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闻 > 历史秘闻 > \

中国历史上蝗灾频发,明代人是如何治理蝗灾的?

原标题:中国历史上蝗灾频发,明代人是如何治理蝗灾的?

本文作者为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郑和

“整个中华民族史就是一部灾荒史”,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庞大的人口基数让历朝历代的统治者被迫“以农为本”。而蝗灾是古代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其对农业的影响往往难以估量。在明代蝗灾尤为频繁,几乎明代的历代皇帝在位期间都曾遇到,并且随着小冰河期的到来,交替出现的大旱大涝和现实社会中的内忧外患,每次蝗灾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关乎生死存亡。

中国历史上蝗灾频发,明代人是如何治理蝗灾的?

明代皇帝在位时期的蝗灾统计

徐光启曾言“惟旱极而蝗,数千里间,草木皆尽,或牛或毛,幡帜皆尽,其害尤惨过水旱”,如何和治理蝗灾自然成为了统治者的心病。在治理蝗灾的具体措施上,大都采用综合治理的方式。比如有源头治理法——针对蝗虫产卵多在“涸泽”,干涸的湖泊,水边等地方,提前派人前去消灭,或者修建水利工程,开垦荒地已达到减少蝗虫滋生区和增加种植面积,又或养鸭以食虫卵;又比如夜间燃火诱杀蝗虫人,制造工具以进行人工扑杀等等。另有祭拜土地庙等则不述。

中国历史上蝗灾频发,明代人是如何治理蝗灾的?

徐光启画像

但是在治理蝗灾的程序和效果等方面则“人存政举,人亡政息”,不同时期的统治者往往重视程度也不一样,因此结果也有很大不同。比如在明代早期,地方长官会根据灾情轻重或自行组织灭蝗,或者上报户部,情况严重者经由户部可直接上奏天听;成祖曾做《捕蝗令》以督促官员防治蝗灾,有办事不力者辄罪之,对于治理有效者予以奖励提拔;地方长官也会联系乡绅组织民力捕蝗,曾有“捕蝗一斗则予粟一斗”等奖励措施。但到了明朝中后期,天灾人祸,内忧外患层出不穷,以致各级官员和地方绅民对蝗灾的治理和应对也逐渐转向消极,蝗灾带来的影响也是一发不可收拾,成为压垮大明王朝的又一重担。

中国历史上蝗灾频发,明代人是如何治理蝗灾的?

当代蝗灾一影

参考文献:

1、涂斌:《明代蝗灾与治蝗研究》

2、郑云飞:《中国历史上的蝗灾分析》

3、马万民:《明清时期防治蝗灾的对策》

小编 :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桂强 王雪慧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