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死囚吃断头饭时,狱卒都会放一恶心之物,囚犯看到却很感激
我们阅尽铅华,只为呈现不一样的历史。
在很多人看来,古代社会视人命如草芥,统治者们拥有生杀予夺的权力,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就能将人处以极刑,甚至是满门抄斩、株连九族。事实上,这些印象都是影视作品在潜移默化中施加给我们的偏见,真实的历史上,古人非常尊重生命,或者说是敬畏生命。所有被官府判处死刑的的人,都是需要层层上报的,大理寺和慎刑司都会加以复核,最终交由皇帝亲自审核批准,这才可以行刑。因此,影视作品里那些县太爷都能下令处死犯人的情节,纯属桥段。
▲影视作品中的“诛九族”场景
不过在判刑之后,除去犯“谋逆”“大不敬”等重罪的人可以立即处死外,一般的罪犯都要关押一段时间再处决,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秋后问斩”。那么这其中有什么原因或者讲究呢?在古人看来,这其实是为了顺应天意,秋天给人肃杀之感,秋分之后入冬之前的这段时间,万物都开始走向凋零,选择此时将罪犯斩首,和自然发展规律刚好吻合。
▲清末刽子手邓海山旧照
至于处斩当天,同样有许多规矩,比如行刑时间一定要在午时三刻(即11点45分),只有这个时间点才最适合。在古人看来,午时三刻是一天之中阳气最旺盛的时候,选在这个时间行刑可以避免罪犯冤魂留在人间继续祸害。另一方面,官府对于负责负责行刑的刽子手也有一些要求。要知道,古代砍头并不像影视剧中所演的那样把头直接砍断——恰恰相反,古人很重视保留全尸,因此刽子手在行刑时必须十分拿捏好力道,既不能使头身完全分离,又必须要一刀毙命,以免让罪犯在死前遭受巨大痛苦,这显然非常考验刽子手的刀功。
▲明代牢房旧址
所谓“见微知著”,古人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其实还体现在罪犯的最后一碗断头饭上。“断头饭”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当时战争频繁,战胜一方往往都会把俘虏活埋或者杀头,而“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最先立下了“断头饭”的规矩,让这些士兵在死前能好好享受完最后一顿饭。随着时间推移,楚庄王创立的这个规定逐渐被用于死刑犯身上,而且还被历代统治者沿用。宋朝时期,朝廷更是制定了详细标准,明文规定饭菜价格不得低于5000文铜钱,按照当时的物价水平,这顿饭可以说是相当豪华。
▲清朝犯人旧照
不过对于大多数死刑犯而言,这顿“断头饭”再怎么豪华,其实他们都没有胃口吃下去。当然需要指出的是,所谓的“断头饭”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样,是一碗米饭配上鸡鸭鱼肉。狱卒在给罪犯送去断头饭之前,一般都会往碗里面放一块血淋淋的生肉,看上去非常恶心,根本吃不下去。事实上,这种有些奇怪的做法与民间传说有关,相传人去世以后,会被牛头马面引到地府,经阎王批准转世轮回后就需要到奈何桥向孟婆报道,孟婆身边有一条恶狗,这时候可以将生肉扔给恶狗,避免被恶狗干扰,在轮回转世时会更加顺利。
▲被押往菜市口行刑的犯人
这种封建思想在古代人心中根深蒂固,因此如果犯人发现自己的碗里有一块生肉,往往都会心生感激,在他们眼里,这块生肉显然要比那些鸡鸭鱼肉重要。时至今日,很多地区举办丧事和祭祀仪式时,也会在香案上摆一碗生肉,希望能用来招待各路神祇,保护去世的亲人轮回转世顺利,同时这也象征着生者对死者的祝福,蕴含着人文情怀。
参考资料:
《古代刑罚与刑具》
相关文章
-
西安江村大墓确定为“汉文帝霸陵”
-
三国谋士系列之一五三:许攸真心归顺,曹营中却只有两个人相信
-
黄永胜妻子:曾是铅球运动员,后成上将夫人,晚年离婚因祸得福
-
【厉害】这位耒阳人是毛主席的爱将,在红军中曾与林彪齐名
-
第一位登上《时代》封面的中国人,本是爱国名将,却被后人误解
-
古代官员怎么“提案”? 朝局历史档案解密
-
奇怪!中国好像没有尊贵的姓氏……
-
上古八大姓有哪八姓 盘点上古八大姓
-
古代女人来月经了垫什么?答案让人目瞪口呆
-
许世友墓中为什么会有张灵甫的手枪
-
党史上的今天丨12月2日
-
历史存照:带你走进伪满洲国统治下贵族妇女的世界
-
吕布有多高?三国吕布真实身高揭秘
-
山河恋爱新觉罗·代善简介 代善为何如此忠于皇太极?
-
“子不语怪力乱神”别解
-
毛泽东说:“传达我命令,大将除外,从上将到少校都要学会游泳!"
-
这个样貌羸弱、外表邋遢的糟老头,为何能和孔子相提并论?丨跟着青榄学古文·生活情趣篇·NO.23
-
资历很老的开国中将,因解救毛泽东而被称为救驾将军,战斗失利后判刑一年半!
-
康熙的母亲是谁 康熙生母揭秘
-
既然答应了,就要履行承诺我的冥妻
-
地心说是谁提出的,欧多克斯(毒害民众/制约科学发展)
-
为什么要喝白酒,这是我听过的最有趣的答案!
-
古代五位奇人,诸葛亮袁天罡上不了榜,据说第一现在还活着
-
古人夏天都靠啥消暑?
-
世界历史上的3大陋习,中国裹脚只能垫底,前两者做法泯灭人性
-
西晋“八王之乱”的八个王都是什么关系?哥们?叔侄?爷孙?
-
居安思危,在清醒前行中守护无恙山河
-
古代皇宫嫔妃用啥方法吸引皇帝?主要靠这4个办法,第四种最关键
-
中国人餐桌上的千年“猪羊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