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古代科举腐朽?这几个故事,今天我们都做不到了
提起古代的科举,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八股文,僵化,腐朽,好像中国人身上所有的毛病都是科举带来的。
实际上,作为中国文化史上地位最重要、影响最深远的科举制度,必定有很多可取之处,比如现代人最渴望的“公平”,就有很好的体现。
其实,科举产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为了削弱世家大族,从老百姓中选拔人才,所以各朝各代还专门出台了一些规定,比如你当了考官,那你所有的亲戚就都不能再参加考试了,还比如如果你已经做了官,那你就算水平再高,也不能再当状元。
在清朝,有个人叫王杰,官居东阁大学士,相当于宰相,还是皇帝家的上书房总师傅,主持过多次会试、殿试,门生故吏遍天下。按理说,谁要是有这么牛的老爸,前途肯定不用愁了。然而,王杰的儿子却愁得要命。
王杰共有四个儿子,个个都才华横溢,而且还都很有骨气,不想靠着老爸的关系进官场,而是想通过科举,凭自己的实力考个正规公务员。然而,对这么有出息的孩子,王杰竟然不让他们考,至于原因,自然是为了避嫌。
有一个儿子很不服气,心想,在京城里考你怕人说闲话,那我回老家考总行了吧?于是偷偷收拾行李,回了陕西老家,准备参加陕西省的乡试。
结果还没等进场呢,王杰就派人来了,生拉硬拽把他抓了回来。儿子气不过,说:“我在老家考,关你什么事啊?”王杰吐出来一句:“陕西乡试的主考官也是我的门生。”
就这样,王杰家的四个孩子终其一生也没参加过科举考试。
在明朝,同样也出现过一个类似的故事,不过相比王杰跟他的孩子,这个故事更让人震撼,父子俩甚至反目成仇。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叫沈一贯,官至内阁首辅,同样位极人臣。
有一天,他的大儿子沈泰鸿从浙江老家来到京城,说要准备参加会试。
沈一贯心想,我是内阁首辅,一举一动全天下人都看着呢,要是我儿子考砸了还好说,可一旦考好了,肯定会有人出来说闲话。说我一个人的闲话倒无所谓,关键是大家对整个科举考试的公正性都会有看法了,偏偏这个儿子学问又非常高,公认的状元热门人选,万一真的考上了状元……
沈一贯不能让这种情况发生,就对儿子使了个“奸计”。
这天,沈一贯把儿子叫来,说:“你老爸我是首辅,按规定可以给你荫补个官职,我看你当个中书舍人挺合适,这样可以以北京籍去参加考试,比浙江籍更有优势。”
沈泰鸿一听,老爸今天这是怎么了?竟然主动关心起我来了,感动得心里热乎乎的,也没想太多就答应了。
结果过了几天,任命书下来了,却发现不是中书舍人,而是尚玺丞。沈泰鸿一下子傻眼了,因为按照规定,尚玺丞这样的职位是不能再参加科举的。沈泰鸿赶紧去找老爸,却怎么也找不到了。
从状元大热门一下子成了连考试资格都没有,可想而知沈泰鸿得有多郁闷,一气之下就回了老家,从此跟老爸断交,“视其父若深仇”。
摊上这样的老爸,你说是福还是祸?
