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与诸葛亮亲密如鱼水他们就没有分歧吗
刘备与诸葛亮亲密如鱼水他们就没有分歧吗
刘备得到了诸葛亮,说自己好像是鱼儿得到了水一样,从此对他是言听计从,那关系也是一天比一天情深。相比之下,连关羽、张飞这些老兄弟好像都不如两人亲密。尤其是曹丕称帝以后,蜀地人认为汉献帝已死,众部下劝刘备当皇帝,刘备不许,可是诸葛亮说了一番话,刘备就同意了。还说诸葛亮能“辅佐我克服缺点,协助我布施天子的恩德福泽,以便使汉室的光辉普照天下”。临终,刘备更是把儿子托付给诸葛亮,让他们像对待父亲一样对待诸葛亮。从此以后,他们俩就被视为君臣关系的榜样,是和齐桓公与管仲一样古代君臣关系的楷模。然而,他们两个真的是铁板一块,从来就没有分歧吗?
(刘备 图片来源于百度图片)
可以肯定地说,两人有分歧,这就是对待吴国的问题。
孙权偷袭荆州,杀了关羽。刘备当了皇帝以后,要报复关羽被杀的耻辱,于是在章武元年(公元221)秋天兴兵,亲率“诸军伐吴”为关羽报仇。刘备被东吴孙权部将陆逊打败,不得已退守永安,一年多后病重死去。出征前,蜀国“群臣多谏,一不从”,那意思是说,臣下很多人都劝谏刘备,不要进行这次战争,但刘备一概不听,坚持伐吴。那么,在这些提反对意见的群臣当中,有没有诸葛亮呢?在《三国志》当中,无论是《先主传》还是《诸葛亮传》,都没有涉及这个问题,这么重大的一次军事行动,两人难道就没有进行过沟通?即便这是刘备没有经过朝仪就做出的决定,那诸葛亮是赞成还是反对呢?这次东征,诸葛亮没有随军前往。这倒不能说明什么问题,皇帝“御驾亲征”,留下最为倚重的大臣和太子守国,这也是常理。但既然有多人劝谏,诸葛亮还是应该有个态度的。
(刘备与诸葛亮 图片来源于百度图片)
《三国志·蜀书·法正传》当中有一句话,说明诸葛亮是反对这次东征的。彰武二年(公元222),刘备大败而归,撤退后住在白帝城。诸葛亮叹息说:“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这句话说明,不管诸葛亮有没有劝阻刘备东行,他在内心是反对这次东征的,因为在他说这话的时候,刘备还活着。
(诸葛亮 图片来源于百度图片)
尽管诸葛亮反对刘备东征,但最有可能是诸葛亮并没有劝阻刘备。其原因很可能是诸葛亮了解,刘备东征孙权,夺取荆州的决心是不可改变的,又有那么多人劝谏无效,自己还是不说为好。尤其是,作为后方的诸葛亮,要负责前方的物资供应,既然他不能改变刘备,还是不劝,以便让刘备没有后顾之忧放心东行。
但不劝说不等于内心赞同,纵观刘备与诸葛亮在对待东吴问题上,两人始终是有区别的。诸葛亮一生都主张对东吴联合,从来都不主张对东吴用兵,这已经成为诸葛亮观念里的东西,不可改变。曹操南征荆州时,刘备在长坂和他交战,大败,退到夏口。诸葛亮说:“事情已经很紧急了,请您下令让我去向孙将军求救。”刘备同意后,诸葛亮说服了孙权,促成了孙、刘联合,打败了曹操,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形成了诸葛亮坚定不移的联吴政策。只不过,在刘备在世时,蜀汉军国大事最终决定权在刘备手上,诸葛亮只能建议,不能决断而已。刘备死后,诸葛亮成了蜀国实际上的当家人,马上就派出使者,与吴国建立亲善友好关系,并建立了两国的同盟。从此后,终其诸葛亮一生,从来都没有对吴国发生过一次战事,哪怕是很小的军事冲突。
