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闻 > 战争史料 > \

阿来细读杜诗里的草堂营建史

原标题:阿来细读杜诗里的草堂营建史

阿来细读杜诗里的草堂营建史

阿来细读杜诗里的草堂营建史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肖姗姗 成博

3月19日下午,由川观新闻、封面新闻、上行文化联合主办的“杜甫 成都 诗——阿来系列讲座”第二讲在川报集团西部文化产业中心阿来书房开讲。本次讲座,阿来以“营建草堂——从《卜居》到《堂成》”为主题,将杜甫草堂从无到有的经过娓娓道来。

阿来从杜甫讲述草堂选址的《卜居》讲起,讲到记载修建草堂经费来源的《王十五司马弟出郭相访兼遗营草堂资》、园林构造的《萧八明府堤处觅桃栽》《凭何十一少府邕觅桤木栽》、讨要生活用具的《又于韦处乞大邑瓷碗》,再到草堂初步完成的《堂成》。

构建房屋,第一就是选址。杜甫为此写下《卜居》。阿来说,当时杜甫寄居在城西浣花溪畔的古草堂寺,选择地址自然就从日渐熟悉日渐亲切的浣花溪畔开始。果然,地址就选在寄居寺院不远的浣花溪畔:“浣花溪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已知出郭少尘事,更有澄江销客愁。”阿来说,一个弃官而去的布衣,不需要住在城里朝九晚五。更兼这里江流萦回清溪,对一个面山临水时写过动人诗篇的诗人来说,真是一个再好不过的地方了。

就在杜甫得到一块地、准备开始修造草堂的时候,有人送钱来了。阿来讲的第二首《王十五司马弟出郭相访兼遗营草堂资》就是写送钱的事。“杜甫的表弟出城来看望杜甫一家,并送来修筑草堂的钱,‘忧我营茅栋,携钱过野桥’。盼着钱来的杜甫早就在江边等着了,所以表弟还在江那边就被他望见了,看着他一步一步从桥上走了过来。”阿来直言,写诗需要想象,读诗也需要一点想象。有了想象,诗中的场景才能生动活泛起来。

有了钱,就可以开工了。阿来说,杜甫开建草堂,同时也是在构筑一个园子。钱都花在草堂的构筑上,营造这个园子的其他材料就只有向当地的旧友新识寻求帮助了。于是,杜甫去讨要桃树苗,要在园中种一片桃树。杜甫写诗《萧八明府堤处觅桃栽》,向一个姓萧的县令要桃树苗。再说《凭何十一少府邕觅桤木栽》,“杜甫要栽生长快、很快成材成荫的树。杜甫还要继续为这个围绕着草堂的园子栽种别的都很占地的东西。”

房子盖好了,园子里栽了那么多的植物,房子里还少些用具。“杜甫写下《又于韦处乞大邑瓷碗》,‘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阿来强调,杜诗有一个特点,表面看朴实无华,就是诗人的随手书写,但艺术感染力就在这貌似不经意的起承转合,在诗意的随处点染处发生。

阿来说,“当大邑白胜霜雪的瓷碗送到浣花溪边,杜甫营造草堂的工程便初步完成。他满怀欣喜之情写了《堂成》。‘旁人错比扬雄宅,懒惰无心作解嘲。’有人说你这就是扬雄的家嘛,算了,我也懒得跟人解释说我不是他了。”

“成都,给了杜甫一个颇为宁谧的安身之所,杜甫将在这里为成都为世界留下永恒的美丽诗章。”阿来说。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