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闻 > 历史秘闻 > \

一物一故事丨房山区良乡六中石玉婷:后母戊鼎

原标题:一物一故事丨房山区良乡六中石玉婷:后母戊鼎

编者按:近年来,北京市重视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活动,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到博物馆中学习和实践,感受北京文化。文物作为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遗物和遗迹,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看一看同学们与文物的故事。

青铜,在中国古代主要指铜与锡的合金,远在五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已经开始使用青铜制品,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的青铜时代,青铜铸造技术达到顶峰工艺卓绝,同时作为礼乐文化的主要载体,青铜器用以明尊卑,别上下彰显与维护等级制度。

中国国家博物馆素以保藏中国古代青铜重器享誉世界,其中后母戊鼎,子龙鼎,大盂鼎作为国之重器,昂扬屹立犹如泰山北斗与其他青铜器共同揭示了中国古代青铜器在造型装饰与书法等方面滴演变轨迹与发展规律,展示了中国古代青铜器艺术的美轮美奂,铸就了中国青铜器艺术的辉煌。

后母戊鼎是中国商代后期(约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王室祭祀用的青铜方鼎,是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作。后母戊鼎器型高大厚重,形制雄伟,气势宏大,纹饰华丽,工艺高超,又称后母戊大方鼎,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该鼎是商王武丁的儿子为祭祀母亲而铸造的。鼎身呈长方形,口沿很厚,轮廓方直,显现出不可动摇的气势。

后母戊鼎立耳、方腹、四足中空,除鼎身四面中央是无纹饰的长方形素面外,其余各处皆有纹饰。在细密的云雷纹之上,各部分主纹饰各具形态。鼎身四面在方形素面周围以饕餮作为主要纹饰,四面交接处,则饰以扉棱,扉棱之上为牛首,下为饕餮。鼎耳外廓有两只猛虎,虎口相对,中含人头。耳侧以鱼纹为饰。四只鼎足的纹饰也匠心独具,在三道弦纹之上各施以兽面。

据考证,后母戊鼎应是商王室重器,其造型、纹饰、工艺均达到极高的水平。是商代青铜文化顶峰时期的代表作。后母戊鼎的鼎耳纹饰同样精美。两只龙虎张开巨口,含着一个人头,后世演变成“二龙戏珠”的吉祥图案。一般认为,这种艺术表现的是大自然和神的威慑力。现在却有人推测,那个人是主持占卜的贞人,他主动将头伸入龙虎口中,目的是炫耀自己的胆量和法力,使民众臣服于自己的各种命令,完全是可能的。当时的贞人出场时都牵着两头猛兽,在青铜器和甲骨文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图案。后母戊鼎形腹部铸有“后母戊”3字,亦有人释作“司母戊”,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所铸。后母戊鼎的鼎身和鼎足为整体铸成,鼎耳是在鼎身铸好后再装范浇铸的。铸造这样高大的铜器,所需金属料当在1000千克以上,且必须有较大的熔炉。

后母戊鼎是现存的先秦时期最重的青铜铸件,铸造年代约在商代晚期,反映了殷商青铜冶铸业的技术水平,是商周青铜器的代表作。由此可以看出在商代我国的青铜铸造工艺水平达到怎样的高度。

文字丨石玉婷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