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武庚纪纣王“反天”入手,分析为何首个起义,得不到最终胜利
导语:从《武庚纪》纣王“反天”入手,分析为何首个起义,得不到最终胜利,制度与实力的原因
《武庚纪》是玄机动漫以及《秦时明月》之后又一部玄幻与历史题材并存的动漫,动漫给我们讲述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也给我们刻画了一些不一样的历史人物,讲述了一个既悲情又大义凛然的故事,也可以说这个故事是最颠覆的《封神榜》,用毫不违和感的方式给我们刻画了一个与认知当中不同的纣王。
在故事当中,纣王厌倦了为天服务,厌倦了神权之下的民生凋敝,他同情处于底层奴隶们悲惨的生活,同时也痛恨天的为所欲为,痛恨神权之下活不出自我的生活,于是他开始反抗天的统治,他希望建立一个自由平等的社会,希望人与神能够和平共处,但无疑他最终失败了。
纣王发起战争,为武庚推翻神权打下基础
有着强大神族帮助的周,轻而易举地便打下了商朝的国都,纣王也在那场战争当中生死,后世的史官们抹黑他侮辱他,他的故事成为了暴君与反抗者的故事,但故事最牵动人心的并不在此,纣王也并非是这个故事的主角。
最牵动人心的地方在于,纣王从一开始就知道,自己只是这场战争的发起者而不是终结者,从一开始就明白自己的儿子武庚才是这场战斗的关键人物,才是推翻神权的人,才是这场斗争的终结者,而它自己只不过是用鲜血为战争做了一个开头。
纣王一定会死,并且在死后也一定会受到后来人的嗤之以鼻,但他还是勇敢的迈出了第一步,为自己的儿子武庚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为推翻神权打下了基础;这种洗白的方式可谓是非常新颖的。
- 纣王真是《封神演义》中的暴君吗?为何被黑?
而事实上,真正的纣王应该是如同动漫里的那种人物,并非是后来人们在《封神演义》当中看到的暴君,有的时候人们从历史小说当中,去感受人物性格的方式,往往比人们通过正史来感受人物要直接也要深刻,所以大多数人的认知当中纣王就是暴君,无人了解真实的他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不过在动漫当中,纣王的悲剧却引发了一个思考,其实不仅是他,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很多王朝更替的过程当中,最终的胜利者都不是第一个选择起义的人,这些人只不过是用自己的鲜血铺平了一个道路而已,而当分裂走向统一的时候,有一些人或许会被历史所铭记,而有一些人,他们也化作了尘埃,本篇文章就来分析一下,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而那些人为什么在知道结局的情况之下,一样前仆后继呢?
- 汉承秦制,汉朝是秦朝的复制品
其实在中国的古代历史进程中,这样的事情并不少见,如同故事当中纣王那样的人也是大有人在,比如我们现在的民族称为“汉族”,我们使用的文字叫做汉字,我们所说的语言叫做汉语,但大汉王朝却并不是封建时代的第一个王朝,也不是结束了春秋战国几百年来纷争的王朝,汉承秦制,它的一些政治制度基本上都是沿袭秦朝而订立下来的。
如果追究本源的话,汉朝只不过是秦朝的一个复制者,只不过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成功的,但这个王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力,却远远大于秦朝,在人们心目当中的知名度也远远超过了秦朝,虽然我们说后世所有的王朝都是不叫大秦帝国的大秦帝国,但放在实际的理论和研究当中也有着极大的差距。
建立王朝的统治者,都不是第一个发声的人
而且秦朝末年第一个选择起义的也并不是刘邦,而是在大泽乡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陈胜吴广;人们对于陈胜吴广这两个人的了解也仅限于大泽乡起义,甚至对张楚国都没有多少了解,此外,在隋朝末年也有十八路反王,第一个选择起义的人也并不是后来的唐高祖李渊。
在唐朝末年藩镇割据之后出现了五代十国,可是这些曾经发声的人,也不是中原地区后来的统治者,而是最终建立了宋朝的赵匡胤;而在近代的历史上也是如此,第一个反抗帝国制度和封建制度的也并非无产阶级,而是孙中山所建立的中华民国。所以我们不得不去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第一个发声的人,总是取得不了最终的成功呢?
