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化的画卷 承载一位清官的故事
王仲槐画像(早年翻拍)
原版画像已风化损坏
祖传的家具
祖传的家谱
一幅清朝道光年间留下来的老画像,在一位八旬老人的手里已经保存了数十年。
老人名叫王泽源,厦门国际航空港集团有限公司原副总经理。画像上的人,身着清朝官员服饰,正襟端坐在椅子上。他叫王仲槐,当时官至正四品知府,是王泽源的高祖。
这幅画像,记载了一个清廉为官的故事,和一个家族世代的传承。导报记者
A清朝四品官留下一幅画像
最外层,用厚厚的牛皮纸包裹着;小心地剥开,又露出一层旧报纸;最里面,是一卷画像,因年代久远,如今已风化严重,碎成了一片一片,只能依稀看出“卷”的模样。
“我正在找人帮忙修复,有一家画院跟我说,可以试试看,也许可以复原起来。我准备找时间送过去。”王泽源一边小心翼翼地重新封存画卷,一边说。
画像上的人,名叫王仲槐,是王泽源的高祖,传到他已经是第五代。导报记者注意到,这幅画像,并不是画在普通的纸上,而是画在一张绫上。
王泽源说,在清朝,绫是一种高档的纺织品,是当时最好的材料,一般的百姓家庭用不起,“画这幅像的时候,我的高祖已经官至正四品,所以他用得起”。
在王家,历经上百年,这幅画像被一代一代传了下来,王仲槐的事迹也通过子子孙孙流传了下来,县志、州志及史料中也都有记载。“每一代,我们家里逢年过节都要祭拜这位先祖。”王泽源说。
B为官40年深受百姓爱戴
那么,这位画像上的王仲槐,在历史上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据考证,1793年,王仲槐出生于河南省滑县王岳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
说起王岳村,也是个有故事的村子。据传,1122年,岳飞率军在此抗击金兵,打了胜仗,故将该处的几个村庄命名为“岳村”,又因有好几个岳村,该村王姓最多,故称“王岳村”。
王仲槐19岁就取得生员(秀才)资格,26岁中举,31岁中进士,历任直隶束鹿县、丰润县(今唐山丰润区)、清苑县知县,定州知州,正定府知府,咸丰元年(1851年)任兰州知府,官至正四品。
为官40年,王仲槐为民办了很多好事、实事,深受百姓拥戴。在王岳村一带,至今还流传着王仲槐不畏权势、为民做主、神奇断案的小故事。
他为官期间,十分重视教育,在当地积极修建学堂、贡院(科举考试场所)。他在河北定州所修的贡院,至今保存完好,现已正式对外开放,是他留给后人的一笔珍贵财富。
C躲过“文革”冲击辗转来到厦门
这幅画像,最初并不在厦门。而且,它能留存到今天,还多亏躲过了一场历史浩劫。"文革"期间,到处都在破四旧,很多老物件都被毁了。原先,这幅画像是挂在我们家里的,那时候我父亲舍不得,就收起画像藏了起来,竟然没有被人发现,幸运地得以保留下来。”王泽源说。
后来,画像被送至河南省滑县的祖宅存放。
1988年,王泽源捎信给在老家的弟弟,请他翻拍一张画像的照片,寄来厦门。那个时候,画像还保存完好,因此留下了这张珍贵的照片。王泽源又把照片放大,制成画像的模样挂在了家中。
没想到,随着时间的推移,挂在祖宅的画像慢慢老化,越来越脆了。王家人赶紧把画像收了起来。经多方联系,一家画院表示可以争取修复画像,王泽源就想着把画像拿到厦门来。
可是画像已经很破旧,不敢邮寄。1993年,爱人趁着回去探亲的机会,把画像亲手带回了厦门。“高祖做过官的几个地方,我都去实地看过。我会给子孙们讲祖先的故事,也会把找到的史料给他们看,这是我们家族的历史和荣耀,要一代一代传承下去。”王泽源说。
链接
还有两件老物与王仲槐有关
在王泽源的家中,与高祖王仲槐有关的记忆,还有另外两个老物件:一套老家具,一张家谱轴。
客厅的正中央,几件老家具放在最显眼的地方——两张柳圈椅、一张方桌、一张长条几,家具雕刻精细,还刷了金粉。“这都是我高祖当年用过的家具,一直传下来的。可惜这张方桌,之前因为觉得太旧,被我们重新刷了漆,失去了那个老味道。条几和柳圈椅还保留着原先的样子。”王泽源说。
那张家谱轴,也已经有些年月了,画面已经有些斑驳。画面的中央,跪在地上拜祖的正是王仲槐。过世宗亲的名字,被写在画面的两侧。“这上面记载了我们家族的历史。”王泽源说。
钱玲玲/文 常海军/图
相关文章
-
福建省海拔最高的一个县,总人口仅12万!
-
四面楚歌的主人公是谁?他四面受敌最后只剩下28名将士
-
日本“名将之花”、山地战专家阿部规秀,是如何被我军打死的
-
假期佳剧|《上将洪学智》:开国上将的传奇人生
-
中国古代20大最强武将,第九位武悼天王冉闵
-
古代春节都喝的屠苏酒有什么功效?
-
古代死囚吃断头饭时,狱卒都会放一恶心之物,囚犯看到却很感激
-
李贺一首词中的两句话,引发300年对联风波,无数文人为之难解
-
揭秘毛泽东在延安为何拒用电灯?
-
王阳明是哪个朝代的人有什么作为
-
艰苦奋斗、深入群众与民主监督
-
古代官员退休,为何一定要回到老家,而不是留在更繁华的京城呢?
-
萨尔浒之战后万历大哭?四十七万大军半天一夜就败北
-
贴年画
-
从“赛里斯”到“桃花石”——从前外国人都是如何称呼中国的?
-
中国第四经济大省,是如何崛起的?
-
是谁废除了凌迟这一人类史上的酷刑?
-
曾国藩、纪晓岚捧读的处世奇书,教你入世做人之道
-
国共三十年谍战 红色谍战遇挫到胜利
-
100多位开国功勋后代齐聚北京,只为纪念这位独臂英雄!他是谁?
-
金翅大鹏雕已经得长生为何还要吃唐僧肉得问它师父
-
古代的“快递”行业有多恐怖?睡觉三不离身!
-
陈寅恪:“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
-
1978年,一通深夜电话让考古队连夜收拾行李,到底墓中发现了何物
-
▲冷兵器时代两军在山谷下对决:非常震撼
-
明版历代史论《刻历朝捷録大成》
-
善于骑射的匈奴人,为何会被霍去病的骑兵打得落花流水?
-
杨修之死的原因是什么?虽然才华横溢奈何恃宠而骄
-
西藏民主改革的历史昭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