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被挖的总是知乎大V?
01
又有关于知乎大V出走的报道出炉。
每次个别答主以及小范围答主的私人行为,总会被放大,进而被「上纲上线」到平台的争夺。
但既然由头是个人的决策和选择,那我们看问题的第一步,就应该把视角先放在个体身上。
ID为兔斯鸡大老爷的答主,在知乎上的粉丝数近5.5w,不算很多,也确实不少。但能不能算得上电影领域的大v,那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了。
我问了下周边一些电影重度爱好者朋友,没有人听过这号人物。我又看了下众多电影圈的好账号推荐list,比如Sir电影、虹膜、枪稿等等,个人影评人比如周黎明、史航、木卫二等等上百号,也从没看到过兔斯鸡的身影。所以,知乎电影话题大V这个称号,我先打一个问号。
一个不知道处于行业第几梯队的影评人,组了一个饭局,搞了一个“KOL引擎&问答”的微信群,不过是把一些个人好友,以及一些自以为是KOL的人汇聚在一起了。这就变成了百位大V逃离知乎?市面上那些号称汇集了各路大佬的微信群还少吗,真实水平如何,大家心知肚明。
再来看这些所谓大V对媒体前后的回答,也不乏自相矛盾的地方。一方面他们认为应该投奔更有「钱途」的平台,但同时也表示不会放弃知乎阵地;一方面抱怨知乎在疑似软文嫌疑回答上的限流,另一方面也在吐槽知乎近两年快速的商业化影响了社区氛围。
看下来,我感受到的是,一小部分在知乎上赚不到钱的答主,在找到同类以后,想抱团取暖,比如试试MCN机构。这其实无可厚非,但他们应该明白,所有内容平台其实都没有让所有内容贡献者赚到钱的义务。
去年,真·知乎大V张佳玮因私接广告被禁言7天。后来呢,被解禁之后的张佳玮依然是知乎的活跃答主,我们对张佳玮最显性的一个认知也还是知乎大V。
不管你仍旧欣赏,抑或吐槽,知乎已经建立起一套制度规范,让这座超过2亿人口的虚拟城市每天如常运转。有人可能看到的是混乱,但它的首要特征其实是运动,即便这个运转系统并不完美(又有什么东西是完美的呢)。
02
可能是职业惯性使然,每次看一篇新闻报道时,会下意识多问几个为什么?
为什么被挖的总是知乎大V,到底是什么人被挖走,他们是良禽择木而栖,还是冲着一时的补贴去薅羊毛?
上一次传出知乎大V被挖掘,是今日头条高举高打做悟空问答的时候。当时是一位名为「恶魔奶爸Sam」的知乎作答主爆料,「今日头条一口气签约了300多个知乎大V,而且还是给钱的,年收入比普通白领还高,签完之后,这些大V所有的内容不可以再发到知乎」。
后来的故事,大家也知道了,悟空问答始终无法形成良性的问答社区氛围。今日头条将其并入微头条体系,相当于被战略性放弃。
直到现在,我们也没有公开权威资料来确认这300数字的真实性,以及被挖走的知乎大V都有谁,他们现在过得怎么样,是不是又重新回到知乎。
前悟空问答市场总监刘晨当时说了「重金投入的本质并非简单粗暴的竞争策略,根本目的还是在于用有偿的方式激励知识分享,帮助将悟空问答建设为开放多元、兼容并包的新形态的知识社区。」
印象很深,他当时写了篇文章,表达了这样的意思「悟空欢迎所有人,欢迎养猪人,也欢迎黑格尔」。很遗憾,悟空问答并没有如刘晨所构想的那样,没有等到更多的「黑格尔」,后来他自己也离职了。
03
当我们在谈论大V这个群体时,应该认为他们起码具备以下特征:
在个体层面,拥有扎实专业知识、职业实践经验,并且具备积极的分享意识;
在群体层面,大V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双向关注关系更能创造优势地位,即存在意见领袖中的“意见领袖”;
在知识交互层面,大V的存在具有成长性和流动性,其流动性取决于话题的专业性和读者的取向。
知乎大V经常被挖角,就在于本身其具备这三点特质,通俗来说就是含金量高。
知乎是一个知识交流与积累的空间,其信息传播基于人的关系网络,在社群中占据中心地位的节点,在信息收集和发布上具有优势,一定程度上充当“把关人”的角色,把关也意味着他们控制了信息的传播。
知乎大V最重要的区别之一在于其知识背景,他们的影响力由“知识”赋予,这里的知识既指专业知识,也指经验性内容。在信息的二次传播过程中,知乎大V往往会进行知识的“再创造”,加入自己对信息的理解和态度。这些再创造的知识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其他用户,进而扩大其内容影响力。
04
内容创作者从一个平台跳到另一个平台,实属正常。平台互相挖角,也司空见惯,难的是社区文化构建。
思想大师布尔迪厄认为,当代社会以文化实践及其不断再生产作为整个社会的基本运作动力,最重要的特点就是文化在整个社会中的优先性以及文化的决定意义。
每个人都有“富余”的知识、经验和见解。正所谓萧伯纳的苹果理论:交换苹果,则你我各得一只苹果;交换思想,则你我各有两种、甚至更多思想。
