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闻 > 历史秘闻 > \

历史上谁称得上“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

原标题:历史上谁称得上“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

“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这句话是诸葛亮对于姜维的评价,主要意思是说姜维是个在内能打理政务,在外能带兵打仗的英雄人物。

对于历史上谁称得上“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这里要讲的是心学大师王阳明。

历史上谁称得上“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

5岁才说话,语出惊人

王阳明出生前,他的祖母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到天神下凡,天神怀中抱着一名婴儿,天神将婴儿交给祖母。王阳明跟当时一般的小孩不同,他直到5岁才开口说话,可他开口说的第一句话却惊艳众人。若是现代,有孩子五岁还不会说话,他的父母早就带去寻医问药了。

王阳明会说话后,他常诵读未学过的文章。祖父询问,才知是自己平时读书时被孙子记在心里了。王阳明十一岁时,祖父王伦带着王阳明一同北上,在金山寺发生了一件让人难忘的事。

金山寺是一处名胜,古人登高临水常会吟诗作对。王伦见美好风景,却想不出好的诗句。王阳明当即代替祖父作出一首七绝:“金山一点大如拳,打破维扬水底天。醉倚妙高台上月,玉萧吹彻洞龙眠。”诗句境界开阔,让人难以相信是一位十一岁孩子所作。王阳明惊呆众人,现场的宾客随即让他再赋诗一首,王阳明不解思索地脱口而出:“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若人有天眼大如天,还见山小月更阔。”

历史上谁称得上“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

上学后便开始思考人生

王阳明到达京师后便开始上学。小王同学可不是个乖孩子,他喜欢舞刀弄枪,父亲常因他的性格而感到不安。

王阳明读书时好静坐,他静坐时在思考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从私塾里发生的一件事,我们可以知道小王同学思考的问题不简单。

他问老师:“何为第一等事?”老师的回答是:“惟读书登第尔。”对于老师的回答,小王同学不太满意,他说:“登第并非第一等事,读书学圣贤方为第一等事。”

我们从老师的回答中可以知道,当时社会许多人的人生目标是入仕为官。可是王阳明并不觉得入仕为官是自己人生的第一要事。从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出当别的小孩还在想着玩耍时,年幼的王阳明已经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了。

父亲得知这件事后,不禁失笑,他对儿子说:“你是想做圣贤吗?”

历史上谁称得上“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

独自外出游历

王阳明十五岁时,父亲发现他失踪了。原来他独自去居庸关了,其实,他一直渴望能驰骋沙场。王阳明到达了蒙古族的部落,跟那里的人成为好朋友,还跟他们比赛射箭和骑马。在那里生活了一个月时间,王阳明才收拾行李回家。回到家后,王阳明跟父亲讲述了这段时间的经历,他的所见所闻。

历史上谁称得上“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

酷爱读书,沉迷兵书

据《孝宗实录》记载,弘治十年(1497)边境被掠,明孝宗与朝廷官员调动各方资源紧急备战,明朝当时最缺的就是善于作战的将才。在这样的形势下,王阳明知道读兵书,研究兵法迫在眉睫。他拿起了各种兵书,认真研学。我们还能看到这样的情形:宴会期间,王阳明拿起果核排兵布阵,模拟打仗现场。

明朝对于武举并不重视,武举提拔出来的人缺乏战略和统御的技能。王阳明知道研学兵书是重中之重。正是这段时间对行军打仗战略的研究,为王阳明后来平叛打下了基础。

历史上谁称得上“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

刘瑾乱政,王阳明因一封奏疏招来牢狱之灾

弘治十二年(1499年),28岁的王阳明中进士,第二年,他开始了人生的第一份正式工作,担任刑部云南清吏司主事。弘治十四年(1501年),王阳明奉命审理江淮一带的刑事案件,王阳明办事能力极强,为许多冤假错案平反。

刘瑾原来是一名普通的宦官,深得朱厚照的喜爱。朱厚照登基后,刘瑾担任司礼监。明代没有宰相这个职位,但是,当内阁或司礼监中出现强势的人物,那么这个人就如同实际上的宰相。