制度原因是关键,新的先进的制度必然会代替旧制度
其实第一个原因在于制度方面,事实上,每一个社会性质的过度阶段都是一种探索,既然是探索,那么就意味着要在不同的道路上,进行不同的摸索,最终寻找到一条最为适合自己行走的道路;而这相当于实验,只有极小的机会能够取得成功,很多时候必须要经受苦难,经历失败,经历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无奈和悲痛,最终才能够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和希望。
- 天平天国与大清王朝,在制度上没有本质区别
而这一点,我们通过太平天国与中华民国之间的较量就可以看得出来,太平天国也是在反抗清朝的统治,在这一点上与中华民国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但太平天国从根本上而言,却只是一个封建性质的组织,虽然有着《田亩制度》,有着《资政新篇》,有那么一点资本主义的意味,但实际上却并不是一个与大清王朝有着根本政治区别的势力,要不然在太平天国的后期也不会出现天京事变。
- 中华民国比大清王朝制度具有优越性
可是中华民国不一样,它是一个彻底的资本主义性质的统治,我们虽然不赞成这种统治性质在华夏地区发展,但无疑资本主义相比于封建主义来讲是有绝对优越性的;所以事实上,大清帝国与中华民国之间的碰撞,并不是所谓军事实力或者是经济发展实力上的对抗,最基础上最根本来讲,是制度的碰撞是制度优越性的一种较量。
不然势如破竹的太平天国早就已经打败大清王朝了,不然在中华民国对抗大清王朝的时候,还会有第二个、第三个曾国藩站出来,可是这两种可能性都没有发生,究其本源就是因为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比封建主义的社会制度要优越许多。
而我们之所以能够在无产阶级的带领下,创建一个新的社会,也是因为无产阶级的制度比资本主义的制度,更加适合华夏民族进行发展和繁衍,我们并不能说某一个制度就是完美的,但我们却可以在这种制度当中,选择出一种最适合国家发展的制度。
我们也不能说其他的政治制度,对于华夏民族的繁衍就没有好处,那其实就是一种实验,只有在对比之后才能够选择出最恰当,最合适的路;所以说在制度方面的一些考量和实践,是困难发声的一个根本,也是人们经历种种不同道路的抉择,才能够安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双方实力差距是主要原因
第二个原因则是实力的原因,无论是在动漫当中的纣王“反天”也好,还是在真实历史当中发生的陈胜吴广起义和唐朝末年藩镇割据也好,这里面都存在着一种收揽民心和实力方面的碰撞,当陈胜吴广第一次进行起义的时候,他们打出的是为天下人着想的旗号,但事实上这样的起义,未必就能够获得比原本王者的统治更好的结果。
因为中国古代历史的基本情况与西方古代历史是不相同的,它有着更多的人口,有着更广阔的领土疆域,如果单纯只是一个暴君存在的话,那他危及的是一少部分人,虽然百姓的生活有一些不堪重负,但基本还是能够生存下去的,可如果一旦乱世到来,从暴君变成了暴民的话,那么生存的危机和风险就实实在在地存在每一个人的身边,那才是真正的流血漂橹、伏尸百万。
- 农业民族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起义的
试想一下,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参与了战争,每一个人都坚信“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每一个人都想对那个位子争一争,那么人们面对着将是一种怎样的风险呢?所以说在第一个人开始起义的时候人们大多处在观望的地步,他们需要寻找一个恰当的时间点,就像易中天先生所说的那样,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或者说不到有着对胜利的把握的情况下,农业民族是宁可要暴君不要暴民的。
所以说,要等到一个天下局势恰当地向往某一个方面发展的时候,大多数的农业民族组成者,才会向着既定的方向做出自己的选择;而往往在这个时候,战争的格局或者说时代的发展也已经发生了变化,因此往往第一个做出起义的人是带领者,但不是最终的成功者。
就像动漫当中纣王一样,他非常清楚自己并不是战争的终结者,但这场战争却永远离不开他的带动,他必须要为自己的儿子做出榜样,才能够真正迎来神权终结的那一天,而真实历史上发生的那些起义行动,那些在后代被埋没了的第一位起义者,它们的作用也是如此,虽然最终取得胜利的并不是他们,但是如果没有他们也不会有最终的胜利。
双方实力更迭,导致首先起义的人通常会失败
第三个原因则就是实力的更迭,我们上面说的不到万不得已农业民族是宁要暴君不要暴民的,这就导致了一个无奈的情况出现,那就是很多第一次选择起义的人,都是被逼无奈走投无路之下做出的抉择,就像传言当中陈胜吴广因为行期延误,还要面临极刑的结局时选择起义那样,毕竟对于他们来讲,选择起义是死,选择继续赶路最终也是个死,同样的结局为什么不选择那个活下来的可能性大的呢?
