撞城门。看到这一幕如今的很多人会感到可笑,认为攻城的实在是太傻了,城门不是木头做的吗,用火烧呀,在四个城门各放一把大火,多么省事又减少很大的伤亡,很有可能还会把城里的人给呛出来。真的是这样吗?其实古人早就想到了这一点,之所以没有这样做,是有诸多的不利条件。专家们甚至直言,火烧并没有用。

古代都是木城门,为何士兵攻城时不选择火烧?专家:烧了就死定了

当我们在思考如何用火攻来打破城门时,其实历史上早已有相关的经验存在。为了应对敌人选择火攻的方式,城门的建造者,也是绞尽脑汁的想要找到应对方式。其中,第一种方式就是选择坚硬的木材来组成城门的材料。城门给人第一眼的感觉就是厚实,也正如大家所见到的一样,建造者通常会选择树龄超过一百年的巨型木头作为材料,也会选择不易燃烧的木头作为原料。像铁桦木、枣木、榆木等能够耐高温的木材,作为城门的主要材料。这样在面对战争时,对方也无法在短时间内就烧毁城门,实现破城的目的。从这点来看,城门的建造者还是在其中花费了不少心思的。

古代都是木城门,为何士兵攻城时不选择火烧?专家:烧了就死定了

第二,城门在设计之初都采用了灭火设计。众所周知,城池一般都建在近水地带,即使没有水,城主也要差人挖一条护城河出来,和护城河就是灭火利器。据史料记载,早在宋代,襄阳护城河的平均宽度就超过了180米,最宽处达到250余米。每逢战事吃紧时,城内军民就取护城河的水用来灭火。此外,襄阳护城河还有一套完善的排水系统。据《襄阳县志·岁修章程》一文记载:宋郭杲旧设二闸,盛涨之时闭北闸,开南闸,放浑水入汉(汉江);大水既退,则闭南闸,开北闸,导清水入壕,方法极为尽善。由此可见,护城河非但可以灭火,还不用担心在雨季时发生洪涝灾害,有护城河存在,放火烧城门这种操作就完全不可行。

古代都是木城门,为何士兵攻城时不选择火烧?专家:烧了就死定了

在古代,也曾经有过士兵在攻城的时候采用火烧城门的办法,但是实践证明这种办法真的不管用。在《明史》中就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公元1461年,大太监曹吉祥的嗣子曹钦举兵叛乱,派兵攻打皇城的东安门。曹钦手下的士兵攻城的时候,采取的就是火烧城门的办法。然而守卫皇宫的士兵却乘势加柴,火反而烧得更猛烈了。攻城的士兵虽然将城门烧毁了,但却还是被火势阻挡在城门外。等到明英宗援兵到来,这些叛军只能束手就擒。

古代都是木城门,为何士兵攻城时不选择火烧?专家:烧了就死定了

古代都是木城门,为何士兵攻城时不选择火烧?专家:烧了就死定了

古人的智慧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长期战争的攻城实践,双方的策略可能更比我们现代人想的多得多,毕竟,他们一直都在实践,他们并没有想到用火来攻击城门,而是火攻城门的难度系数太大,不实用。对于古人来说,由于技术的不发达,低端的条件创造了他们的防御模式。但是古人并不愚蠢,他们非常聪明,对于城市防御,他们充分利用一切,保持最好和最稳定的防御模式。例如,古城门也有一个特点,就是门是推着开的,而现在我们每个家庭使用的防盗门是反方向的。这种开门的方式也是为了更好地抵御外敌入侵。想象一下,如果门向外推,所有的防御都会暴露出来,现在农村的许多城门,都还保留着古城门推开这一点的防御优势。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