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闻 > 战争史料 > \

诺门罕之战:苏联与日本的草原血战

原标题:诺门罕之战:苏联与日本的草原血战

诺门罕之战:苏联与日本的草原血战

1939年,在新兴的工业强国苏联和远东霸主日本帝国之间爆发了一场大规模冲突。这场边境战争被日本称为诺门罕事件,而被苏联官方称为哈勒欣河战役。众所周知,这场战役以日本惨败而告终。苏军指挥官朱可夫自此声名鹊起,并被最高统帅斯大林授予苏联英雄勋章。而日军第23师团师团长小松原因此败饱受指责,在战役结束一年后郁郁而终。所以,诺门坎也被认为是苏联强大工业实力对日本军部的一次吊打。

然而,伴随着苏联的解体,关于哈勒欣河战役的更多细节被披露出来。人们惊讶的发现,苏联军队获得胜利的过程并不像是官方宣扬的那么轻松。

冲突爆发

诺门罕之战:苏联与日本的草原血战

诺门罕就位于满洲 蒙古与西伯利亚的交界处

诺门罕地处内蒙与外蒙交界处,蒙古语意为“高贵的汗”。1734年,清朝在这处南接锡林郭勒、东望兴安岭、地处蒙古高原通向东北地区的交通要隘上设立卡伦哨所,归属呼伦贝尔衙门管辖。1921年,蒙古宣布独立之后,诺门罕成为划分内蒙和外蒙的边界线。

918事变后,日本全面占领东北,并接管了随后建立的伪满政权的边境防务。与伪满相邻的政权中,最大的就是苏联。苏联当时在远东地区拥有驻军23万多人、650辆坦克和500架飞机。为应付他们而组建的关东军,则只有5万人和80架飞机。日军参谋本部希望在东北的兵力和飞机数量,都达到远东苏军的80%。所以疯狂向东北增兵,同时加强了伪满和苏联边境的管控。蒙古和伪满的边境局势自此日益紧张。

诺门罕之战:苏联与日本的草原血战

日本关东军一直有入侵苏联的北进计划

1938年的张鼓峰事件后,苏日的下一次冲突也箭在弦上。苏联第57特别军奉命开进蒙古,增加对关东军的压力。同年,关东军第23师团进驻海拉尔,承担起伪满西部国境的防御。从双方的兵力部署上来看,苏军抽调了远东苏军中的精干力量,并已基本实现了军事装备的现代化。军中不乏强大的装甲部队和摩托化部队。而日军师团还以传统步兵为主,装备较差。不要说和对面的第57特别军相比,就算跟关东军的精锐部队相比也颇为逊色。

从双方的战前准备就能看出,日军参谋本部在估计敌情时过于轻视对手。这也符合日本陆军一贯重视精神力量而蔑视技术装备的传统。日军通常的习惯是在师团内只保留基本兵力,一直到正式开战前,甚至在开战后才以特别支队或是加强师的形式组建混编单位。所以,日军往往会缺乏联合作战经验,对团和旅一级不同兵种的配合感到陌生。反观苏联,从建军时起就注重各兵种联合训练。这方面的差距,最终决定了诺门罕战役的胜负。

诺门罕之战:苏联与日本的草原血战

日军在诺门罕附近的部署主要是传统步兵

当然,冲突的真正爆发还是需要一些意外事件来帮忙。虽然清朝在各部管辖的土地间都划清了明确界限,但牧民放牧时仍然经常越界。即使蒙古宣布独立,游牧民仍然依照从旧习俗游走在跨越诺门罕的边界两端。这原本是斯通见惯的常态,但在苏日关系紧张的大背景下却成为了大战导火索。

1939年5月4日,一小队蒙古骑兵越过边境牧马,遭到伪满兴安警备军驱逐追赶。随后蒙古国出动一个排攻击伪满在边境的哨所。日军立即介入,苏联又按照《苏蒙友好合作条约》出兵支援蒙古,双方随即大打出手。

在战场上驰骋的苏军T-26坦克

在这段时间里,苏军已经完成了绝对优势兵力的集结。在前线总共有4个狙击兵师、2个骑兵师、7个坦克旅和3个炮兵师。日军方面在第23师团外,仅增加了第7师团的森田旅团作为战役预备队。不仅如此,苏军还配备了超过800架战斗机和轰炸机,而日军同时期在前线仅有400架作战飞机。

