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闻 > 历史秘闻 > \

阎锡山一生争议不断,但在山西实行的一项政策,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原标题:阎锡山一生争议不断,但在山西实行的一项政策,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阎锡山一生争议不断,但在山西实行的一项政策,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1960年5月23日,“山西王”阎锡山在台北去世,终年77岁。阎锡山生前曾写过多副挽联,嘱咐亲人在他死后刻在墓地附近,以表心志。在众多挽联中,有一副挽联最为醒目,“有大需要时来,始能成大事业;无大把握而去,终难得大机缘。”

这副挽联很好地诠释了阎锡山的一生,执掌山西38年一跃成为“山西王”,无疑是最辉煌的时刻。从1912年出任山西督军,到1949年离开山西,阎锡山一度把山西打造成全国模范省,“同侪之中鲜有出其右者。”

阎锡山一生争议不断,但在山西实行的一项政策,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不过,时至今日,人们对阎锡山的争议不断,可谁也不能否则阎锡山在民国时期一个突破性创举,在山西实行义务教育。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三次深入山西最底层调查义务教育情况,结果得到一个令他无比震惊的结果,

“……由于近年来政治动乱,上述计划几乎没能执行,唯独山西一省取得了异常引人注目的成绩……现在该省己有72%以上的学龄儿童入校就读。此外,还规定了25岁以下的成人文盲上成人业余补习学校,学习常用汉字、算术和公民常识。”

阎锡山一生争议不断,但在山西实行的一项政策,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义务教育竟然达到了72%,这是一个惊人的比例,比如今世界上很多国家义务教育的比例还要高,阎锡山实在怎么做到的?两个举措:投入重金和政策得当。阎锡山向来抠门,但在教育上却投入重金,他认为“强迫教育,既为根本之要政,早办一年,即早收一年之效果。”

阎锡山担任督军初期,就专门召集全身各地官员,表达自己在全省实施义务教育的决心,并把各地义务教育开展情况列入官员考核的重要指标。阎锡山还在山西省发行了一本名为《人民须知》的小册子,几乎人手一册。

阎锡山一生争议不断,但在山西实行的一项政策,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为了确保不识字老百姓都能听懂,《人民须知》采用极其朴素的语言书写,阐述阎锡山施政理念以及国民教育。小册子用大量篇幅向民众阐述让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重要性,

“凡是山西百姓,不论贫富贵贱的小孩子,七岁到十三岁,这七年内需要有四年上学,这就名叫国民教育;凡上过学的人,知识就高了,身体也壮了,为父母的无论如何贫穷,总要使子女上学,是父母对于子女的义务,又名叫义务教育;国家法律定的,人民若不上学,就要罚了还得上学,又名叫强迫教育。”

阎锡山一生争议不断,但在山西实行的一项政策,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是不是很通俗易懂?阎锡山要的就是这样的效果。对于那些无辜让子女辍学、拒绝让适龄孩子接受义务教育的父母,《人民须知》里还规定了解决办法,处以家长1到5块大洋的罚金。

当然,在一些富裕地区出现了收学费现场,但是学费很低,“初级小学以不收学费为原则,但得视地方情形酌量征收,所收之数,每学期最多不得过1元。”正是这样的魄力,使得当时山西教育水平成为全国执牛耳。

参考资料:《人们须知》(阎锡山)、《民国时期的山西教育》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