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闻 > 历史秘闻 > \

柴荣家庭出身如何 柴荣作为异姓宗族如何登上皇位

后周世宗柴荣在位时间仅五年零六个月,但他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如加强中央集权,增强军事实力,试图统一中国。他整顿内政,疏通汴水,赈济淮南,均定田租,取得了很大成就。他之所以能这样做,究其实与其出身商人并长期行商有关。

后周世宗柴荣是五代时期一位较有作为的政治家,他奠定了后来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统一全国的基础。根据新、旧《五代史》相关本纪的内容,我们只知柴荣很小的时候侍奉圣穆皇后,因而得以经常与后周太祖郭威在一起。由于郭威没有儿子,而柴荣这个人又谨厚可爱,郭威就收他为养子。

然而柴荣自己的家庭出身如何?长期以来,这个问题一直成为困扰学术界的一个谜团。

郭威的圣穆皇后是柴荣的姑姑,因此郭威实际上是收养了自己的内侄为子。柴荣的生身父亲是柴守礼,长期以来一直定居于洛阳。仗着自己与皇家的关系,柴守礼十分恣横,还曾经在市里杀人,洛阳人特别怕他。一些人认为柴守礼固然因为自己是国舅兼皇父的特殊身份和政治地位才敢这样做,但同时也是他地方豪强横行乡里旧态的复发。

柴荣家庭出身如何 柴荣作为异姓宗族如何登上皇位

唐代后期的豪绅大致可分成三种,一种是具有优越政治地位的贵族或官僚,一种是占有大量土地的地主豪强,另一种是拥有大量货币财富或大量动产的富商。柴荣家里的情况属上面的第三种,这是个牟取货币财富为主要目的的富商家庭。因为郭威之妻柴氏嫁给郭威后,曾用大量的金、帛资助郭威,她拥有雄厚的资财,这正是富商拥有财产的特点。柴氏早年要跟郭威结婚,家里父母反对,柴氏自作主张,坚持要嫁给郭威,其父母最后只能同意。在处理家里的财物上,柴氏出嫁时把一半财产给父母,另一半留给自己,掌握着财产的分配权。在当时贵族、官僚、士人家庭和一般农家的女子,女孩子往往在财富和婚姻问题上任人摆布,而柴氏敢作敢为,有见识,掌握家庭财权,拥有特殊地位,看上去这样的家庭很像是商人家庭。柴氏只有一个哥哥,而柴守礼似乎只有一个儿子柴荣,柴守礼会将自己惟一的儿子过继给柴氏,这说明柴氏在家里很有地位。家庭成员内部关系的这种样子,决不会是贵族、官员的家庭,而很有可能是一个富有财产的商人家庭。邢州自古以来多富商,柴氏祖上一直生活在邢州龙冈,至五代时柴家在邢州已生活了好几代,看上去完全是一个世代经商的家庭。

柴荣早年长期经商。《旧五代史》说他"悉心经度,赀用获济",其实就是讲他经商赚了很多钱,满足了郭威需用的资金财物。从《五代史补》等书看,柴荣不仅仅是一般性地从事过经商,而且还是一个精通此道的大商。他曾经与邺中大商颉趺氏一起到江陵贩卖茶叶。半路上两人碰到了一个王处士,遂让他看相。王处士说柴荣有当皇帝的相,柴荣认为王处士无非在吹牛。他与颉趺氏喝酒时说:"王处士认为我能当皇帝,如果真的当了,你想要什么官?"颉趺氏说:"我已经做了三十年的商贾,常常来往京洛,一直见到税收官坐而获利,每天输纳进去的税收,可以和商贾数月所赚的利润相匹敌,我内心十分羡慕这个官职。如果你能做皇帝,我想要做个京洛税官。"这个故事发生的时候柴荣估计在二十岁上下,而邺中大商颉趺氏起码有五十左右了。两人年龄差别很大,而文中两人的地位好像十分平等,所以柴荣在这里不可能是颉趺氏的从属,而是两个同路到产茶区收购茶叶的商人。颉趺氏是个年高多财的大商,柴荣能与他一起经商,其经营的规模当与其相仿。

柴荣家庭出身如何 柴荣作为异姓宗族如何登上皇位

一些专家推断,柴荣约在十五六岁时就开始经商,协助或参加了姑母的经商活动,至其26岁那年出任军职,柴荣的经商生涯持续了约十年左右。柴荣的经商其实是柴氏家族世代业商的延续。

正由于柴荣出身于商人,活动区域很广,接触社会各个方面比较广泛,对政治、军事、经济形势变化十分敏感。他的行商经历对他认识社会,体察民间疾苦,了解吏治腐败以及增长实际才干,都起到了相当大的积极作用。

周世宗柴荣怎么继承的皇位?