刘瑾初任司礼监,当务之急就是立威。当时,戴铣等人上疏言事,刘瑾立马派锦衣卫将戴铣押至北京问罪。就在此时,王阳明却呈上了一份为戴铣等人辩解的奏疏。正是这封奏疏招来了灭顶之灾,他与几位一同求情的同事被投入诏狱。

突然而至的牢狱之灾,让王阳明陷入了消沉。不久后,王阳明被廷杖。被廷杖后的王阳明被派去贵州龙场驿任职。王阳明带着伤痛离京。别以为刘瑾会轻易放过王阳明,其实,他暗中派人追杀王阳明。

王阳明逃到一处河边,他灵机一动,将自己的衣物扔到河里,然后潜伏在小船下面。当锦衣卫追到河边,见王阳明的衣物浮于水面,以为他已溺水而亡,便回去复命。

在去贵州的途中,王阳明顺路去看老爸,他还跟老爸说不想去贵州上任。老爸认为不管怎样贵州还是要去的,王阳明听从老爸的意见去龙场驿上任。

历史上谁称得上“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

龙场驿上任

正德三年(1508年),王阳明到达龙场驿。虽然已做好心理准备,可是当他看到龙场驿现场时,王阳明惊呆了。那里人迹罕至,到这样的地方任职如同流放。王阳明与随从开始了安居工程—修建房屋。

在龙场驿居住的都是少数民族,他们住的不是房子,而是山洞。王阳明在那里既要忍受巨大的精神折磨,还要应付水土不服而招致的病痛。王阳明环顾四周,他想自己从前还过着舒适的生活,现如今竟落得如此境地。

历史上谁称得上“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

人往往在经历了大灾大难以后才会觉醒。王阳明独自呆在山洞中面壁打坐。这次独处,让他幡然醒悟,看人看事的眼光也发生了变化。

他改变以往的状态,还开始了关于心学的讲学。刚开始并没有人来听他的课,后来听课的人越来越多,王阳明也因此声名大噪。他很快赢得了当地土著的好感,一些游学的人也远道而来拜访他。

三年的龙场驿生活,让王阳明脱胎换骨。正德四年(1509年)十二月,王阳明升任吉安府庐陵县知县。这让他十分意外,原以为自己将来会死于龙场,没想到会升迁。

历史上谁称得上“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

宁王朱宸濠叛变

在一次与宁王的谈话中,王阳明深知宁王必将谋反。王阳明便安排冀元亨到宁王府暗中观察宁王的举动。

根据《明儒学案》的记载,宁王向王阳明请教学问,王阳明派弟子冀元亨到宁王府讲学。冀元亨到达宁王府后,宁王大谈王霸之略,冀元亨只好装作糊涂,只谈学术。

正德十四年(1519年)六月十四日,宁王谋反。这天,江西各级长官来到宁王府。宁王知道,机会来了。

刚抵达丰城的王阳明,得知宁王叛变的消息,立即调转方向,驶向吉安。抵达临江府后,便与临江知府商议应对之策。

据《年谱》记载,王阳明认为当务之急便是拖慢宁王的进程。于是他便派人散布虚假情报,让宁王相信朝廷对此早有防备。王阳明还伪造了一些书信,涉及招降和投诚之事。

这些策略,成功地拖慢了宁王的进度,宁王在这些情报上花费了不少时间。当他得知情报的真假后,为时已晚。

历史上谁称得上“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

正德十四年(1519年)七月初三,宁王带着六万兵马欲下南京。

根据《明史》记载,王阳明当时已带领八万兵马出兵南昌,并很快攻克南昌。而此时的宁王却未能攻下安庆,得知南昌被攻,宁王决定返回南昌。

其实,王阳明早有应对之策。宁王的前锋不久便溃败,宁王想尽办法征调其他地方的守军。王阳明兵分两路,趁机收复九江和南康。宁王最后在鄱阳湖发动总攻,当时的明军有些招架不住。宁王退守后,部队士气低落,此时明军杀到,宁王被捕。

历史上谁称得上“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

从王阳明平定宁王叛乱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出,王阳明是个深谋远虑之人,他的行军用兵之策都用得恰到好处。王阳明就是这样一个文武双全之人,他创立的心学对人类的发展意义重大。

对于历史上谁称得上“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这个问题,各位亲们有什么看法,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哦。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