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闻 > 历史秘闻 > \

颁布三道“杀胡令”,是武悼天王冉闵率先挑起的民族战争吗?

原标题:颁布三道“杀胡令”,是武悼天王冉闵率先挑起的民族战争吗?

纵观武悼天王冉闵之一生,后人无法品评其历史功过:本身是胡人之养子养孙,却在北方打起了"灭绝胡人"的口号,最后身死国灭。然而到了后来,许多人都把他当做了实施民族灭绝政策的典型,却不知当时北方汉人的苦痛。

颁布三道“杀胡令”,是武悼天王冉闵率先挑起的民族战争吗?

对于冉闵,历史上最著名是其颁布的三道"杀胡令":第一道,"内外六夷,敢称兵器者斩之",在灭亡后赵石氏政权后,冉闵宣布,只要拿着兵器的胡人都杀掉,实际上就是杀掉邺城中的胡人抵抗者;第二道,"与官同心者留,不同心者离去",结果汉人来投,剩下的胡人纷纷逃离;第三道,"所有汉人,凡是斩一个胡人,凭人头加官晋爵",汉人与胡人在门口相遇,汉人将胡人杀掉"邀功"。将三道"杀胡令"相连,似乎是冉闵有意造成汉人与胡人之间的民族冲突,颇有阴谋的味道。但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冉闵的做法无可厚非。

西晋时期,因朝廷对于北方少数民族的宽容政策,导致北方沿边地区甚至中原腹心地带的少数民族比例迅速上升,而逐水草而息的游牧民族与崇尚农耕的汉族在生活方式上具有巨大的差别。西晋末的八王之乱,将原本汉人中央政权的组织结构完全打散,这给了北方少数民族崛起的机会。于是,匈奴、鲜卑、羯、氐、羌纷纷而起,五胡乱华的局面由此形成。

颁布三道“杀胡令”,是武悼天王冉闵率先挑起的民族战争吗?

当时,胡人对于农耕十分陌生,无法组织起有效的生产,而对于滞留在北方的汉人则实行着严苛的民族压迫政策。尤其是石勒、石虎父子统治时期,为了满足其穷凶极欲,简直不把汉人当人看。

史书记载,在修筑邺城时,石虎征发了汉人十五六万,承担了运土、筑墙等繁重的劳动,恰逢当时漳水因暴雨而涨,淹死者数万人;随后,又征发四十万人修筑洛阳、长安两地的宫室,造成尸横遍野的景象;成汉的使者前往后赵的过程中,从长安走到洛阳,再到邺城,一路上看到树上吊满了自杀的人,城墙上挂满了汉人人头,尸骨则被做成"尸观",用来恐吓世人……人口十不存一,赤地千里。

颁布三道“杀胡令”,是武悼天王冉闵率先挑起的民族战争吗?

冉闵身为汉人,虽然被石虎收为养子,但对于汉人的悲惨境地知之甚深。无论是出于得到汉族地主阶级的支持,建立汉人政权,或者是重建汉人的组织秩序,再塑农耕文明的需要,冉闵都必须对汉人与胡人的民族矛盾做一番清算。

不过,冉闵的力量毕竟是薄弱的,在石氏和慕容氏联手之后,自身又无法得到南方东晋朝廷的支持,最终寡不敌众,身死国除。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