柴荣作为异姓宗族如何登上皇位

后周太祖郭威(904年-954年),邢州尧山(今河北隆尧)人,五代时期后周王朝建立者,951年-;954年在位。

郭威在收拾中原残局不久,在位仅三年就死去,庙号太祖。因为无后,所以指名皇后柴氏兄柴守礼的儿子柴荣继承皇位。如此这般,柴荣就登上了后周第二代皇帝的宝座。柴荣的姑姑当年看到外号叫"郭雀儿" 的年轻将校郭威英姿飒爽,一见钟情,不顾家人反对执意嫁给郭威。这个故事被后世编成戏曲在中国家喻户晓,而她也确实没有看错人。因为不但自己一见钟情的男人当了皇帝,而且连自己的侄子也继承了皇位。

只是这个皇位继承用传统逻辑也是解释不了的。虽然已经出现了后唐那样不是真正父子关系,而是收养关系的父子继承的例子,但是那个时候-;-;与汉族不同,姓对沙陀族来说具有何等意义我们暂且不论-;-;即就是养子,也都改姓李了。可是,这个柴荣好像并没有改姓,而是以自己的柴姓即位了。这在儒家政治理论看来,只能是"易姓革命"。但是,从现存史料中看不到后周朝廷就此议论的痕迹。这说明它们几乎完全没有考虑儒家传统的名分论和王权仪礼。

柴守礼在儿子即位后还健在。先做高官,后归隐洛阳,以皇帝老子自居。作为当朝皇帝老子如果遵纪守法做一个良民那也不错,可是这个家伙虽然名字叫"守礼",其实是一个完全不守礼的混账中年人,甚至还犯了杀人罪。连五代第一明君柴荣都为解决这个问题烦恼一时。结果是没有治罪。可是柴荣却因这个决定被后世议论纷纷。不过用现在的常识来看令人惊奇的是,各种议论中认为柴荣" 能赦免亲父,到底是一代明君,是个大孝子!" 的却很多。由此可窥中国传统公私观念之一斑。

自认华北正统政权的北汉趁柴荣即位不久、政权不稳,计划大规模攻打后周。它们借辽军加势,想一口气吃掉后周。后周朝廷内以宰相冯道为首的一些官僚主张固守开封。但是血气方刚的柴荣却亲自率领精锐部队出兵迎击。在山西省高平与敌遭遇, 经过殊死搏斗,柴荣大胜北汉。由于大败,北汉完全失去了进攻中原的元气。后周没有了后顾之忧,可以放心推进南下政策。二十八岁的赵匡胤在这场战争中也荣立大功,被提升为禁军新设的殿前都点检。

柴荣家庭出身如何 柴荣作为异姓宗族如何登上皇位

就在这一年,宰相冯道死去。自从侍奉晋王时代的李存勖以来,虽经数次军事政变和易姓革命,但是冯道却一直在各朝中央政府担任要职。冯道作为一个文化人留下了大量业绩,其中在李嗣源时实施的经书印刷事业, 在学术史上、技术史上都值得大书特书。但是在宋朝欧阳修以及司马光的正统史观确立后,从后唐、后晋、辽、后汉、后周"五朝"算起,李嗣源、李从珂算成唐的异姓,柴荣算做周的异姓,一共"八姓",合计侍奉"十一君" 的冯道,被批判为不守臣下之道,没有大义。近代以来这种基于儒家思想的评价被推翻,流行的善意解释是他为了保护民众,忍辱负重,以图维护社会秩序。但是,不论后世如何评价,自称长乐翁的冯道当在地下笑闻一切。因为在当时,文官的这种生存方式是很普遍的。能在野蛮的军阀们之间游刃有余,一直保持自己的权力和地位的冯道的处世术,实可称乱世偷生的智慧结晶。

高平之战的结果对南北实力关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到此时为止的华北诸王朝都对以太原为首的藩镇军阀以及其背后的辽不能放松警戒,有后顾之忧,所以都基本没有顾及南方的精力。因此,与在继承大唐帝国名义上最大的对手南唐王朝(公元937 年由吴禅让成立)虽然一直保持紧张的敌对关系,但是却没有开战的能力。柴荣排除了北方威胁后,回过头来决心与南唐对决。这个决策的起因是一个叫王朴的官僚的上奏。

王朴上奏说:现在虽然在高平打了胜仗,但是现在立刻向北进军,也不可能取得什么大的战果。还不如先平定军事实力并不太强的南方诸国。如果能把富饶的南方掌握在手中,那么就有了同北方进行持久战的经济实力。为此,应该先讨伐蜀国和南唐。

