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盔甲为何多是黑色和红色,给盔甲刷漆真能提高防御力吗?
编者按:一些甲胄爱好者可能会发现了这样一个现象,日本保存下来的不少古代盔甲不是黑色就是红色。而在中国的古文献中,盔甲也有很明显的的红黑色。比如出现过,玄犀甲和朱犀甲,即黑色和红色皮甲。这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盔甲往往是红黑色呢?
解释这个问题之前,要先说一个看似与盔甲无关的东西——漆。本文所说的漆,不是现代所使用的各种油漆,而是过去被称为土漆或者生漆的天然漆。这种天然漆是从一种被称为漆树的树木上割取的。
▲生漆漆液
这种树木分布很广,在中国除了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和新疆外,其余省区均栽培;不仅是在中国,漆树在朝鲜和日本等国也有分布。虽然刚割取的漆液呈乳白色粘稠状,但是在接触空气后,因为氧化,漆会导致颜色慢慢变深,最后成为栗壳色。因为生漆氧化后色泽比较深,往里面加入别的颜料也不明显,所以不少漆器不是黑色就是红色。而根据出土文物显示,东方传统的盔甲,特别是皮甲,是要上漆的。
除了日本现存盔甲以外,在中国发现的相关实物或者雕塑,大多如此。比如在兵马俑坑出土时,身上还带颜色的兵马俑,盔甲也是以黑色居多。除此以外,1979年湖北随县曾候乙墓出土的数十领皮甲(有楚甲和吴甲两种类型的皮甲和防护战马的马用皮甲),虽然只剩下了痕迹,但是根据皮甲上面的漆壳可以分辨出,这些皮甲表面上的所涂的漆大部分是黑漆。除了雕塑外,韩国发现的唐代盔甲甲片也是黑色的。
▲韩国发现的唐代皮甲
而古代盔甲成本很高,以至于早期只有车兵有全装重甲(曾侯乙墓盔甲疑似给车兵或者高级军官使用)。这其中漆的使用,也是导致盔甲很贵的一个重要原因。
▲兵马俑
对于漆树来说,要生长七年之后才可以进行第一次割漆,而且漆树每割十天就要歇十天,当每次割漆的时候不是想象中的割开就有漆液流出,得等十分钟以上,漆才从割破的树皮中慢慢渗出来。更严重的是漆液的流量非常少,以至于有‘百里千刀一两漆’的说法,漆农们得走上一百里路,在漆树上割一千刀(几百棵)才能得到一两漆,虽然说法夸张但是也生动的说明了生漆的产量之低和价值之珍贵。
最坑的是,一棵漆树割一年漆,要缓两年,漆树不能一直割,否则会导致漆树因树皮割划过多死掉。(即使现在一套大漆家具的价格也让人惊掉下巴)
诚然,在战场上,黑红这两种颜色给人一种肃杀的气氛。那么古人给甲上漆只是为了好看吗?虽然上过大漆的盔甲,外表美观又有一种肃穆感,但是给甲上漆可不只是为了好看,给盔甲上漆也有助于提高盔甲的防御性能。
▲曾侯乙墓盔甲复原
比如在坊间流传这样一个冷知识:日本盔甲的一大特色是涂上一层厚厚漆。这种给盔甲上漆工艺有这样的一个好处,在基层是炼革材质时,可以降低17%的锐器侵彻深度。在基层是0.8mm软钢板情况下,可以降低8%侵彻深度。基本上,可以把致命伤降低成皮肉伤。
▲日本盔甲
那么,上漆工艺真的有这么神吗?中国古代那些盔甲有厚厚的大漆是不是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毕竟如果光是为了美观或者防水,只需要薄薄一层就可以了,用不着刷两三毫米厚的大漆。对此,冷兵器研究所曾经也发过《手工达人耗时2年复原东周皮甲,提高盔甲防御力竟靠神秘工艺?》一文,提过给盔甲上漆有利于提高防护性能。
▲盔甲压制
大漆有何独到地方,能提高盔甲的防护能力呢?这是因为大漆的漆液的主要成份是漆酚,其他还有树胶质、氮、水分及微量的挥发酸等。漆酚的分子结构,使得漆酚具有芳香族和脂肪族的双重特性,在漆酶的催化氧化作用下形成漆酚多聚体,再加上长侧链的氧化聚合反应,而形成网状立体结构。
