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闻 > 数码科技 > \

为什么保险公司一定要建设互联网生态?

原标题:为什么保险公司一定要建设互联网生态?

为什么保险公司一定要建设生态?为什么我们倡导大公司主导生态建设,小公司力争参与生态建设?

为什么保险公司一定要建设互联网生态?

01 生态的商业本质是效率

2017年末马云在湖畔大学的一次课程中提到,阿里生态人均利润270万元,呈现下降趋势。在2005年阿里启动淘宝项目之初,马云给团队制定的人均效能为1个亿,按照阿里公布的生态系统2%的利润贡献率计算,人均利润200万左右,按照这个数值倒推阿里巴巴2017年人均销售额约1.3亿。

反观保险行业,中国人寿个险渠道实现保费收入3536.68 亿元,代理人队伍达到202.5 万人,人均销售额约17.5万元,实际上依靠卖保险生存的代理人约十分之一左右,也就是人均销售人最多175万。

中国平安大体相当,略高于中国人寿约为18.7万元。这一组数据可以从人效的问题上很好的说明原生互联网生态的价值:相比传统模式,互联网生态拥有传统产业所不具备的效率。

换句话讲,人效1亿是衡量传统产业和互联网生态的分水岭。商业的本质是效率,生态之所以在全球范围内被如此重视,是因为生态模式的效率是以往任何商业模式所无法企及的。

总结:如果企业能找到效率高于生态的模式,就没必要建生态。但关键是,有吗?

参考:效率,互联网生态模式的本质! | 保险科技生态建设(二十一)

02 压倒性投入是生态成功的关键

生态建设第二个必须重视的关键是生态的投入,大企业想建生态,小企业想建生态,创业者个人也想通过生态挑战巨头,实际上大多数人只看到了生态这个体上面的好处,例如钱多、数据质量好、互联网效应强等等,但并未认识到生态建设的难处和讲究机遇性。

大部分人对阿里巴巴、腾讯的外在印象是钱多,投资收购动辄几十亿甚至上百亿、千亿级;待遇好,员工日常工资高,年终奖几十万上百万的发;员工加班狠,996成为日常等等三件事。

这是表象,表现背后透漏的就是本质:压倒性投入是生态建设成功的关键。

投入多,压倒性资金投入;待遇好,压倒性优质人才投入;加班狠,压倒性时间投入。

事情的发生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和黑天鹅,但企业生态战略无法押宝黑天鹅和概率论,投资拉动是生态建设的基础保障,需要数万优秀的人才投入大量的时间,也只有北上广深杭这样的城市才能满足这样的需求,很多时候除了北上广深杭,还要在武汉、成都、西安等城市设立分支机构吸纳尽可能多的优秀人才。

为什么保险公司一定要建设互联网生态?

优秀人才的成本是非常高昂的。人才投入中,大型险企最容易犯的错误是“体制化”错误,论资排辈、拿证衡级别等等。中小企业往往容易犯的错误有两个,依靠一两个所谓的互联网高手帮助企业搞定一切,100万一个人的效能不如5万20个人的效能。

首先,肯定不会存在这样一个能搞定一切的高手,有的话他可以自立门户,其次一个真正优秀的工程师价值超过1000个平庸工程师的价格,这是共识。其实真正优秀的人才,是最不在乎钱的那群人,对他们而言价值创造和团队愿景要远高于企业待遇。

总结:如果要从阿里手里赢得这种生态战争,资金、人才和时间的投入都要远胜于阿里才行。孙子兵法讲以十抵一,正是此中不败的道理。

参考:压倒性投入,生态成功的关键! | 保险科技生态建设(二十)

03 生态一定要依托于技术,但技术取决于人

生态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和技术的竞争,美国科技的代表企业主要有80后企业Apple和Microsoft为代表的垂直型平台模式,95后和00后企业Google和Facebook为代表的平行型聚合器模式,演化到所谓的互联网的下半场。

Apple开始在他的设备上尝试设计和搜索,Google从2012年至今通过GooglePixel 全家桶尝试了手机、笔记本电脑、音响、谷歌眼镜等等几乎所有的苹果和微软的产品线。

当这两种科技模式演化到中国后,Google的学习者淘宝不但继承了Google数据智能的优秀基因,还摸索出了Microsoft的平台模式,这两种模式的有效融合让淘宝的生态在中国互联网大放异彩。

另一方面,Apple的优秀学徒小米,在充分集成Apple的优秀基因的前提下,融合了Google和Facebook覆盖尽可能多场景的策略,开辟出了新的商业形态。

慢慢的,你会发现,无论是美国的Apple、Microsoft还是Google、Facebook,中国的华为、阿里和小米,他们在底层的很多逻辑会越来越像,甚至趋同。从商业模式上,都追求生态;从底层哲学上讲,都在利用开放和流动性对抗熵增;从人才布局上,彼此都是各自的最大竞争对手。