而刘备则不同,他对东吴始终是一种现实的需要,有益于自己则联合,不利则刀兵相见。即便是在联合期间,刘备也始终保留着一份警惕。如汉献帝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刘备得到益州以后,孙权提出让刘备归还荆州,刘备说等我取得凉州以后,就把荆州还给你,于是,两家大打出手。可是就在这年,曹操夺取了汉中,威胁到蜀国成都的安危,刘备马上把荆州的江夏、长沙、桂阳割让给孙权,又一次实现了孙刘的联合。等到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刘备并没有和孙权通报,自己率先当上了汉中王,这等于是刘备率先打破了这种联盟。这也是导致东吴偷袭荆州,杀死关羽的原因所在。当皇帝后,刘备以报复关羽被杀为名东伐吴国,两家举国为敌,孙权提出和解,被刘备拒绝。失败后的第二年,孙权提出来和解,刘备反而同意了。这和诸葛亮对待东吴的政策有明显的区别。
刘备和诸葛亮为什么有分歧而不为人所觉察呢?这就是一个新兴集团处于上升阶段正常有力量的表现。任何一个团体内部不可能没有矛盾,但内部的分歧和矛盾是不应该表露于外的,尤其是作为封建社会的臣下,更不能表现君臣之间的不一致。诸葛亮是古代的优秀政治家,是封建社会臣子的典范,他非常懂得,自己既然不能阻止刘备东征,就只有全身心的支持。因此,他对于由于法正不在而不能阻止刘备东征的感叹,不会让人感觉这是对刘备的指责,相反,他更像是对于自己不能像法正一样劝谏的一种自责。当然了,人们感觉不到刘备和诸葛亮的分歧,也与《三国志》等史家的曲意维护有很大的关系。
相关文章
-
女人与花古往今来的芬芳故事
-
知史更要懂史、辨史,这些历史“冷知识”,或许颠覆你的三观
-
古代的战马为何大都矮如驴,且培养不出优良的品种
-
俗话说:“五树进阳宅,人穷家也败”,指的是哪五种树?
-
吴国五位顾命大臣为何死于非命?
-
日本关东军那么强悍,为何一直躲在东北,不南下支持其他战场
-
1949年1月31日,北平无战事
-
绩溪诗人汪襄及其佚诗
-
刘协前面的皇帝是谁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贪图享乐)
-
阑珊灯火处浅闻国风诉
-
春秋战国时期,留下了5个谜团,它们是什么?直到现在也还没解开
-
全国十大将军县,这个省就有三个县榜上有名,共走出141位开国将军
-
古代时期的官员被抄家后,其家人为什么是最惨的
-
朱允炆到底去哪儿了:无记载(东明寺出家为僧/当道士)
-
秦始皇陵墓水银女尸之谜被揭开,原来地宫的水银都出自她
-
文史|古代帝王如何教育子弟
-
他是宋美龄的御用裁缝,一生只给她做旗袍,惊艳了全世界!
-
讲红色故事讲革命精神丨周宗琼:从不跟共产党算账
-
败退的国民党为何能在台湾“土改”成功?受到农民普遍拥护?
-
青年周恩来淬炼共产主义信仰纪实
-
英雄项羽自刎而死
-
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穿青人为什么不算?这里告诉你原因
-
百年先锋丨毛岸英:不愧为毛泽东的儿子
-
黛玉为什么不能嫁给贾宝玉:体弱多病(贾府中人不同意)
-
林徽因与凌叔华争抢徐志摩八宝箱
-
溥仪从皇宫带走那么多国宝 怪不得去哪都很有架势
-
他把一生都献给了大唐最终却落得谋反的罪名
-
古代女子不结婚会被重罚 朝廷为何干涉婚嫁问题
-
宋江曾与晁盖争夺梁山的领导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