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倡导长征精神的历史意义与现实启示
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为打破国民党反动派的大规模“围剿”,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第二十五军进行了伟大的长征。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留给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长征精神。2016年10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大会上指出:“伟大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在长征精神的形成与发展中,毛泽东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他既是长征精神的主要缔造者和践行者,也是长征精神的积极倡导者。毛泽东虽然没有直接使用过“长征精神”这一概念,但他对长征历史意义的精辟总结,对其伟大精神的概括和论述,为后来提炼和升华长征精神提供了历史原型与素材。毛泽东倡导长征精神的思想和实践,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在新时代新形势下,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意义。
一、毛泽东在不同历史阶段对长征精神的倡导及其历史意义
毛泽东在长征途中就以诗言志,热情赞颂红军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长征到达陕北后,他时常提及这段艰险壮阔的经历,采取多种方法,以长征精神鼓舞和教育广大党员和群众。在毛泽东的倡导、推动下,长征精神为中国革命和建设注入强大的动力,历久弥新地存在于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之中。
(一)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后倡导长征精神,对于坚持党的领导,增强革命信心,完成巩固根据地的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1935年10月19日,毛泽东等率陕甘支队到达陕北吴起镇。至此,中央红军主力长征胜利结束。在迎来这一胜利的时候,毛泽东写下了《七律·长征》,用“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等诗句艺术地、形象地表现了红军将士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党和红军虽然重新有了可以立足的根据地,但要把大本营在西北奠基,绝非易事。日本帝国主义不断加紧对中国的侵略步伐,发动所谓“华北自治运动”,民族危机日益严重。而国民党采取“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正调集重兵前来“围剿”陕甘根据地。
只有正确认识过去的失败和胜利,才能做好迎接严峻挑战的思想和精神准备。率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后仅半个月,毛泽东就及时对长征进行了总结。11月5日,他向随行部队发表讲话,指出:“这是从来未有过的真正的长征。我们红军的人数比以前是少了一些,但是留下来的是中国革命的精华,都是经过严峻锻炼与考验的。留下来的同志不仅要以一当十,而且要以一当百、当千。今后,我们要和陕北红军、陕北人民团结一致,要做团结的模范,共同完成中国革命的伟大使命,开创中国革命新局面。”
12月27日,毛泽东在瓦窑堡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长征及长征精神。他用一句话就形象概括了长征的意义:“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他用诗一样的语言赞美长征:“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个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没有,从来没有。长征又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长征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长征又是宣传队。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不因此一举,那么广大的民众怎会如此迅速地知道世界上还有红军这样一篇大道理呢?长征又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他还分析长征胜利的原因:“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中国共产党,它的领导机关,它的干部,它的党员,是不怕任何艰难困苦的。”
关于长征的胜利,当时在外界看来是难以置信的。1936年10月美国记者斯诺到陕北访问毛泽东时,就提出了“红军为什么能克服千难万险走完二万五千里”的问题。毛泽东给出了这样的回答:“第一是因为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第二是因为苏维埃人民基本干部的伟大的技巧、英勇、坚决和几乎是超人的忍耐力和革命的热忱”“许多,许多优秀的同志,许多献身于革命的人,都在一个宗旨下工作,造成了红军和苏维埃运动,而他们和那些未来的同志,将要领导革命到最后胜利”。
毛泽东长征中创作的多首诗词,是红军长征光辉历程的艺术再现,也是伟大长征精神的诗意表达。到陕北后,毛泽东一改过去写诗很少示人的习惯,在一些场合朗诵自己的《七律·长征》。1936年10月,他为斯诺亲笔抄下这首诗。后来,斯诺将毛泽东关于长征的讲述和《七律?长征》收入他所著的《红星照耀中国》(中译本名为《西行漫记》)中,长征和长征精神广为世人所知。
毛泽东积极推动长征史料编辑工作,于1936年8月亲自为《长征记》一书征稿。该书于1942年11月以《红军长征记》为名内部发行。
毛泽东还一直关心、培养和重用长征中走过来的干部战士,把对长征精神的倡导落到更实处。他曾指示:“凡属同意党的纲领政策而工作中表现积极的分子,不念其社会关系如何,均应广泛地吸收入党,尤其是陕甘支队及二十五军经过长征斗争的指战员,应更宽广地吸收入党”“凡属经过长征的分子,一律免除候补期”。