诺门罕之战:苏联与日本的草原血战

日军装备的95式坦克

8月20日,朱可夫下令苏军对哈勒欣河以东的日军进行全线攻击。这是华沙战役结束以来,苏联最大规模的诸兵种联合作战。大规模炮击和航空轰炸过后,装甲部队引导步兵部队对日军阵地发起突击。这种作战模式,就是后来二战中使用的大纵深作战的雏形。以正面牵制日军主力,南北两翼部队迂回合围日军。

诺门罕之战:苏联与日本的草原血战

诺门罕战场上的蒙古人民军士兵

在苏联占压倒性优势和兵力和火力面前,第23师团的抵抗显得软弱无力。由于伪满部队的提前崩溃,主要战斗实际是围绕日军据守的几个高地展开的。如在进攻日军井置部队据守高地时,苏军对800人的日军集结了超过数千人的规模,其中不乏212空降兵旅、第9装甲旅这样的精锐部队,仅24日一天,日军部队就死伤300余人,丧失了战斗能力。

诺门罕之战:苏联与日本的草原血战

协助日军作战的满洲国炮兵

但跟苏联官方渲染的一往无前相比,战场形势其实相当混乱。为了对付日军工事,苏联出动喷火坦克抵近攻击,日军则组织士兵携带集束手榴弹企图进行破坏。虽然效率不高,但也能摧毁部分苏军装甲车辆。苏军本身也时常犯错。如第602狙击兵连,就将自家的BT-7快速坦克误认为日军的九五式坦克。一口气击毁了BT-7坦克7辆,还杀死了21名苏军坦克兵。

诺门罕之战:苏联与日本的草原血战

被自己人误认为日军坦克的BT-7

但总的来说,苏联的强大实力和联合作战水平保证了兵团推进速度。8月25日,针对小松原师团的合围已经达成,日军只能下令强行突围。但到8月27日,小松原师团的突围就宣告失败,只有少数部队得以顺利脱离战场。

诺门罕之战:苏联与日本的草原血战

正在检查被击落日军飞机的苏联士兵

半个世纪后的解读

诺门罕之战:苏联与日本的草原血战

苏军参谋长谢钦 蒙古人民共和国元帅乔巴山和朱可夫

在诺门罕激战时,苏德快速缔结了互不侵犯条约。苏联急于结束在东方的战争,转而准备在东欧建立自己的卫星国体系。在此背景下,苏日双方在9月16日也签署了停战协议,保持双方现有战线不再变更。

诺门罕之战:苏联与日本的草原血战

被苏军俘虏的日本士兵

朱可夫在作战期间给莫斯科的报告,宣布杀死了52-55万日本人和满洲国人。战后,苏军正式宣布的战果为毙伤俘日军60000人。然而,根据日军第6军军医部损失调查表,日军的实际战损为战死7696,受伤8647,失踪1021人。

诺门罕之战:苏联与日本的草原血战

在战车前欢呼的日本士兵

根据苏联解体后的披露档案,苏军在诺门罕的损失为战死9073人,受伤15952人。也就是说,苏军的死伤数量是明显高于日军的。另外,日军损失坦克251辆,苏联损失坦克397辆。苏军的损失依然高于日军。日本损失最重的是炮兵部队,参战82门大小火炮中损失63门,苏军参战370门火炮中仅有61门战损。

诺门罕之战:苏联与日本的草原血战

被日军击毁的苏军装甲汽车

虽然苏军损失较日军略大,但其装甲兵、炮兵和航空兵的联合作战威力也极大震撼了日军。日本陆军参谋本部以诺门罕之败为契机,开始大力推动装甲部队和防空兵部队的建设。

另一方面,诺门罕之战的胜利给予了苏联统帅部充分信心。这支经历工业化改造军队,被认为完全可以胜任高强度的现代战争。大清洗的洗礼,也让这支军队已经蜕变为一支政治可靠的强硬队伍。

基于苏军的优异表现,斯大林开始考虑他的下一个对手,北方的沙俄余孽--芬兰。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