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送别“氢弹之父”于敏
北京晚报客户端1月22日消息,1月16日,中国“氢弹之父”于敏因病去世,享年93岁。22日上午10时,于敏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22日晨,冬日的暖阳洒进八宝山,距离于敏院士的告别式开始还有一个多小时,殡仪馆大礼堂的门前已经排起了上百米的蜿蜒长队。白发苍苍的学者和年轻的学子胸配白花,纷纷赶来为送这位“氢弹之父”最后一程。
“于家为国铸重器 宁静致远宏谋动天地,敏思笃行创伟业 科学求实精神炳千秋”的横幅是于敏先生一生的真实写照。
上午9时许,赶来送别的人陆续到达。记者在大礼堂的休息室里见到了于敏先生昔日的学生,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科院院士张棕烨。“于先生是我的恩师,带我工作了十年,在他十年指导下,我受益匪浅。他不仅是循循善诱的良师和严格要求的严师,也是非常关心人的益友。”张棕烨说,有件事令她十分感动,一直不能忘怀,“由于当时的工作原因,我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再与他见面了,尽管在我的心里常常挂念着他,但一直不敢与他联系,只将问候经同事转达。有一天早上,于先生突然出现在我们当时住的集体宿舍。我们在十五平方米的小屋里聊了许久,仍然意犹未尽。”张棕烨的眼眶里泛出泪花,“我送他回去时,注视着他在蓝旗营站登上公共汽车时,心中真是百感交集,止不住留下了激动的泪水。”张棕烨几度哽咽,“他是特别出色,努力,对所做的事从来都是无怨无悔,他生病后我去看过他,他知道我去了,但是他表达不出来,眼睛仍炯炯有神……于先生给予我的太多太多,带我走进科研工作,教我怎么做人。”
“我跟于先生算是有着不解之缘。”年逾八旬的北大物理学院教授郑春开是于先生的北大校友,他没有跟随学校的车队而来,提前来到了告别会现场。“当时我们住的很近,但是并不知道于先生在做氢弹的研制工作。我的当时的系主任给了我们一个研究课题,让我们进行数据计算,当时也不清楚要干什么,就这么做出来了。后来数据送给了钱三强先生,过了19年之后我才知道我们是给于先生提供了理论计算的基本数据。”郑春开激动地拿出手机中的照片展示给记者,“后来我还跟于先生合照过两次,照片很珍贵,我让我现在的学生帮我复印留下来,珍藏在家里。我所做的工作能为他铺路,我感到非常荣幸!于先生追求科研的精神永远在我心中激励着我!”
(记者/李祺瑶、王海欣)
相关文章
-
国家不可一日无湖南:从南蛮之地到人文昌盛,湖南人凭什么逆袭?
-
皇帝下葬后,封闭地宫的最后一位工匠是怎么走出来的?
-
曾是最强的空中战机,却因一次事故变成30箱零件,秘密彻底落幕
-
张择端是哪个朝代的人?
-
为什么秦始皇一死秦国就灭亡了?(统一速度过快秦法严苛)
-
清宫档案为何对顺治的死因只字未提历史解密
-
甄嬛传:谁能想到荣宠一生的胧月,最后会如此结局,是慧极必伤吗
-
班勇四年征服西域 班勇却悲惨下狱
-
文成公主入藏后地位崇高,却没有生下子女,最后她的结局如何?
-
“我,寒窗苦读18年,双非女硕士”为何拼不过学历、工作没人要?
-
宣笔纵横蝉蜕龙变
-
李莲英能够得到慈禧恩宠 靠的竟然是口活
-
肉桂
-
十世班禅进入毛泽东主席视野
-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司马氏是如何夺取曹魏政权的?
-
吴玉贵谈《隋书》的编纂、点校与修订
-
此人是司马徽的学生,深受朝野尊重,却痛失接班诸葛亮的机会
-
史前共有4代文明,究竟是如何消失的?
-
清朝皇帝排名先后顺序:一共十二位(康熙在位时间最久)
-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中国政府为什么要参加一战?
-
大禹治水主题文化雕塑——大禹治水是上古时期大禹治理大洪水的传说
-
四大美人谁最美?貂蝉吗?来看看描写她的绝美诗词
-
不产战马的山东,从秦汉到晚清为何老出响马贼?
-
限古令不可怕,可怕的是清朝剧继续扎堆
-
十大经典武侠电影推荐,芸芸众生唯我独尊
-
为什么夏天才有蚊子,冬天蚊子都去哪里了?
-
拥有屹立千秋的自信,建立横跨欧亚大帝国,看华夏5000年骑兵简史
-
女神连嫁给祖孙三人,还为每人都生了孩子,后人却对她无比敬仰
-
历数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三次人口大迁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