科技,不但是人感官的延伸,更是人性的延伸。在互联网世界,起决定作用的并非0和1,而是掌握和使用它们的主体——人。科技并没有真正颠覆什么或改变什么,反而它的作用增加了这个社会的熵,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复杂,让已经存在的问题更突出,让人们应对起来更手忙脚乱。但所有这些的根源,不在科技,而在我们自身。

总结:人才和技术都很重要,但人更重要,所有问题都是人的问题。

参考:技术,生态之基! | 保险科技生态建设(十一)

04 生态一定会产生新的分工

生态建设,一定会产生大量的新的社会分工,新岗位至少应该是百万数量级,才能组成初具规模的生态网络效应,这是生态模式的本质的另外一个主要组成部分。

数据智能+网络协同二者一起,构成了互联网生态的结构本质。前者是数据+技术,后者是角色+连接。

要形成生态这张大网,除了用户以外的基础连接角色至少是百万级别起,淘宝有数千万卖家,美团有数千万商家,微信有数百万自媒体和数千万小程序等等都是构成各自特有生态中,最为活跃的基础角色,也是淘宝生态、微信生态演化过程中创造的新型社会分工:淘宝卖家、淘宝客服、店铺装修软件开发者、淘宝模特、微信自媒体、微信小程序开发者等等,数千万的商家或个人,组成了淘宝和微信这两个鲜活而又丰富的生态。而所有这些角色是不包括生态建设者本身在内的。

为什么保险公司一定要建设互联网生态?

这是生态底层结构的本质所决定的,也符合新事物新模式演化的逻辑。如果没有新的社会分工形成,很可能商业博弈是在既有模式的结构中进行的,那还有什么意义?

总结:没有分工的生态,是伪生态,还是披着生态外衣的旧商业模式。

参考:新分工,生态之本!打破旧的利益平衡,形成新的社会分工 | 保险科技生态建设(十二)

05 风控可能成为阻碍险企生态建设的路障

保险公司的生态建设,分为综合金融生态和非金融类生态,前者是大小保险公司都熟悉的赛道,在金融生态的布局中,风控是保险生态的命。但是如果保险公司布局大健康、农业、车联网、智慧城市等生态,依然全局使用金融级风控手段,无疑会严重阻碍生态建设进程,正所谓彼之良药吾之砒霜就是这个道理。

为什么保险公司一定要建设互联网生态?

平安在做好医生时,整个团队都是阿里出身,才成就了目前市值最大的互联网医疗股。广义的金融级风控手段包括风控策略、企业组织、决策机制等一系列复杂因素构成的风控体系,内置于金融公司的企业文化当中。

对金融生态而言,这种广义的金融级风控就像阳光雨露一样滋润生态的成长,特别是当前经济增长缓慢和利润率下滑阶段,尤其重要。但这种组织文化平行迁移到像大健康、农业或者车联网生态,作用恰恰相反,这也是我不看好险企内部做互联网生态的原因。怎么平衡好组织风控文化和互联网生态文化,是一大考点。

总结:金融级风控滋养综合金融生态,同样也阻碍非金融生态。

参考:风控,生态之命?为什么保险公司无法自建生态 | 保险科技生态建设(十八)

06 开放和流动性是终极哲学

生态的商业本质是效率,从KPI角度可以抽象为人均1亿的销售额,从资源利用率和信息传播的角度,流动性就成为关键。要组成生态,首先要调动全社会资源进行大规模的结网行动,依靠几十、几百或者几千家企业形成同盟关系闭门造车,无疑是愚蠢的。包容、开放、赋能的心态是生态哲学的终极。

墨水扩散实验就是一个从有序走向无序的过程,物理学将该过程称为熵增。任何组织,如果不采取一定的管理措施,都会从有序走向无序,无序会导致死亡。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说:管理要做的只有一件事情,就是如何对抗熵增。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的生命力才会增加,而不是默默走向死亡。生态也不例外,生态增长的最底层的哲学是反抗熵增,反抗熵增的关键就是开放和流动性。

总结:开放和流动,是生态的终极哲学。

参考:用开放和流动,反抗熵增 – 生态建设终极哲学 | 保险科技生态建设(十九)

保险业一定要进行生态建设,很像流行于硅谷的一句Google名言:任何网站,如果不让Google爬取,从某种意义上,你在这个地球是不存在的。

全文完~

另外,每一大类的趋势分享都会在未来有持续不断的更新,希望你保持关注。

作者:李有龙,公众号:IAB物智链

本文由 @李有龙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