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庙庄发现一个“怪”灯,专家经过研究,终于发现神奇之处
从“火”到“灯”,古人为了解决照明问题,确实走过了不少的弯路,但具体什么时候开始有灯,已经很难考证了;但是有一点可以确认,那就是古代的“灯”都不便携带,无法满足人们在长途迁徙过程中对“光”的需求;直到战国时期,一种“行灯”横空出世,完美地解决了这个难题;千年之后,考古专家们就在一座古墓中发现这件“行灯”。下面就让小编给您揭秘这个“行灯”的神奇之处。
这座古墓位于甘肃省平凉的庙庄,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考古专家们在庙庄陆续发现了许多古墓,其中以战国时期的古墓居多,辅以少量的商周墓葬。于是,庙庄这一片被确定为战国墓遗址。在后续几十年的考古发现中,也不断有文物出土,但是相对来说价值都不高。
1999年,考古专家们终于有了令人欣喜的收获,在一座秦墓中,人们发现了一件造型奇特的青铜器。一开始专家们也不清楚它是干什么的,后来经过深入的研究,确定这是一件青铜行灯,而且还是个“神灯”,那么它到底神奇在哪里呢?
如果小编不说这是一件青铜行灯,也许很多读者都会以为是一件盛食物的器具,因为从外表上来看,它和战国时期出土的青铜灯大相径庭。这件“行灯”外观似鼎,有三足;整体由三部分构成,上部是圆形的鼎盖,盖面上圆銎,并且对称状分布两个鸭首;中间是两个中部为半圆弧形的支架(注意它不是直的,图片拍摄受视角的影响),长约13.5厘米;支架下端通过铜销铰链与两个鼎耳相连,使其可以灵活自如的收起和落下;下部是圆形鼎身,口径为11.3厘米,虽然没有华丽的纹饰,但是整体可见十分的精巧。
这件青铜行灯就是两千多年前的“移动电灯”,方便人们在外出途中照亮。圆形的鼎身用于盛装燃料,上面的鼎盖则为燃具。不用的时候,支架收起合成一圆,刚好可以扣在鼎盖上,再旋转鼎盖用鸭首压住;使用的时候旋转鼎盖,支架就从鸭首下释放出来,将支架立起,两头合一插入到鼎盖的圆銎内即可,然后再将燃料倒入鼎盖。
这样巧夺天工的设计,既兼顾了科学性,又考虑到了实用性,每一部分的构造都巧妙至极,尤其是鼎身的密封性,保证了在长途迁徙的颠簸中燃料不会洒出;两千多年过去了,直到现在,这件灯具依然收合自如,密封性也和当初一样的出色。这就是它的神奇之处,完美地解决了人们出行时对“光”的需求。面对这件“神灯”,专家们对古人无穷的智慧赞叹不已,之后将其命名为“鼎形铜行灯”,收藏在甘肃省博物馆中。
如今,几千年过去了,它的灯体上,仿佛余温尚存,它默默地向人们讲述着曾经在黑夜里发生的故事。虽然它已经走下了历史的舞台,被电灯所替代,但是它做为光的使者,智慧的代表,是需要我们去铭记与讴歌的。
相关文章
-
揭秘:1944年冈村宁次为何要大举进攻重庆?
-
美军找到拉登后,本来可以轻松活捉并审判他,为何却直接击杀
-
这个日本战犯越狱后没饭吃,再次被抓后,一口气吃了5张大饼
-
西媒盘点:历史不该遗忘的七位女数学家
-
中越战争,为何解放军捷报连连,邓小平却不让报道?秘书道出原因
-
上甘岭66周年:志愿军前赴后继与敌同归于尽,打败强大美军
-
中越战争,为何许世友要血洗凉山?看看被越军俘虏的我军战士的下场,就知道了
-
空有小聪明,缺少大智慧,晴雯如何将一手好牌打个稀烂?
-
王龙溪对日本思想界有何影响?
-
历史上的今天·1月4日
-
军官培养走后门、靠关系!英国皇家海军为何还能称雄大洋?
-
诺门罕之战:苏联与日本的草原血战
-
史上最出名的“摸金校尉”,打开古墓后空手而归,却留下千古奇书
-
[图文]二战谜中谜:巴顿因口无遮拦令德国人中计
-
之前的乱世,出现的文化大师不多,为何民国出现那么多文化大师
-
60年代屡被击落的U2侦察机在非洲美国称遭到肌肉发射的火箭袭击
-
亚洲永远之痛,2个文明被穆斯林毁掉,三分之一土地被俄罗斯占领
-
二战时,希特勒为何注重军服的设计?其实没我们想的那么简单!
-
77年前的今天,苏联在莫斯科反攻,朱可夫一战成“神”
-
二战时期的德国,军事装备部资料
-
民国四大美女与扮演她们的当代女明星,你觉得谁最美?!
-
鸣梁海峡之战:必死之战为何能反败为胜
-
非洲有个矮人国,身高只有1米3,喝露水吃白蚁,被称作最后的猎人
-
最尴尬的盗版八国集团,成立二十年毫无存在感,仅有一国实力较强
-
[图文]德国人发明机枪交叉 一天两万名官兵丧生
-
史上一项黑科技发明,因太过离奇古怪,被教科书无情删除
-
C度之大,超乎想象!
-
古代的人为啥吃完饭后,扔下银子就走,难道就不怕给少了么?
-
[图文]广东军阀陈济棠为红军长征“让道”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