在毛泽东的倡导下,全党全军充分认识到长征和长征精神的伟大,从过去反“围剿”失利的心理阴影中走出,增强了迎接新历史任务的信心和勇气。
(二)全面抗战时期倡导长征精神,对于阐明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历史担当和重要地位,展示团结抗战的良好形象,鼓舞全民族抗战的决心,具有重要意义。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在中华民族处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毛泽东和中共中央通电全国,号召:“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掠!”而国民党从一党私利出发,对于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持犹疑、摇摆态度。不少国人对中国共产党知之甚少或抱有偏见,对中国抗战怀着或一味悲观或盲目乐观的情绪,“亡国论”“速胜论”的错误观点到处流传。
这时,毛泽东把长征精神与抗日救亡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宣传长征精神,驳斥国民党顽固派的污蔑攻击,表明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和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的地位作用。1939年5月,他在西北青年救国会举行的模范青年授奖大会上说:“共产党有艰苦奋斗的作风,能够忍饥挨饿去打日本帝国主义。从前红军长征过草地的时候,有五十天没有饭吃,吃树皮,这只有共产党能做到,别人是做不到的。我们共产党员‘吃树皮’,土豪劣绅、贪官污吏则‘刮地皮’。所以把共产党搞掉了,中国就不妙。大家要拥护共产党,全国老百姓也要拥护共产党。相反,那些反共的、发国难财的、吃摩擦饭的坏家伙,应该统统清除掉。”
在长征中,中国共产党和红军高举北上抗日旗帜,自觉承担起民族救亡的历史重任。毛泽东以救国救民的长征精神激励人们,特别是青年,投身抗战,英勇斗争,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1939年12月,他在延安各界纪念一二·九运动四周年大会上发表演说,指出:“红军同志完成了这么伟大的长征,学生同志在北平发动了这样伟大的救亡运动,两者都是为解放民族和解放人民而斗争,其直接意义都是推动抗日战争。”
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的两首长征诗词《七律·长征》和《清平乐·六盘山》广为流传。不仅在一些书报上发表,还被谱成歌曲,在敌后根据地广为传唱。“红军不怕远征难”“不到长城非好汉”的长征精神给予广大抗日军民极大鼓舞。1941年牺牲的新四军政治部主任袁国平,生前就写有一首《和毛主席长征诗》,表达他坚定乐观的革命精神。毛泽东的长征诗词还对于团结民主人士共同抗战产生积极影响。1938年11月,毛泽东为来延安的爱国民主人士、“七君子”之一的李公朴及夫人题写《清平乐?六盘山》,使中国共产党团结抗战的形象为更多人所了解。
(三)在总结历史经验及开展延安整风运动过程中倡导长征精神,对于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深入人心,实现全党团结和统一,具有重要意义。
长征到达陕北后,面对错综复杂、变化多端的国内外各种矛盾,客观形势的发展,迫切要求全党统一认识,科学分析形势,制定出正确的路线和策略。然而,党内的思想并不统一。迷信马克思主义的本本、迷信共产国际的指示、迷信俄国革命的经验的教条主义思想仍然存在。正是教条主义导致了土地革命战争失败,使红军离开根据地进行长征,在长征结束后又阻碍着党的正确路线策略的制定和执行。为解决这些问题,毛泽东以很大精力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反对“左”倾教条主义错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展延安整风运动。
在此期间,毛泽东多次谈起遵义会议,倡导独立自主、实事求是的长征精神。1938年10月,他在党的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的任务。他在报告中指出:“遵义会议纠正了在第五次反‘围剿’斗争中所犯的‘左’倾机会主义性质的严重的原则错误,团结了党和红军,使得党中央和红军主力胜利地完成了长征,转到了抗日的前进阵地,执行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1939年10月,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总结了党18年的历史经验。他说:“只在到了遵义会议以后,党才彻底地走上了布尔什维克化的道路,奠定了后来战胜张国焘右倾机会主义和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础。”
在强调遵义会议意义的同时,毛泽东也指出继续发扬独立自主、实事求是的长征精神的重要性和紧迫性。1941年9月,他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说:“遵义会议,实际上变更了一条政治路线。过去的路线在遵义会议后,在政治上、军事上、组织上都不能起作用了,但在思想上主观主义的遗毒仍然存在。”1943年11月,他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又重申:“遵义会议只集中解决军事路线,因为中央在长征中,军事领导是中心问题。当时军事领导的解决差不多等于政治路线的解决。一九三七年十二月会议时,由于王明的回国,进攻中央路线,结果中断了遵义会议以后的中央路线。”
在总结历史经验及开展延安整风运动过程中,毛泽东倡导长征精神,使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深入人心,促进了全党的团结和统一。
(四)在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时刻倡导长征精神,对于防止骄傲懈怠情绪,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具有重要意义。
