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件文物“安家”贵州省博物馆
一件文物不仅代表着一段历史,还隐藏着揭示贵州的密码。9月10日,贵州省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在田野调查、文化遗产资源调查中收集的55件文物资料,在贵州省博物馆举行捐赠仪式,代表着包括54件碑帖(石刻)文物拓片藏品和1段“清·盘江桥铁索”在内的文物资料,正式在贵州省博物馆“安家”。
碑帖(石刻)拓片的收藏,是保护、继承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一环。本次捐赠的54张碑帖(石刻)文物拓片藏品,包括修桥(含联)碑记9张,修井碑记3张,修路碑记5张,渡口、码头7张,建筑类15张,墓碑12张,民事1张,其他2张。主要来源于贵州天柱县三门塘和德江县,部分年代可追溯到清嘉庆、道光年间。
长约4米的“清·盘江桥铁索”原为位于贵州省关岭、晴隆二县交界的北盘江渡口处盘江铁索桥部分构件。据记载,盘江铁索桥始建于明崇祯四年,冶大铁链数十条贯于两岸岩石间,全长42米,是古代由黔入滇的必经之处。徐霞客称该桥“望之缥缈,然践之则屹然不动。日过牛马百群,皆负重而趋。”后人曾多次重修,此次捐赠的则是清康熙年间重修时的“铁索”,于2013年北盘江下游马马崖水电站盘江桥抬升保护施工时重见天日。
“碑帖(石刻)拓片之珍贵,在于能清晰完整、准确生动地再现古代书法艺术和绘画艺术的神韵,其所记录的内容都是极其宝贵的历史资料。”贵州省文物保护研究中心主任郭伟表示,将文物拓片以及盘江桥铁索部分构件无偿捐赠给贵州省博物馆,用于丰富和充实博物馆藏品的品种和数量,希望可以通过向社会公开展陈展示,发挥文物藏品应有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研价值。
“保护文物就是传承历史文化与文明。”在郭伟看来,文物的背后,是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所隐藏的意志和精神。所以保护不是目的,利用好文物,让文物活起来,把其内在的精神传下去,才更有意义。让文物说话,讲好贵州故事、讲好中国故事,推动文物保护利用传承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可持续,使文物成为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提高文化自觉的不朽基石。
“博物馆是文物的最好归宿。”贵州省博物馆馆长李飞说,拓片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和科学价值,也是博物馆馆藏的重要部分,建馆68年来,贵博收藏的拓片不到2000张,此次文保中心一次性捐赠了54张,占馆藏拓片的2%。
据了解,今年5月,中宣部、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等9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拓展藏品入藏渠道,健全考古出土文物和执法部门罚没文物移交工作机制,适时开展文物移交专项行动”的要求。此次两家单位在全省率先进行文物移交专项行动,具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今天的捐赠不仅扩充了馆藏,为文物收藏保护树立榜样,同时也是贵州省文旅系统深入学习和践行《指导意见》精神的一次文物移交专项行动。”李飞表示,贵州省博物馆具有全省最好的库房保存条件,一定能够把这批藏品保护好、传承好、研究好、利用好。希望此次捐赠活动能带来榜样效应,多渠道扩充馆藏,讲好贵州故事。
文、图/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赵相康
文字编辑/陆青剑
视觉编辑/赵相康
编审/李缨
相关文章
-
他1938年参军,1961年授衔少将,65岁去老山前线,活了100岁
-
元旦的由来
-
电视剧播放对苏联领导人侮辱性片段,而他的孙女却对此赞不绝口
-
她是大汉贵族的女儿,却因动乱远嫁朝鲜,被称为仙女
-
古代名人学士为何爱去青楼
-
村上春树再谈父亲侵华隐秘史,因此拒绝生育和吃中国菜
-
西进运动:一部对抗与融合交织的活剧(三)
-
周倜分享:甘肃博物馆文物巡礼系列六
-
史海回眸:俄罗斯、乌克兰爱恨交织的千年历史
-
为何现实生活中很少看见死去的麻雀?麻雀的寿命到底有多长?
-
输入法是怎样揭开人们那些绝口不提的秘密?
-
四明山巅,宁波天路,大岚风情
-
徒手抓子弹的中国魔术师:舞台上中弹死亡后,揭开惊人真相
-
在这场“狗咬狗”的战争中,诞生了世界第一门迫击炮和掷弹筒
-
英国科学家二战前用印度士兵做芥子气试验
-
耶路撒冷为什么成为三大宗教的圣城
-
精选|春节有可能过两个?拜年该怎么抱拳?13个关于春节的冷知识,学起来!
-
她16岁被日军抓去,被当做四脚牛做事,一生都在等待一个道歉
-
越南为何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恩将仇报的越南有着怎么样的背景
-
禹城县尧山发现“仙蜕”,本来是考古大发现,却因为意外而毁掉了
-
东京审判时,日本裕仁天皇为了脱罪,还找了两个“替身”
-
中国男人为何娶不到欧洲女孩?有四个历史原因,其中一个很尴尬
-
此战中日军士兵想切腹自杀,长官:拿个十个美军的命来换切腹资格
-
历史上被吊打,现实中喊口号,狂妄的外表下是印度人的“玻璃心”!
-
苏联曾经的二号人物,妻子被流放为何不敢反抗?有不可告人内幕
-
百名民警讲英烈故事:永远的丰碑——杨子荣
-
古人炒菜用猪油还是菜油?猪油:原来我的历史这么悠久
-
《罗马人的故事5:恺撒时代(下)》txt、pdf、mobi、epub下载
-
埋锅造饭成为历史,炊事班将被淘汰?我军未来到底怎么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