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叶报”和“萝卜字”
革命战争年代,我党我军的新闻工作者,在极端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因地制宜,用各种“土办法”坚持出版发行报刊,为巩固我党的舆论阵地、推动我党新闻宣传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01
1930年12月,蒋介石调集10万兵力,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围剿”。红军在毛泽东、朱德指挥下,诱敌深入,俘国民党总指挥张辉瓒部下9000人。后在东韶地区又将国民党第五十师歼灭一半,余敌纷纷溃退。至此,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次反“围剿”战争取得了胜利。
但如何让更多的红军战士和根据地群众分享这一喜讯却成了难题 ——当时红军的物质条件十分艰苦,连几张普通的纸都没有,更谈不上印刷“战地快讯”了。就在红军负责宣传的同志们苦思办法之际,红四军中有一位名叫郭小才的宣传干事突然从“红叶题诗”这一典故中得到启发。他找来一大摞叶面宽阔的油桐树叶子,用毛笔写上“红军打胜仗、活捉张辉瓒”的新闻内容,并迅速分发到红军各宣传部门中去。各部门立即仿制,不一时制成了“油桐树叶报”分发下去,立即受到当地群众和红军指战员的喜爱,被争相阅读。看到树叶报纸上红军胜利的消息,根据地军民欢欣鼓舞,宣传部门的同志纷纷称赞郭小才精明能干。从此,以树叶为纸的宣传工具在红军中广泛流传开来。令人遗憾的是,这种珍贵的报纸没有留存下来,其创始人郭小才也在第五次反“围剿”战斗中壮烈牺牲了。
02
1940年,为巩固华北与华中两个抗日根据地的联系,加强对冀鲁豫三省边区抗日救亡运动的领导,我党成立了以今濮阳市属各县为主体的冀鲁豫区党委,其中,南乐、清丰、内黄、尚和、卫河、顿丘、高陵等县划为冀鲁豫一地委。冀鲁豫一地委办有一份蜡纸油印的《反扫荡报》。为了醒目起见,《反扫荡报》的文章标题一般选用大字刻写,由于条件艰苦,搞不到质量好的蜡纸版,在印刷到大字标题位置时,蜡纸版往往出现断裂,影响报纸的印刷质量。
为了克服此项困难,负责刻写的柳朝琦积极开动脑筋,在身边寻找“替代品”。他先尝试了用木料、红薯片等材料刻板,可是木料刻板费时费力,红薯片则因黏性太差不易着墨。经过用身边物品的多次试验,他发现白萝卜片刻字既省工省时,印刷效果也较其他物品好。于是开始“大规模”刻制。开始时,柳朝琦把白萝卜片刻字用于单色印刷,后来还尝试着进行套色印刷,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项“研究成果”保障了《反扫荡报》的印刷出版。1941年7月,柳朝琦调冀鲁豫日报社做内勤工作,后改任外勤记者。1943年12月初,柳朝琦在前线采访时壮烈牺牲,年仅22岁。
来源:人民政协报
党史天天学↓↓↓
相关文章
-
今在世女红军103岁,丈夫是开国将军,儿子是武警少将
-
“姑娘”这个词是怎么来的?竟跟女鬼有关,并且是未嫁便死的少女
-
四川都江堰1944年,彼时的灌县生活
-
【党史学习教育】百个瞬间说百年:1969,大规模的三线建设
-
古墓出土一个“啤酒瓶盖”,难道是盗墓贼留的?专家:这可是文物
-
辛亥革命是哪一年?公元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
-
中国历史上的朝贡:收保护费还是好面子?
-
古代中国军事技术落后西方,比想象中晚得多
-
史上最成功的陪嫁丫环,小姐成了嫔妃,她从丫环逆袭成一代贤后
-
难解之谜:为什么诸葛亮会重用张飞疏远关羽?
-
西方人为啥认可千古一帝是杨坚,而不是秦始皇?看完这3点,就懂了
-
朱元璋出身灵异之谜:出生时竟满屋异香不散!
-
古墓中挖出一条"真龙",考古专家表示:龙是真实存在的
-
三百年前的古人,是如何将40吨铁索建在大渡河之上,仅一年就建好
-
康熙是怎么死的 年事已高疾病缠身而亡
-
80个典故,读懂中华文化
-
宋朝以前没棉被,那么古人在冬天是如何御寒的?这里告诉你原因
-
李唐皇室血统之谜 李唐皇室有外野蛮精悍之血?
-
正在阅读:楼兰古国兴衰与环境变迁的考察
-
中国海盗“祖师爷”,改变中国中古时代的政治格局,却鲜为人知
-
明朝太监专权,清朝为何没有?朱元璋弄一块铁牌镇压,顺治搞三块
-
真的有一种“代替本人承认放屁”的职业
-
导致王朝灭亡的皇后,为何被后人误认为是男人?这首唐诗有玄机
-
全国仅湖北有此姓,人数仅300,历史学家当“宝”,男性却想改姓
-
戴笠之死:“杀人恶魔”戴笠死于坠机
-
皇帝帽子前面的“门帘”有什么作用?别小瞧,里面学问挺多的
-
抗日战争时有一“特殊”的部队,首长见到都得敬礼!
-
战争造成的尴尬:开国元帅却娶了开国中将的结发妻子,结果怎样了
-
一场大火烧没了传国玉玺,唐末之后再无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