1949年,在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国胜利、迎来新中国诞生的时候,毛泽东仍然保持着战略家的冷静,他清醒地意识到党内因胜利而骄傲、以功臣自居、停顿起来不求进步、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等情绪可能会滋长,而“建设一个新世界”的任务十分艰巨,挑战非常严峻。在历史重大转折关头,他没有忘记艰苦卓绝的长征,又一次从长征精神中找到启迪和力量。这时他所讲的“长征”,已不再局限于历史事件的“长征”,而变成具有长期性、艰巨性的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喻义;已突破原来单纯“长征”所指,增添新的时代内涵,成为具有形象性、开放性和包容性的概念。
3月5日,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两个务必”重要思想,他指出:“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如果这一步也值得骄傲,那是比较渺小的,更值得骄傲的还在后头。在过了几十年之后来看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就会使人们感觉那好像只是一出长剧的一个短小的序幕。剧是必须从序幕开始的,但序幕还不是高潮。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
6月30日,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指出:“党的二十八年是一个长时期,我们仅仅做了一件事,这就是取得了革命战争的基本胜利。这是值得庆祝的,因为这是人民的胜利,因为这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的胜利。但是我们的事情还很多,比如走路,过去的工作只不过是像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残余的敌人尚待我们扫灭。严重的经济建设任务摆在我们面前。我们熟习的东西有些快要闲起来了,我们不熟习的东西正在强迫我们去做。”
在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时候,毛泽东倡导长征精神,是对广大党员十分及时、必要的提醒,起到防止骄傲和懈怠情绪滋生、避免重蹈历史覆辙的作用,使全党继续保持昂扬向上、奋斗进取的精神面貌,去迎接新的历史任务。
(五)新中国成立后倡导长征精神,对于保持共产党人艰苦奋斗政治本色,凝心聚力建设“强大而可亲”的社会主义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后,中华大地呈现出万象更新的局面。同时在党和人民面前,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困难,面临着军事、经济、国际关系、党自身建设等方面严峻的考验。为巩固革命的胜利,应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毛泽东在很多场合讲到长征的历史,大力倡导长征精神。
从积贫积弱到追赶世界先进水平,当有些人信心不足时,毛泽东提起长征精神。1954年10月,他在国防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提出建设一支强大的近代化的革命军队的目标。尽管当时我们的武器装备等还很落后,但他满怀信心地说:“从历史上看,我们的建军目标是能够达到的,我们的事业是有希望的。”他以长征为例,指出:“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不简单的,假定我们这里在地球上对钻一个洞,从美国钻出来,恰好是一万二千五百公里多一点。”
从“破坏旧世界”的革命党到“建设新世界”的执政党,当有些人忘记了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时,毛泽东提起长征精神。1956年11月15日,他在八届二中全会上说:“要勤俭建国,反对铺张浪费,提倡艰苦朴素、同甘共苦。同志们提出,厂长、校长可以住棚子,我看这个法子好,特别是在困难的时候。我们长征路上过草地,根本没有房子,就那么睡,朱总司令走了四十天草地,也是那么睡,都过来了。我们的部队,没有粮食,就吃树皮、树叶。同人民有福共享,有祸同当,这是我们过去干过的,为什么现在不能干呢?只要我们这样干了,就不会脱离群众。”
从熟习的革命战争到不熟习的和平建设,当有些人在问题和困难面前感到束手无策时,毛泽东提起长征精神。1957年1月,他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说:“要想尽一切办法。这个话很好,就是要想尽一切办法解决困难。这个口号应当宣传。我们现在遇到的困难不算很大,有什么了不起呀!比起万里长征,爬雪山过草地,总要好一点吧。长征途中,在过了大渡河以后,究竟怎么走呢?北面统是高山,人口又很少,我们那个时候提出要千方百计克服困难。什么叫千方百计呢?千方者,就是九百九十九方加一方;百计者,就是九十九计加一计。现在你们还没有提出几个方几个计来。各省、中央各部究竟有多少方多少计呀?只要想尽一切办法,困难是可以解决的。”
从凯歌行进的胜利到始料未及的挫折,当有些人陷入悲观和消极时,毛泽东提起长征精神。1961年9月,他在中共中央局第一书记汇报会上谈到“二五”计划后两年补充计划指标时说:“我看现在这样的指标不是悲观的指标,因为只是这两年嘛,是补充计划嘛,就像我们红军在万里长征之后要补充一样。那时候,只留下两万多军队,一方面军只有八千多人。我在一个会上作报告说,留下两万多人,我们更强了,因为我们有了经验。后来果然如此,政策一变,又发展到一百二十万。不要以为现在的情况很坏,达于极点了就好了。”1962年1月,他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说:“土地革命战争曾经取得了很大的胜利,红军发展到三十万人,后来又遭到挫折,经过长征,这三十万人缩小到两万多人,到陕北以后补充了一点,还是不到三万人,就是说,不到三十万人的十分之一。究竟是那三十万人的军队强些,还是这不到三万人的军队强些?我们受了那样大的挫折,吃过那样大的苦头,就得到锻炼,有了经验,纠正了错误路线,恢复了正确路线,所以这不到三万人的军队,比起过去那个三十万人的军队来,要更强些。刘少奇同志在报告里说,最近四年,我们的路线是正确的,成绩是主要的,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犯过一些错误,吃了苦头,有了经验了,因此我们更强了,而不是更弱了。情形正是这样。”