认知盈余和分享欲望,是供给方——也就是回答者行为成立的根本。知乎本身的问答结构,则给知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出入口。人的最高需求是获得尊重,实现自我价值。这是知乎的文化之一。
另一种文化是知乎创始人、CEO周源在去年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提出来的,叫做「一种认真你就赢了的文化,一种互相帮助彼此进步追求新知的文化」。周源说,网络应该是一个大空间,而非大染缸。互联网上不仅仅是流量文化、粉丝文化和功利文化,有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化在发挥力量:年轻人可以通过自己所擅长的知识,能够进行彼此的帮助,同时能够让网络空间有用有价值的信息变得越来越多。
去年,马化腾在知乎上提问「未来十年哪些基础科学突破会影响互联网科技产业?产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融合创新,会带来哪些改变?」
这个问题在知乎引发蝴蝶效应,一开始吸引了非常活跃的科普人士,包括知名的生物学家,还有航空领域的创业者等,他们围绕粒子物理、脑科学进行了自己的分析。之后,这个问题又吸引到非常多的基础学科领域的学者和专家来解答,量子计算、电池技术、DNA储存等变成了热门关键词。
最后,各个行业的人都参与进来了,有做汽车的,有做流行病学研究的,有做电商行业的,也有做环境保护的人,他们所讨论话题领域就开始拓展到农业升级、自动驾驶这样前沿的领域。
马化腾发问如此,普通发问也是如此。有一位网络文学的作者“一竹”,他的问题在知乎得到了1500多万次的阅读,关注度超过了21万,甚至超过了马化腾的提问。
这种知识传播的文化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建立。
05
不管你认为这是内容为王的时代,还是平台为王的时代,大V也即意见领袖都是知识共享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知识是意见领袖权力的来源,也是一种文化资本。
从布尔迪厄的观点来看,与市场环境中经济资本的竞争一样,文化场域中同样存在文化资本的竞争。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文化实践与文化产品成为稀有资源,占有这类资源可以获得一定物质和象征的利润,引发社会各阶级的人的争夺,这时,文化资源就成为文化资本。
文化的大众化发展与传播技术普及大大增加了信息传播的几率,降低了文化传播的成本,几乎所有用户都能参与到现代文化的浪潮中来。
不管是对知乎,还是其他内容平台来说,怎么样让创作者更体面赢得更匹配的回报,都是个任重道远的终极问题。
相关文章
-
真特利迦皮套写真公开:最接近迪迦的存在,侧面照是真的邪魅!
-
雷军端午祝福视频引争议!“端午为什么说安康不说快乐”这些禁忌,你知道吗?
-
优酷播放器新增色弱、夜晚和大字三大模式
-
同城短视频电商新机会,正在悄悄的走进你的生活。
-
让出行更顺畅广州工行教您便捷使用ETC
-
微软与谷歌合作推出量子编程课程:现在限时免费,还支持Python
-
周鸿祎:360在研发全网APT防御雷达系统
-
蜂窝网络数据漫游什么意思
-
非洲小伙给马云做了次导游,得到真传后,人生立即开挂
-
京东2019年Q3营收1348亿同比增长28.7%
-
聊一聊:来吐槽你最讨厌的一个App功能。
-
中国人出手,安特卫普颤抖!国人一年买走比利时30亿美金钻石
-
数据驱动大数据,实现市场场景化。
-
“广告乌龙”落幕,老干妈也该补补营销课了
-
【Uber在多国乘车量出现回升仍比去年同期下降70%】
-
还没正式开售就好评就达98%?OPPOEncoX2预定千元最香TWS耳机!
-
在金融科技行业被频繁质疑之时,这家公司做对了什么?
-
新浪微博终于重拳出击!网友:希望说到做到
-
美最大有线电视运营商加入谷歌反垄断调查之战
-
全联网发展与应用高峰论坛在京举办
-
谷歌在监管压力下低头允许Spotify提供第三方支付
-
水滴筹本质是企业,当以更专业的“生意”成就“善意”
-
电动汽车终将完成逆袭 主宰未来市场
-
微软Win11硬件检测工具更新,可告诉用户为什么不符合要求
-
这一版“微信跳一跳”里,全是抖音神曲……
-
押金换金币、严查贪腐、推广代理新模式……欠款数十亿的ofo还能翻盘吗?
-
全国在建项目超1800个!“5G+工业互联网”,“+”出哪些新变迁?
-
这支股票今年表现不佳但或许是未来几十年的赢家
-
五大云巨头:亚马逊称霸全球,阿里云能追赶AWS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