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闻 > 战争史料 > \

采访组走进红都瑞金:毛主席称谓从这里叫响

"毛主席"称谓从这里叫响

喝红井水,登长征第一山,访共和国摇篮,先遣采访组走进红都瑞金

长征心愿之旅

深圳人助学支教万里行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长征心愿之旅"深圳人助学支教万里行活动已经全面启动,现广泛征集书籍、学习用品、衣物等,捐赠给长征沿线学校和学生。我们诚意邀请您同我们一道重走长征路。应老区地方政府官员要求,组委会决定新增"长征心愿之旅"回乡考察团,欢迎来自长征沿途地区的在粤成功人士回老家看看,投身"生我养我"的老区新农村建设。

企业单位员工40人以上报名,可以企业单位名称命名"长征军团",同时可参加长征途中同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举办的各种活动及发布会,南方都市报、深圳广电集团新闻频率、奥一网、广东电台南粤之声等将全程立体跟踪报道。

本报讯 喝红井水,登"长征第一山",访共和国摇篮。昨日,"长征心愿之旅"先遣采访组一行走进红都-;-;瑞金,亲身体验当年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艰苦。据了解,也就是在这块热土上,"毛主席"这一称谓开始走向全国。

假会场引来敌机轰炸

昨日下午4时45分,先遣采访组走进叶坪中国共产党苏维埃中央局旧址。这是一个典型的客家民居,庭院幽静,数棵参天大树耸立,洒下大片阴凉。

1931年11月7日至20日,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在这里召开,到会代表610人。项英致开幕词,毛泽东作政治问题报告,朱德作红军问题报告,会上选举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等63人为执行委员会委员,并宣告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27日,中央执行委员会召开第一次会议,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中央执行委员会下设人民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主席。

"为了迷惑敌人,在大会召开前还专门在另一处设立了一个假的大会现场。结果,假的大会现场被敌机轰炸,而真会场却安然无恙。"就是在这一次会议之后,"人们最习惯的称呼‘毛主席’,也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可以说,‘毛主席’称谓是从这里走向全国的。"讲解员说,此前,毛泽东一直被人称之为"毛委员"、"毛党代表"等。

木板隔成15部委办公室

当年刚刚设立的人民委员会下设了九部一局,朱德任军事人民委员部部长,另有外交人民委员部、劳动人民委员部、财政人民委员部、土地人民委员部、教育人民委员部、内务人民委员部、司法人民委员部、工农检察人民委员部和国家政治保卫局。

鲜为人知的是,九部一局的办公场所就设在召开大会大厅的两侧,用木板隔成15个小房间,成为各部委的办公场所,也是部长居住的地方。董必武也曾在这里办公和居住。"由于当时条件艰苦,木板都是当地群众自发捐助的。"讲解员说。

在现场,先遣采访组看到,15个房间每个也只有六七平方米面积,每个房间里只有一张床和一张简易的书桌。"这只能说明当时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办公条件非常艰苦。"

红井边上农民丰收忙

红井位于中央执行委员会旧址东南约20米的池塘边。1933年4月,毛泽东发现这个地方不仅无水灌溉土地,群众饮水也非常困难,便亲自实地勘察和调查地下水源,9月的一天,毛泽东带领干部群众亲手挖了这口井。随后,村民纷纷响应,在村里开挖水井,终于解决无干净水可饮的状况。

在参观红井时,一幅场景深深打动了先遣采访组:一边是毛泽东当年亲手开挖的红井,井水清澈可直接饮用,一边是群众的稻田,正在收割稻米的农民将稻穗送入现代化的收割机里,一颗颗澄黄饱满的稻米就直接装进了口袋,一个五六岁的小孩正守在堆满谷物的袋子前……

这情景让先遣采访组浮想联翩:如果毛泽东能看到眼前这一情景,将是何等的欣慰。

记者来访,老红军穿上军装

本报讯昨天上午,记者采访了瑞金市两位健在的老红军王汝申和刘家祁。两位老人身体健康,精神饱满,热情地接待了本报一行。刘老还为本报写下了"长征心愿之旅圆满成功"的祝愿。

记者首先敲开王汝申老人的家门,王老看上去面容清瘦,但精神饱满,他十分热情地一一和我们握手。当看到板凳不够用时,老人竟一只手搬起了一条凳子,放在记者面前。那动作、语言,完全不像年届九旬的老人。接着,他讲述了自己爬雪山、过草地、攻打腊子口的长征故事。

记者来到了刘家祁老人的家,刘老已身穿天蓝色红军军装,头戴红五星八角帽,胸戴奖章,早早在那儿等我们了。虽然已是94岁高龄,但刘老的身体非常好,讲起话来声如洪钟,思路非常清晰。老人绘声绘色地讲述了他参军、入党、参加红军的经历。当得知本报重走长征路,并在沿途开展助学支教活动时,老人高兴地写下了他的祝愿,"祝愿长征心愿之旅圆满成功!欢迎来到红都瑞金!"