现在的高考为人诟病的另一个原因,是城乡不公,正如有人说的:乡下的孩子每天吃着最没营养的饭,享受着最低等级的教育,却要考比城里孩子更多的分数,才能上一样的大学。关于这个问题,专家们已经总结出了很多种理由,在这儿就不一一列举了,免得恶心大家。
在科举史上,有一个不成文的惯例,被很多考官们践行着,即两名考生水平难分高下时,以寒门学子为先。
这个惯例太伟大了,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公平”。
在明朝,就出现过这样一个很典型的故事。那是明宪宗成化十六年(1480年)浙江省的乡试,考完后,主考官杨继宗发现了两份卷子,水平都非常高,而且各有千秋,难分伯仲,杨继宗是个很有意思的人,竟然跑回家把朝服换上了,对着这两份卷子拜了两拜,说:“你们二人都有状元之才,我在为朝廷得到两位英才而下拜。”
那么,到底该定谁为解元呢?杨继宗也犯了难,这两份卷子确实太优秀了,谁排第二都可惜,杨继宗正在左右为难,突然想起了一件事,就马上拆开封(卷子上的考生资料都是密封的),一看,一个叫王华,书香门第,另一个叫李旻,寒门学子。这下就好办了,杨继宗毫不犹豫地把出身寒门的李旻排在了第一,高中解元。
值得一提的是,这两位考生确实非常优秀,第二年的殿试中,王华力挫天下群雄,高中状元。而李旻因为家里有事,没去成,下一科再去考,也拿了个状元。同一科乡试出了两位状元,在整个科举史上也是不多见的。
再值得一提的是,王华有个儿子比他更牛,提起他的名字,已经不能用“伟大”来形容了,而是直接进入了“圣贤”的境界,不光在明朝,就是放在整个中国历史上,也是屈指可数的几个大牛人之一。这个人,就是王阳明。
这几个故事看起来有点不通情理,并不“公平”,但是却赢得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尊崇。所谓“公平”,很多时候都是相对的,当你拥有了比别人更多的资源,占据了比别人更有利的位置,怎么可能再来谈“公平”?这时候,“让”,就成了另一种更高层次的公平。
这几个故事,在整个科举史上或许并不是主流,但只要有它们的存在,就不能说科举一无是处。制度只是保证了相对的公平,只有高风亮节,才能保证更高层次的公平。
相关文章
-
解密名妓柳如是成好命红尘女
-
婚前是否允许性行为?古人说:当然可以!
-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你是这样的人!
-
谜团关羽最多的英雄 关羽身上有多少未解之谜?
-
黄帝是中华民族祖先,为什么他请来女魃,给人间带来旱灾
-
三国最后谁统一的?他们成功统一三国的原因是什么
-
传统 | 出土先秦两汉文献中的避讳材料述论
-
岳飞是否有谋反之心?只会打仗不会揣摩皇帝的心思
-
陈寅恪:“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
-
秦国的第一次崛起:秦穆公何以靠着五张羊皮强国
-
十二生肖:远溯到战国末期的生肖纪年,曾受到过印度佛教的影响
-
“中原”指的是哪?陕西还是河南?诸葛亮一个字就给出了答案
-
夏朝无法被证明存在,中国文明史,真的只有3700年吗?
-
古桥下悬挂着的剑,堪称古董级别的文物,为何从古自今无人去拿?
-
四大美人也有身体缺陷?西施的不算什么,杨玉环的才让人难以接受
-
为何有人说黄帝和蚩尤的大战,可能是星际大战,地球就是个战场
-
古滇国献王真的存在吗是现在的哪里,真实存在(在云南昆明)
-
皇帝驾崩后后宫的嫔妃们怎么处理,有的下场凄凉
-
石仲泉:周恩来是党的一种楷模 一种道德的形象
-
鬼谷子:真正决定你命运的,不是你的能力,而是没悟透这12个字
-
瞰中国|齐鲁大地曲阜尼山圣境纪念千古文圣
-
古代的十大豪宅,你去过几个?如今都还存在
-
若无“天下”型定居文明,诸子百家恐怕不会出现
-
20个历史小段子,看完绝对涨姿势!
-
李世民穷尽一生追寻此物,为此还强迫全民喜爱,皇室必须学习
-
“你不要拿国家的工资了,以后由我来照顾你”
-
预言算卦该不该信,历史上有哪些预言都真的发生了
-
1949年开国大将推辞任命,主席说了一句话,后来他一干就是三十年
-
清朝有多少让后宫嫔妃难以忍受的侍寝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