▲分子结构图
这种结构除了使漆膜光泽明亮,亮度典雅、附著力强以外,也使得大漆的漆膜具有优异的物理机械性能——坚硬,(漆膜的硬度达0.65-0.89漆膜值/玻璃值)。哪怕是现代,一般在鉴别大漆家具的时候,除了闻味,还有就是拿硬物划一下。
▲漆木吨
这样厚厚的大漆,涂在在盔甲外面,就像贴了一层硬化膜一样。所以真实的皮甲可不是影视剧中那种一层软皮子。真实的皮甲(非游牧区)的制作流程则是这样的:先塑形,然后翻范,之后进行焙烧(60°C~70°C温度加热)、浇注模具再进行修整和配套。经过这一系列工序之后,再夹入皮料。然后进行高温处理,把那些皮料压制成甲片,最后打开模具,把甲片取出修整上漆。
▲唐代皮甲甲片
本来加热压制后的甲片已经很坚硬了(曾有国外小哥用60磅长弓射击一件只是经过普通处理、没有上漆的皮甲,结果13米距离没有射穿),再刷上大漆之后的甲片硬度更大,这样穿戴者才有信心去面对战场上的刀枪箭矢。
▲六十磅长弓13米射击皮甲的效果
参考资料
中国古代铠甲材质研究石宇-《南京艺术学院》-2007
怎样了解生漆的性能李子明-《中国生漆》-
中国髹漆工艺溯源-《中国生漆》2008年01期-
二十世纪以来春秋时期甲胄研究综述王冰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甘肃兰州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双尾猫,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文章
-
二战时苏联和德国打了好几年,为何法国却仅撑了一个多月
-
偷袭珍珠港|太平洋上的惊天豪赌
-
这场战争被誉为英国波澜壮阔的史诗,其实就是一群村长的械斗
-
蒙元为控制高丽,下嫁公主,最后一位终于嫁给爱情
-
一枚金印玺,让善于辩解的日本人再也无法反驳?
-
红楼梦:为何贾琏对贾环如此厌恶?和一个女人有关
-
历史上的今天——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
-
三次灭国又复国,慕容复的祖先为啥这么牛?
-
美国武器依赖中国稀土,中国如果断供会怎样?
-
《大秦帝国之天下》开放探班张鲁一段奕宏邂逅历史传奇
-
这位日本老太太靠捡面包屑度日,却给中国贫困学生捐款20多年
-
[图文]历任日本天皇大多未能善终
-
历史|征服全世界,茶叶竟然是最大赢家
-
特殊的家庭,铸就唯一的尼采
-
斯大林死后,他的女儿叛逃美国,这位苏联公主却在异国受尽冷眼!
-
美国对日宣战为什么只有她反对?11万日侨为何没名字而只有号码?
-
一艘小船,这样诞生一个大党!
-
56岁雅子皇后重回颜值巅峰,原来优雅老去才是最美的
-
平凉庙庄发现一个“怪”灯,专家经过研究,终于发现神奇之处
-
孙恪勤:欧洲的“老本”为何吃不下去了
-
“博物馆之城”应该怎样建?重视人的感受与需求
-
[图文]二战后德国约9000名纳粹战犯逃到南美
-
为什么日本人也嫌弃东条英机?
-
损失巨大!中国2800亿大单被土耳其取消,军迷怒吼:太欺负人了
-
关羽和徐晃的两次交战是什么时候?结局是谁赢的
-
职场上,有头脑的人和上司相处,惯用这几种方式
-
一代战神秦琼的成名经历:一生转战南北大战200余次
-
【新时代赣鄱先锋】陈隆梅:平凡中的真诚奉献
-
2018年,日本最大天皇陵,挖出中国晋代文物,墓主人是中国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