从学习照抄苏联到探索适合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当有些人出现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倾向时,毛泽东提起长征精神。1963年9月,他在会见外宾时说:“我们认识中国,花了几十年时间。中国人不懂中国情况,这怎么行?真正懂得独立自主是从遵义会议开始的,这次会议批判了教条主义。教条主义者说苏联一切都对,不把苏联的经验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个口号就是在延安整风时提出的。这个口号写进了1957年莫斯科宣言,那里面说马列主义普遍真理要与各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外国经验,不管是哪一个国家的,只能供参考。”
新中国成立后,在毛泽东的大力倡导下,长征精神在保持共产党人艰苦奋斗政治本色,凝心聚力建设国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毛泽东倡导长征精神的现实启示
在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大力倡导下,长征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得到传承和发扬,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精神族谱的重要组成部分,鼓舞和激励全党和全国人民在革命和建设中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毛泽东倡导长征精神的思想和实践,对于深化对长征精神的认识,结合新时代新要求弘扬长征精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一)要以长征精神为思想之基,坚定理想信念,始终跟党走。
历史告诉我们,对于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来说,在重要关头和重大挑战面前,只有充分调动精神的力量,才能引领时代,担起历史的重任。“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而精神的力量根本上来自于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奋斗目标,来自于理想信念。“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党和红军几经挫折而不断奋起,历尽苦难而淬火成钢,归根到底在于心中的远大理想和革命信念始终坚定执着,始终闪耀着火热的光芒。”长征精神所坚守的理想信念,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在一个更加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中谋求发展,中国将面对很大困难、挑战、阻力和变数。境外反华势力极尽“唱衰中国”之能事,动摇和扰乱国民信仰。在这种情况下,特别需要用长征精神“筑牢信仰之基、把稳思想之舵、补足精神之钙”,使党员干部从长征精神中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历史必然性、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创新理论的真理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不断增强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不论前方有多少艰难险阻,只要我们坚定理想信念,毫不动摇,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就一定能够攻坚克难,无往而不胜。
(二)要以长征精神为作风之范,保持政治本色,站稳人民立场。
历史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有着无尽的智慧和力量,只有始终相信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之力”“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根本保证,也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长征精神所体现的人民意识,始终是凝聚人心、成就伟业的重要保证。
在新的长征路上,我们党面临着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还存在着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能否继续保持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关系着我们党的性质,也关系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因此,特别需要用长征精神作为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典范,引导党员干部感悟矢志不渝的初心使命,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是为了谁、依靠谁、从哪里走来、要到哪里去,不断增强宗旨意识、使命担当,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永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三)要以长征精神为克难之典,增强信心,百折不挠。
历史告诉我们,党的事业总是在战胜各种困难挑战中前进的。党的百年历史是筚路蓝缕、披荆斩棘、充满艰险的百年。如果没有这种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党就不可能在苦难中铸就辉煌。长征精神所包含的意志勇气,始终是党战胜强大敌人、实现伟大目标的锐利武器。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要时刻准备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在这种情况下,特别需要用红色精神鼓舞全党全国人民的斗志,使党员干部充分认识到“实现伟大的理想,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前进的道路上,“我们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一切贪图安逸、不愿继续艰苦奋斗的想法都是要不得的,一切骄傲自满、不愿继续开拓前进的想法都是要不得的”。