长征揭秘

中央红军长征为何提前?

获绝密情报红军将受铁桶式围攻,遂提前下达长征令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之后,按照中央红军计划,准备于1934年10月底或11月初进行战略转移。但为何长征在1934年10月上旬进行,记者前天从江西省于都县"长征第一渡口"纪念馆获悉:原来中央红军在10月7日接到来自国民党内部地下党的绝密情报,获悉蒋介石将于10月下旬对中央红军实施铁桶计划。情况危急,中央红军遂于10月10日下达了长征命令,避免了陷入重围的困难境地。

蒋介石9月下旬在庐山开会部署铁桶计划,确定以瑞金为最终目标,各参战部队从四面八方向前推进,形成以瑞金为中心、半径150公里的包围圈,并在瑞金四周构建30道铁丝网、30道封锁线。为防止红军突围,计划配备1000辆军用十轮卡车,快速运送作战部队。

在参加会议的国民党要员中,有一位叫莫雄的老同盟会会员,他素来为人正直,富有正义感,已被中共特科争取过来。会议结束后,莫雄就把绝密情报交给了部下项与年,项是中共地下党员。

项与年连夜用特种药水把情报写在四本学生字典上,抄最快路线赶赴瑞金。当他进入兴国境内靠近茶园村时,发现国民党军队封锁得很严,每隔几里路就有哨卡,路上扯起铁丝网,各个村头都构筑了碉堡,一般的青壮年根本不可能通过。

项与年回到山林中,用石块敲掉了四颗牙,两腮也肿得吓人,并把自己搞得蓬头垢面、衣衫褴褛,完全成了一个乞丐。他把情报藏在污秽不堪的讨米袋里,赤着脚混过了沿途敌军的重重哨卡,于1934年10月7日下午到达瑞金,在沙洲坝找到了临时中央机关驻地,把情报交给了周恩来。

获悉蒋介石的铁桶计划之后,中央红军在10月10日发布了战略转移命令。10月16日,中央红军8.6万人开始长征。10天之后,国民党军队按照计划完全占领了宁都、长汀、会昌等地。7天后,国民党前锋部队推进到瑞金城下。此时,他们才知道红军主力已经转移。

由于转移仓促,辎重较多的红军在湘江遭遇阻击时,伤亡惨重,8.6万红军最终只剩下3万突围。

记者手记

到现场去,你才会兴奋

听94岁的老红军刘家祁讲长征故事前,和他握手,突然感觉自己被拉进了历史。在瑞金叶坪革命旧址群听完讲解员介绍,然后参观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银行、金库等,来到毛泽东曾经办公的地方及住宅,看到他的床铺、书桌、躺椅、斗笠等原物,突然感觉自己走进了历史。而身为"长征心愿之旅先遣组"的首发记者,一路从兴国、于都、瑞金采访下来,看地图、听专家介绍,再加上各种道听途说,如今已经成功"突围"长征教科书里有限的知识,突然感觉自己融通了历史。

世界杯期间,一位朋友因有机会到德国出差,在当地某体育馆外的大屏幕上看了一场球,回来后便兴奋不已,"动情"地给我讲述现场的感受。如今,我理解了他的"兴奋"是真实的。因为他到了现场。

同样,在教科书里,在电视电影里,我们都看过关于红军长征的故事。那时我们可能为了一场考试,为了掌握一些知识,或者为了度过一个消遣时光。然而,当我们真的来到"长征现场",以往"平面化的长征"在我们眼前"立体"起来,并通过老红军的回忆,革命老区人民的讲述,触动我们的内心,激荡我们的血液。重走长征路吧,来红色旅游吧!这样,我们才会更加理解并相信∶长征是伟大的!

本版统筹:本报特派记者普德法

本版采写:本报特派记者普德法刘延春谢江涛

(南方都市报)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