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闻 > 历史秘闻 > \

识字不多妇人怼蒋介石,他离开时头撞车门

原标题:识字不多妇人怼蒋介石,他离开时头撞车门

识字不多妇人怼蒋介石,他离开时头撞车门

(▲1929年,张伯苓一家合影。左三为张夫人王淑贞,左一为长子张希陆(原名张锡禄)、右一为次子张锡羊、左二为三子张锡祚、右二为1937年抗日殉国的四子张锡祜。图片来源:新浪网)

摘要:张伯苓夫人虽然识字不多,却勇气可嘉、见识不凡。毅然出来为丈夫打破僵局,让蒋介石吃了闭门羹,离开时还撞了头。

张伯苓不会稀罕考试院院长,因为如想升官发财,机会多得多、时间早得多、实权大得多。

民国初年,大总统黎元洪是张伯苓的同班同学,请他任教育总长,被谢绝;1926年,南开中学董事长颜惠庆在北京组阁,聘他为教育总长,又谢绝;东北易帜后,张学良入关主持北方政局,邀他任天津市长,再谢绝。他对友人说:“我要做官早就做了,何待今日?”

南开学校创立,他就和严修立下约言:“终身办教育,不做官。”(张锡祚《先父张伯苓先生传略》,第80页)客观而言,他接任考试院院长,不为官不为财,主因有二:

第一,有情有义。蒋介石待张伯苓和南开不薄,张性格中有鲜明的军人特征,豪爽而仗义,有忠君思想。第二,政治判断力欠佳。1948年国共决战已拉开大幕,傅斯年早就看透蒋介石和国民党,张伯苓仍未意识到国民党已是危机四伏、大厦将倾。

他还认定“戡乱在我看来只是个时间问题”,过于乐观。“确如老南开人所言,校长政治上患了白内障,迷信蒋介石,小看共产党”(张晓唯《教育与政治:南开校长张伯苓与国民政府》),“把蒋介石当作中国的救星。”(黄钰生《张伯苓先生追悼词》)

南开是张伯苓的命根,也是他的归宿。答应任职考试院院长时,他以“南开离不开我,我也离不开南开”为由,附加两个条件:一、兼任南开大学校长;二、院长任期仅为三个月。蒋介石默许,派张群赴津迎接。但教育部对兼任校长有异议,倒不是刁难。既有法律,也有先例。

法律限制是1934年修订的《大学组织法》第九条规定,“大学校长一人综理校务,国立、省立、市立大学校长简任,除担任本校教课外,不得兼任他职”。

先例限制是蒋梦麟任行政院秘书长,未迅速辞去北大校长,傅斯年不爽他从政,更不爽他既然从政还兼任北大校长,跑到行政院和他大吵一通。蒋梦麟终于想通,辞去北大校长。

1948年7月6日,张伯苓赴宁就职。他手拿一把折扇,上台说了两句话:“兄弟对这工作完全外行,以后一切事都由贾景德副院长管理。”他在南京对国民党的腐朽有更直观的感受。

短短一个月后回天津,三子张锡祚问南京情况,他摇头叹息:“唉,无官不贪,无吏不污!”他想兼任南开大学校长的愿望也泡汤,10月20日,行政院免去他南开大学校长职务,任命何廉为代理校长。

11月12日,张伯苓即以“体弱需静养”为借口,离开南京考试院,飞赴重庆,在沙坪坝津南村南开中学的寓所,终日深居简出。几度辞职,未获批准。

12月17日,平津战役已无悬念。考试院副院长雷法章急电杜建时,告知蒋介石意图,“总统拟接伯公夫人南来(赴渝)”,“为争取时间计,似宜乘机。”

同时,蒋介石亲电杜,考虑周密之极。“中央现拟遣机迎张伯苓先生之夫人南来,未悉其身体能否搭乘飞机,望速往约。如不能坐飞机,则应即由弟准备送其乘船来沪。如何,盼复。中正。”同日,杜致电张,告知:“总统拟派专机送师母赴渝,特先奉闻。”次日,杜又复电雷,“遵即洽张夫人,请即派机来接,迳飞渝。全眷共17人。”(《张伯苓参政活动函电》)

国民党兵败如山倒,人心向背,一目了然。张伯苓念念不忘辞职,蒋介石不断以“太极拳”应对。1949年7月初,张伯苓致电在台南的蒋介石,明确表示“惟老病之身,难供驱策。考试院事已一再请辞,望能摆脱,藉免尸位素餐之讥”,蒋介石批示由张群代送银元券1000元。

8月31日,张伯苓致信蒋介石,表达在年初蒋介石引退后,“亟思追随钧座之后,退让贤路,藉示拥护钧座、公忠体国之意,爰即具呈请辞。”蒋介石复函慰问外并以“有关起居,弥深怀念”为由,“特致送二千元,藉资疗养之助”。

11月21日下午3时左右,蒋介石突然到重庆津南村,探望张伯苓。来意明显:重庆局势紧张,劝他离开大陆。张伯苓说:“您抬爱我了。”别的话支支吾吾地说不出来,气氛十分尴尬。张夫人王淑贞虽然识字不多,却勇气可嘉、见识不凡。毅然出来为丈夫打破僵局,让蒋吃了闭门羹,离开时还撞了头。

据张伯苓三儿媳瞿安贵回忆,张夫人说:“蒋先生,他老了,身体也不好,他离不开南开学校和学生们,也离不开3个儿子,他们都在北京、天津。他不能去台湾,更不能去美国。”蒋介石当时被噎住了,沉吟了一会儿,只会说:“啊……,嗯……。”慢慢起身告别。张送蒋到门口时,两人并立在台阶上,沉默无言,眺望远方。沉默了约1分钟,蒋下台阶走向汽车,没有低头上车,只听“咚”的一声,一头碰在车门上。张忙上前扶住,问“怎么了”,蒋介石忙说:“没事,没事。”这才低头上车,悻悻而去。(瞿安贵 口述、唐婧 整理《我的公公──南开创始人张伯苓》)

11月25日,国民政府公告张伯苓辞职。11月27日,蒋介石再次专程到津南村会见张,希望他随国民政府迁台或赴美。蒋当面许诺:张只要走,什么条件都可以答应;可以在飞机上专设卧铺,家属均可随行。(江沛《蒋介石与张伯苓及南开大学》)蒋介石离渝赴台后,又再令蒋经国催请张伯苓:“给先生留下一架飞机,几时想走就几时走”。

张伯苓以“不愿离开南开学校,更不想离开祖国”为由,拒绝蒋氏父子的再三邀请。(张锡祚《先父张伯苓先生传略》)他会撑蒋的场,但不会放弃故人、故土、故国。

(2018年7月7日23:13一稿,7月31日02:23修订,【山水微言·235】。本文为《“燃志之师”张伯苓:“中国不亡吾辈在!”──“师表校魂”大学校长系列史评之七》连载第25节。)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