(四)要以长征精神为历史之镜,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行符合中国实际的战略策略,这是我们在生死存亡考验中用血的教训换来的思想成果。“长征走过的道路,不仅翻越了千山万水,而且翻越了把马克思主义当做一成不变的教条的错误思想障碍。长征给我们的根本经验和启示,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定不移走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建设、改革道路。”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能照抄马克思主义的书本,也没有别国的经验可借鉴学习,只能靠我们自己结合实际去探索。这就需要以红色精神为历史之镜,发扬独立自主、实事求是的精神。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好我们自己的事,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唯一正确道路。
(五)要以长征精神为力量之源,团结一致,继续奋斗。
历史告诉我们: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真实生动写照,是凝聚人心、成就伟业的强大精神动力。“长征永远在路上”“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80多年前的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在风雨如晦、惊心动魄中赢得胜利的;80多年后的今天,中国正在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进,这是中国共产党人承担的新的历史使命,进行的新的伟大长征。
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需要发扬长征精神,就是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对党和人民无比忠诚,对革命事业锲而不舍,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持理想信念不动摇,革命意志不涣散,奋斗精神不懈怠;就是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加强全党的团结、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最广泛地为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凝聚智慧和力量;就是要担起历史赋予的使命,紧紧扭住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伟大复兴的总任务不放,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继续把革命前辈开创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大力倡导的长征精神,如同燃烧不熄的精神火炬,照亮了我们继续前行的道路。2019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再次指出:“我们不能忘记党的初心和使命,不能忘记革命理想和革命宗旨,要继续高举革命的旗帜,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新长征再出发的号角已吹响,我们要在新的百年中继续学习和弘扬长征精神,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凝聚起磅礴力量,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执笔人:李颖,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二研究部主任,研究员;王颖,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二研究部毛泽东思想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史研究一处处长、二级巡视员,编审)
图文转载于:党的历史微信公众平台
相关文章
-
民国四大美女,只有一人得善终
-
刘邓大军这个纵队司令员是开国上将,他有一位部下,后成正国级
-
戴笠抗战真实功绩 军统魔头戴笠
-
古代宫刑是怎么实施的?宫刑过程详解(非常的惨无人道)
-
三星堆是埃及人,文化相似/三星堆属于古蜀国
-
巴顿之死:艾森豪威尔为何成了第一嫌疑人?
-
20个历史小段子,看完绝对涨姿势!
-
解密:宋庆龄在瑞士银行给给邓广殷的“秘密遗嘱”
-
因为长得太美,皇帝甘愿舔她的脚,也因为长得太美,她活活被勒死
-
党史|红军长征过草地的路上,为什么插了很多树枝?
-
走进伏羲庙,探索华夏古史传说中的第一代帝王庙
-
朱元璋文字狱之谜 揭露朱元璋时代的文字狱的可怕性
-
当年许世友找他比武,30多年后,许世友请他当南京军区副司令员
-
红土缅怀 | 张鼎丞四次辞官传佳话
-
农民声称自己曾是红军团长,无人相信,司令亲自出面为他证明!
-
唐伯虎点秋香是真的么:民间故事(明小说家冯梦龙虚构)
-
未解之谜:万历皇帝北斗七星葬式揭秘
-
华东野战军12个纵队,哪3个纵队的司令员,后当了大军区司令员
-
【党史天天学】张仲瀚同志《忆新疆》手稿
-
对越反击战,被俘的越军男女士兵,讲述自己的战争遭遇
-
司马光一生坚贞不二 只爱一人的原因解密
-
这一战,红军包围守敌48天,敌人无法突围,11个团长集体投降!
-
古代皇帝被权臣架空时,为什么不直接一刀杀了他?真相原来是这样
-
抗美援朝中,周总理为何被称作总参谋长、总后勤部长和谈判总指挥
-
宁国芦溪瞿氏家族的变迁
-
甘肃馆藏精品丨妆金纱残片
-
千古一秘:“木牛流马”竟是自动机械
-
曹操家族DNA DNA解密曹操家世
-
王龙飞评《过年:华北根据地的民俗改造》︱“有组织地”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