柴荣亲征南唐取得了胜利,占领了淮水以南的食盐产地。南唐之所以能够繁荣,主要靠的就是食盐的出口。所以,此后后周在经济上也成长为最强的王国。赵匡胤在这场战役中也立了战功, 凯旋后,升进为殿前都点检。殿前军是柴荣创立的禁军精锐部队,都点检为其总司令官。不过,对赵匡胤来说,收获最大的, 也许是在军中结识了一个叫赵普的幕僚。这个赵普以后成为侍奉宋初两代皇帝的名宰相。

亲征南唐以前,柴荣实行了镇压佛教的政策。就是所谓三武一宗之法难(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后周世宗的佛教镇压)中最后的一个。但是,这并不是从教义上视其为邪教,而是整顿经济实力雄厚的佛教教团,吸收其财力充实国库。

在柴荣的英明领导下,长期以来的群雄割据局面开始出现转机。柴荣在亲征南唐取得胜利后,掉转矛头,直指北方的契丹。

目的是收回石敬瑭认贼作父割让给契丹的河北诸州,即所谓燕云十六州。战斗很顺利,但是,天不助周。明君柴荣在征途患病,显德六年(959)六月,年方三十九岁就离开了人世。继承皇位的太子,这时才七岁。

于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出禅让剧开始彩排。剧情为计划拥立禁军最大实权派赵匡胤做皇帝。宋代编纂的史书,无一例外都说赵匡胤自己在被拥戴做皇帝以前根本没有要当皇帝的意思。当然,如果不这样说,赵匡胤就成了篡权者,就失去了当皇帝的大义名分。但是, 我们了解了迄今为止的五代王朝兴亡史后,就知道这出戏的主角赵匡胤如果从来没有参加彩排那是不可能的。舞台设计是名参谋亲弟弟赵匡义和幕僚赵普,但是可以想象的是,指使他们行动的,不是别人,只能是乱世英雄、年轻的禁军总司令官赵匡胤。

显德七年(960)正月元旦,辽军大举南下的紧急军情传到开封。朝廷即刻决定迎击。初三早朝,赵匡胤率领大军出征,夜宿郊外陈桥。当晚深夜,事件发生。军中不知谁开头大喊:"我们没有值得敬仰的主君。我们冒死跟辽打仗到底又能怎样?我们还不如拥立都点检当皇帝!"马上万众呼应,喊声连片。

柴荣家庭出身如何 柴荣作为异姓宗族如何登上皇位

消息即刻传到赵匡义和赵普那里。吵吵闹闹争论一番后,他们让表示坚决拥立的将军们在帐外等着,自己两人进帐叫醒赵匡胤。生来好酒的赵匡胤前晚痛饮,正在酣睡,硬是被叫醒,拥出帐外,已经有人准备好的黄袍立刻就披到了他的身上。与九年前郭威时不同,这次是提前准备好的黄袍。他提了不危害周朝皇族和高官、不抢掠开封的条件后,接受了部下的拥戴。

初四中午,革命军返回开封。提前回朝的心腹已经做好准备, 所以入城没有遇到任何抵抗。赵匡胤家族早已暗地避难到寺庙, 也都平安无事。禅让时,有位翰林学士拿出早已准备好的诏书宣诏。这一连串行动,都是因为吸取了九年前的禅让剧的经验教训, 所以做得极为漂亮。虽然有几个反抗的高官和将军,没有做到完全的无血革命,但是基本上都是按预定计划进行,顺利实现了王朝交替。

赵匡胤即位后,定国号为"宋"。因为他在做殿前都点检的同时,还是归德军节度使,而归德军驻屯地为春秋时代宋国故地。按说他用自己家系的"赵"也没有问题,却选用了"宋", 可能跟宋是殷朝遗民之国有一定关系。他父亲的名字就叫"弘殷(弘扬殷)"。毋庸赘言,殷朝为周朝以前的王朝。从李存勖开始的"模仿从前的伟大王朝"战术,到此登峰造极,已经上溯到殷朝了。不过在此多说一句,为了避讳"弘殷",宋朝一直把殷称作"商"。

赵匡胤即位后立刻发布了一连串有关新王朝成立的布告。首先进行的是向天地神报告。这是历代王朝的天子基于自己是接受天命统治地上的天子这种儒教的礼仪,哪怕实际上是用军事政变夺取权力的。不过,正因为是政变篡权的,所以为了收买民心, 才更必须这样做。新王朝的德为火德。

如此这般,持续三百一十六年的长命王朝的历史由此开始。此时为新年号建隆元年正月。以下,本书为了对宋朝的皇帝们表示敬意,不用本名,皆用他们的庙号。赵匡胤往后也全都改称太祖。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