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司令官,离开中国时为啥带走10坛泥土?
这个细节是美国历史学家贝尔吉阿米尼在他的巨著《天皇与日本国命》开篇第一段所写。
文章说:
“从东京沿海滨下行约50英里,有一篇翠绿的山坡……坡上矗立着一尊大过真人的佛教慈悲女神观音像……观音像由黏土制成再烧制成泥金釉。所用黏土,一半来自本地的日本土壤,另一半是1938年用麻袋从中国运来的。”
贝尔吉阿米尼善用细微的笔触,生动地还原战争细节。
这10缸土正是南京大屠杀司令官松井石根从南京城外“非常浑浊的长江岸边挖去的泥土”。
观音像的脚下有一小片空地,地上插着7块未上漆的灰色薄木板,每个木板上写着一个人名。
(那尊用中国黏土造的观音像)
是的,7个人,就是被东京审判绞死的7个甲级战犯:东条英机、板垣征四郎、土肥原贤二、广田弘毅、木村兵太郎、武藤章和松井石根。
在7名甲级战犯中,作者援引东京审判韦伯大法官的话认为,松井不足以被判绞刑,因为他在南京大屠杀中是持相反观点的。
他不赞成对城中军民实施屠杀,反而下令要求严整军纪,以威武严肃的队形入城,保持日本皇军所谓的形象,“让人眼前一亮”,征服南京城内的外国人,也让中国人佩服。
但最后,事与愿违,4个师团从4个城门涌入城中,由于天皇的皇叔朝香宫鸠彦王下达了“杀掉全部俘虏”的密令,导致了城中军民不分,7.5万军民被屠杀的血案。
天皇的“进攻敌国首都南京的”命令发布于12月1日。
松井石根因为肺结核卧病苏州被天皇解除督战任务,是在12月2日。
蒋介石下令最后一批人撤离汉口是12月7日。
天皇的皇叔朝香宫奉天皇之命到达南京督战是12月8日。
攻陷时间是13日凌晨。
之后是大屠杀。37英里范围内,不下10万战俘和5万平民被处死。
最后的入城仪式是17日。
尽管惨案已经发生,但在17日的入城仪式上,松井石根还是严整军纪,列队入城。我们看到的骑大马的,就是松井石根。
(入城仪式)
所以,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东京审判上对中国滥杀无辜的南京大屠杀的惩罚,应该算到“战俘全部杀掉”的朝香宫鸠彦身上。
但他是皇族,在天皇的要求下获得了免于审判的处罚。
于是,松井石根被送上了绞刑架。
理由是,他作为司令官,没有管理好自己的队伍滥杀无辜。
(松井石根,1878年7月27日-1948年12月23日)
松井石根离开南京前的最后一天,特意到紫金山看了看孙中山的中山陵,并有感而发说:
“如果蒋(介石)将军有耐心等几年,避免战争,日本就会明白,使用武力解决两国争端的企图是不利的。”
松井石根脑子里顽固不化的,是“大东亚共荣圈”,在他看来,中国应是日本的联盟国。
(配图)
所以,在他离开前,他捎走了南京大厂镇江畔的10坛黏土,战后在自己的家乡东京南边热海地区的伊豆山建了个神社,造了个观音像,眼观南京。意味他“大东亚共荣圈”的抱负。
松井石根到死不知“大东亚共荣圈”是错的,军国主义的侵略是有罪的,称霸亚洲是非正义的。
绞刑,死得其所。
这10缸染有中国人鲜血的黏土,融合成慈悲观音像。真是莫大的讽刺。
(本文史料参考《天皇与日本国命》)
相关文章
-
俄国防部透露卫国战争期间苏军损失2660万人 伤亡人数超过860万
-
历史上的今天|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逝世
-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高邮,你了解吗?
-
台儿庄血战勇士 300国军殉城
-
红色之旅(22):从保定到巴黎,追忆留法勤工俭学运动肇端历程
-
女厨师上厕所不洗手直接做饭,让数百人感染病菌,使7人因此病逝
-
戈尔巴乔夫:新思维改革放弃执政党地位,却将庞大苏联弄解体
-
跨越时代的黑胶唱机,为何再成新秀?这个原因无可代替
-
聂帅救助两个日本女童,40年后来中国谢恩,叫聂帅“活菩萨”
-
此人力压彼得大帝和斯大林,成最伟大俄罗斯人,他究竟有多厉害
-
关门大吉:美国史上最长的政府停摆
-
历史上的今天——1824年2月24日,第一次英缅战争爆发
-
皇姑屯事件,因为张作霖做的这三件事,彻底激怒了日本人
-
女人爱财有错吗?一个军官妻子的心里话,结婚7年,自己越来越孤独了
-
[多图]揭秘日军731部队研制细菌武器:鼠疫的传播的途径
-
埃及考古队发掘出法老时期军事城堡
-
此国建造出大桥,学中国用坦克测试,五分钟便出现裂痕损失上亿
-
中华数学极简史:我们祖先那些领先世界的数学成就
-
日本战国时代,为何“村长们之间的战争”也精彩纷呈?
-
俄罗斯归还东北领土,时隔80年之久,此地终于重回祖国怀抱
-
渤海湾开发60年,为何千亿方天然气田最近才现身?
-
别了,俄罗斯技术:为何中国歼10B就不用苏35推力矢量技术?
-
故宫水缸为何600年都不结冰?
-
中越战争,为何许世友要血洗凉山?看看被越军俘虏的我军战士的下场,就知道了
-
万里千年:希腊罗马世界与东亚帝国的互动(上)
-
这个海军大将能力平庸,为什么能成为山本五十六的接班人
-
怡红院有一个丫环:地位不高,却比晴雯还要狂!
-
圣杯人与宝剑人相互治愈成长的爱情故事
-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五月举行:“芭蕾外交”《白毛女》牵起中日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