所以,他们选择了起义,但这样的起义却并不是一个长久谋划的计策,而是在走投无路之下不得不做出的抉择,虽然他们有着丹书鱼腹,有着篝火狐鸣,虽然也打出了张楚兴陈胜旺这样夸张的旗号,但这一切也只不过是他们选择起义之后所做的一点准备,并没有经过长久而且细致的谋划,所以说这样的实力崛起并没有多少根基。
-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陈胜、吴广最终败于秦国正规军
虽然那时候,秦朝已经到了灭亡的边缘,但毕竟是一个王朝,有着自己的国家实力存在,面对陈胜吴广建立起能的杂兵组织,还是有着一定的对抗能力的,在这种实力上的硬碰硬,陈胜吴广并没有得到好处,或许在一开始还有着势如破竹的势头,却没有长期坚持作战的底气和实力,最终也只能够在与秦朝正规军的作战当中而失败。
但是陈胜吴广的作用并不在于取得最终战争的胜利,而在于警醒和带领更多的人参加到起义的行列当中,达到贾谊在《过秦论》当中所说的那种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影从的状态。也就是说起到一种带头的作用。
综述
笔者认为,制度方面的限制以及实力上的对比,是导致第一个选择起义的人无法完成最终胜利的至关重要的原因,但实际上有战争就会有牺牲,而战争也必须有人进行代领,获得了最终的胜利后所有的牺牲也就是值得的,虽然我们并不愿意看到了鲜血,也不愿意看到牺牲,可当我们面对抉择的时候这却是无可奈何的,是一定会发生的。
事实上,很多人不愿意做出头鸟,因为出头鸟最先被打,费力不讨好,可是没有那些拥有着觉悟的人,如果没有那些在历史进程当中愿意奉献自己的人,我们又何尝不是全部都在过水深火热的生活呢?
就像动漫里所刻画的那样,纣王确实是牺牲了,他没能够推翻神权,反而给自己招来了很多的脏水,可是却唤醒了自己的儿子,给了天下所有的奴隶站起来的希望,也给天下所有的人带来平等生活的曙光,这就是他存在的意义,也是他至于这场战争的意义,更是我们所有人都应该去思考的意义。
很多时候,我们习惯了跟随在历史的脚步背后,美其名曰适应社会的发展,但更多的时候,我们应该考虑生而为人,到底应该做些什么?或许人们适应了习惯,人们也厌倦了去做出改变,但这种厌倦的资格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的。
我们生存在一个和平而且稳定又美好的年代里我们才有却厌倦的资格,而曾经那些身处乱世当中的人,他们却无一不在为了后来的安稳生活做着自己的努力,他们前仆后继视死如归,为的并不是给自己一个美好的生活,而是给后来的我们美好的希望,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在历史的进程当中做出点什么呢?
参考文献:《资政新篇》、《尚书》、《封神演义》、《史记》,《过秦论》等
相关文章
-
川籍老红军、洪学智将军夫人张文逝世享年103岁
-
大写的结论:曾业英先生搞错啦!既有孟博,又有击椎生
-
隋朝人口达到了5500多万,为何唐朝用了100年才赶上?
-
中国汉字博大精深,那么古人是如何对汉字注音的呢?
-
定居中国200年的达曼人,为何直到2003年才拿到中国国籍?
-
程万军:解缙写万言书批评朱元璋怎没事
-
《长安十二时辰》将饮中八仙之一的焦遂标注为百姓,符合史实吗?
-
杨延昭名声如雷贯耳 杨廷昭并非杨业的第六子?
-
毛泽东倡导长征精神的历史意义与现实启示
-
望梅止渴的故事 望梅止渴的主人公是谁
-
古代妃子第一次侍寝时,嬷嬷都告诉了她们什么?
-
为什么“无后”,在中国是比天还大的事儿?
-
钱穆|病与艾
-
“急递铺”是什么机构?
-
西安事变后,毛主席曾给张学良一封密信,内容影响整个中国
-
封神榜恐怖真相揭秘:女娲的阴谋(封神后无自由)
-
百年前八国联军发现北京是个露天大厕所,其实明清时就有人“道中便溺”
-
解密王莽的“新”朝仅维持了十六年灭亡原因
-
这个朝代很多人都不喜欢,但是它为中国做一贡献,至今影响着我们
-
负棘请罪的主人公是谁?廉颇和蔺相如到底谁是错的
-
她是英国蓝血公主之女,却将一手好牌打烂,丑闻缠身如今查无此人
-
铭记英雄精神,激励后人前行
-
今日立春,古人有许多迎春习俗,其中一项与牛有关,延续至今
-
他是彭老总手下一大将,一战带走红5军一半兵力,后竟下落不明!
-
国家安全部最后一位红军战士、硬核“国安爷爷”孙彪逝世
-
他是新四军师长,因一场意外车祸缺席了三年解放战争,仍授上将
-
张仪是怎么死的?他在历史上又是怎样的存在?(倡导和平)
-
2019高考古代文化常识测试题63题
-
古龙笔下的十大剑客 西门吹雪排名第一?